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辽阳地区农网上划后,针对原有的供电配网与农电配网供电交叉、跨越和迂回供电、同路径供电、供电半径不合理等供电不合理的现象,对本地区中压配电网网架结构进行了调研。结合电网规划就如何解决10千伏线路远距离供电、有效降低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均衡变电站及线路负荷分布、加强10千伏线路联络、增强10千伏线路互带能力、提高城市及城镇中心区域和高危用户的供电可靠性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电上划 ;配电网;优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201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将辽宁省农电局及所属地市级农电企业整体上划到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农网上划后原有的农村县市电网与地市电网在网络构架、电网规划、负荷分布、运行营销等均不同程度存在差异,县级农电网亟待进行合理科学的负荷调整和网络优化,以满足农村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助于树立国家电网的品牌服务意识。
二、10kV配电网的现状调查与网络构架问题分析
(一)农、供配电网分析对比
农、供网66KV变电站电源回路对比表
农、供网10KV配电线路负载率对照表
农供网配电线路供电方式及满足N-1系数对照表
配电线路导线截面及主干长度对照表
变电站间隔利用及负载统计表
(二)结合以上各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农网间变电站联络少,满足N-1参数的线路少;
2.供网配电线路网负载率均衡,导线截面大;满足N-1条件充裕;
3.农网变电站66KV主电源单一,多为单电源供电;
4.供网变电站66KV主电源单一,多为双电源供电;
5.农网东部矿山地区配电线路负载率过高,导线截面小;
6.农网配电线路供电方式以单射为主,分段开关少;
7.农网平原变电站10kV出线间隔少,单条线路负载率较低,变电站利用率低;
8.供网变电站10kV出线间隔闲置多,单条线路负载率较高,变电站利用率低;
10.整体配电网负荷分布不均衡;
11.整体配电网络线供电半径过长短不一,区间无联络,变电站资源利用率低下。
12.整体归纳后供网在导线截面、负载率、供電半径、电源资源、满足N-1系数等方面占优势;农网在供电线路数量、供电点多、供电区域方面占优势,其他方面都是劣势。两者结合后发现,双方有着取长补短的连带作用。对合并后的配电网进行优化整合对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投资重复浪费及促进电网的发展、负荷的扩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制定优化调整方案
(一)配电网优化原则
1.同区域拥有两个级以上的变电站,采用就近建设联网,实现变电站之间联络互带。
2.临近区域之间两个变电站,以满足N-1系数的临近配电线路建设联络线,实现联络互带;
3.同一区域临近线路,由轻载线路摘转重载线路负荷,分开运行后负载均衡。
4.临近轻载线路,采用“一分段一联络”方式,单回线路负载率宜位50%以下;
5.满足“N-1”系数的变电站间中压配电线路可采用同等回路手拉手分段对接联络方式。
6.当线路负载率超过65%时,建议采用“双分段双联络”方式;
7.在过渡期采用单环网接线模式,两条线路负载率不超过50%;随着地区发展,可考虑形成多分段两联络,每条线路负载率不超过67%,提高线路利用率;随着负荷进一步发展,可考虑建设第二环,采用双环网接线。
(二) 配电网优化调整方案:
1.规划建设变电站联网工程10个。其中6项工程已经完成,建设联络线路20条;
2.规划建设线路联网工程16个。其中4项工程已经完成,建设联络线路8条,转带负荷15000KVA;
3.规划建设线路负荷调整转带工程4个。其中2项工程已经完成,联络线路4条,转带负荷20000KVA;
通过实施配电网优化工程,县区农村配电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也有了可靠保证,制约客户负荷报装的瓶颈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县区供电分公司的售电量也保持了稳步增长,配电网络构架更科学合理,有利于下一步全面实施配电网的整合及统一规划管理。
四、结论与发展前景
农网上划后由于历史原因,中压配电网在网络结构、负荷发展、负载率、线路供电半径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配电网络优化调整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载的事,需要通过组织各级管理部门针对配电网运行中的不合理问题逐条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农、供网的全面结合与统一,从而使配电网布局更合理,具有可行性和科学运营性,电网的有效资源得到最大发挥和利用,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最大的提升。
