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友谊,幸福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n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玛丽和马克思》,一部不经大肆广告宣传的黏土动画电影,却意外吸引了我眼球。它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偶像派级别的动漫角色,没有充满噱头的悬念,影片唯有的是一份淡淡的孤独,一份独特的幽默,一份纯真的友谊,一份意外的幸福,然后慢慢震撼你的心灵。
  关键词:孤独 友谊 执着 幸福
  
  2009年,当全世界的动漫迷们为3D动画巨片《飞屋环游记》津津乐道时,一部看似很“简陋”的黏土动画电影在世界的一角默默的展现着它的魅力。它没有华丽的特技,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偶像派级别的动漫角色,没有充满噱头的悬念,影片唯有的是一份淡淡的孤独,一份独特的幽默,一份纯真的友谊,一份意外的幸福,然后慢慢震撼你的心灵。它就是《玛丽和马克思》,圣丹斯电影节上的开幕电影,如一杯醇酒,足以回味良久……
  玛丽,一位长着雀斑,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的澳洲女孩,额头上还有块令她自己相当自卑的胎记,妈妈成天沉浸于雪利酒,爸爸则沉迷于死鸟标本制作。她没有朋友,唯一的爱好是一边喝着最爱的炼乳,一边看着动画片《NobIec一家》。在地球的另一端,喜欢看《NobIet一家》的还有一位四十多岁的纽约男子,他爱吃巧克力热狗,有暴食症,有抑郁症,同样的很孤独,同样的没有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成为了笔友,一种叫爱的东西便慢慢的孕育开了。爱有很多种,爱情友情亲情都可称作爱,即使是爱情,也未必就是亲吻拥抱。玛丽钻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信纸,提着各种天真的问题;马克思则在喧闹的城市的一角,在一台古老的打字机前,认真的回答着玛丽。“你有被戏弄过么?”、“你有被爱过么?”,有时玛丽天真的问题会让马克思陷于焦虑之中无法自拔,她撕开了马克思内心的伤疤,让马克思不得不回忆起自己丑陋不堪的童年,可正是那份特殊的友谊,竟让马克思克服了恐惧与忧郁,重新面对自己的伤疤,教玛丽该如何面对他人的奚落与戏弄。信,让这两个在地域上相差遥远的人,心灵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他们互相分享着喜悦与悲伤,互相诉说着各自的秘密。
  两人之间的信一直穿插在电影中,不难发现每封信都是对于人生的解读。曾经听到一位朋友说,这些信是玛丽的未知与马克思的解读,马克思的童年正是玛丽的现在,也许玛丽的将来便是此时的马克思。很有道理,当玛丽失去了双亲,失去了深爱着的丈夫,甚至一度失去可马克思的信任时,变的一蹶不振,每天的事情就是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喝着酒虚度人生。但正是善良的马克思的原谅,让玛丽有了新的目标,新的人生,避免了玛丽重蹈自己的覆辙!这样的马克思,你还会认为他仅仅是个肥胖丑陋患有精神病的中年男人吗?褪下华丽的衣服,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么几道伤疤。有些人会觉得自己交际广泛,人缘极佳,身边完全不缺朋友。可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或是走在喧嚣的马路上的时候,你也许会感觉是如此的孤独,你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样的你无法感知幸福。人的内心都是脆弱孤独的,都渴望被触摸,但身边若没有可以分享你内心的马克思,即使人前嘻嘻哈哈哈,背后那份孤独感依然存在。影片的结尾大概是全片最煽情的一幕了。当玛丽终于见到那个素未谋面的马克思时,马克思已经靠在沙发上,仰着头平静的离开了人世,他的手边放着玛丽最爱的炼乳,他的面前挂满了所有玛丽寄来的被自己熨得平整无比的信件。虽然直至生命最后一秒都没见上这辈子唯一的朋友,但其实马克思下半个人生已经被玛丽占据了,我们可以感到马克思已不再恐惧这个世界,已不再感到孤独,因为他的脸上挂着一抹微笑,不是之前刻意装出来的假笑,是一抹发自内心的微笑。玛丽轻轻的握住了这位挚友的手,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幸福……
  影片自始自终都运用了老照片似的灰褐色调,基本没有人物对白,类似新海诚电影的独白一直贯穿全片,独特的色彩与独特的叙事方式造就了这部独特的动画电影。黏土动画逐格拍摄的方式相当费工夫,一个肉眼观察不到的小变化就必须重新摆个造型拍张照片,片子共用了132480张静止的照片制作而成,历经五年的时间,单单是嘴的模型,就造了一千多个!我无法想象这个工作团队对动画的执着。导演说此片是半自传式的影片,我不知道这个“半自传式”知否是指导演自己的经历,但在我看来影片的制作过程也是种“半自传式”。每天捏模型、摆动作、调灯光,这种生活会让人感到枯燥或是放弃,有时甚至遭到他人怀疑,但凭着对动画的热忱,他们坚持了,最后成功了,幸福了。这不正是玛丽和马克思吗?凭着对那份友谊的真诚与执着,虽然其中也有波折,虽然不是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但其实最终彼此都是幸福的。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影视剧的造型中,服饰是最直观最鲜明的因素。在以往的许多电影中,服饰更多的用来表示故事发生的历史时间和人物的身份职业等,而影片《夜宴》则赋予了服饰更多的表现力,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直接作用于剧情和主题。  【关键词】 《夜宴》 服饰 鉴赏    电影是影像的艺术,是用画面来讲故事的。一切表现因素理应为整个故事来服务。在影视剧的造型中,服