作者简介:
独著:黄景满(1973.12—),男,大学,工程师,专业方向为中压配电网运行。
关键词:农电上划 ;配电网;优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201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将辽宁省农电局及所属地市级农电企业整体上划到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农网上划后原有的农村县市电网与地市电网在网络构架、电网规划、负荷分布、运行营销等均不同程度存在差异,县级农电网亟待进行合理科学的负荷调整和网络优化,以满足农村不断发展的经济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更有助于树立国家电网的品牌服务意识。
二、10kV配电网的现状调查与网络构架问题分析
(一)农、供配电网分析对比
农、供网66KV变电站电源回路对比表
农、供网10KV配电线路负载率对照表
农供网配电线路供电方式及满足N-1系数对照表
配电线路导线截面及主干长度对照表
变电站间隔利用及负载统计表
(二)结合以上各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农网间变电站联络少,满足N-1参数的线路少;
2.供网配电线路网负载率均衡,导线截面大;满足N-1条件充裕;
3.农网变电站66KV主电源单一,多为单电源供电;
4.供网变电站66KV主电源单一,多为双电源供电;
5.农网东部矿山地区配电线路负载率过高,导线截面小;
6.农网配电线路供电方式以单射为主,分段开关少;
7.农网平原变电站10kV出线间隔少,单条线路负载率较低,变电站利用率低;
8.供网变电站10kV出线间隔闲置多,单条线路负载率较高,变电站利用率低;
10.整体配电网负荷分布不均衡;
11.整体配电网络线供电半径过长短不一,区间无联络,变电站资源利用率低下。
12.整体归纳后供网在导线截面、负载率、供電半径、电源资源、满足N-1系数等方面占优势;农网在供电线路数量、供电点多、供电区域方面占优势,其他方面都是劣势。两者结合后发现,双方有着取长补短的连带作用。对合并后的配电网进行优化整合对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投资重复浪费及促进电网的发展、负荷的扩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制定优化调整方案
(一)配电网优化原则
1.同区域拥有两个级以上的变电站,采用就近建设联网,实现变电站之间联络互带。
2.临近区域之间两个变电站,以满足N-1系数的临近配电线路建设联络线,实现联络互带;
3.同一区域临近线路,由轻载线路摘转重载线路负荷,分开运行后负载均衡。
4.临近轻载线路,采用“一分段一联络”方式,单回线路负载率宜位50%以下;
5.满足“N-1”系数的变电站间中压配电线路可采用同等回路手拉手分段对接联络方式。
6.当线路负载率超过65%时,建议采用“双分段双联络”方式;
7.在过渡期采用单环网接线模式,两条线路负载率不超过50%;随着地区发展,可考虑形成多分段两联络,每条线路负载率不超过67%,提高线路利用率;随着负荷进一步发展,可考虑建设第二环,采用双环网接线。
(二) 配电网优化调整方案:
1.规划建设变电站联网工程10个。其中6项工程已经完成,建设联络线路20条;
2.规划建设线路联网工程16个。其中4项工程已经完成,建设联络线路8条,转带负荷15000KVA;
3.规划建设线路负荷调整转带工程4个。其中2项工程已经完成,联络线路4条,转带负荷20000KVA;
通过实施配电网优化工程,县区农村配电网的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也有了可靠保证,制约客户负荷报装的瓶颈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县区供电分公司的售电量也保持了稳步增长,配电网络构架更科学合理,有利于下一步全面实施配电网的整合及统一规划管理。
四、结论与发展前景
农网上划后由于历史原因,中压配电网在网络结构、负荷发展、负载率、线路供电半径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配电网络优化调整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是一年两年三年五载的事,需要通过组织各级管理部门针对配电网运行中的不合理问题逐条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农、供网的全面结合与统一,从而使配电网布局更合理,具有可行性和科学运营性,电网的有效资源得到最大发挥和利用,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最大的提升。
作者简介:
独著:黄景满(1973.12—),男,大学,工程师,专业方向为中压配电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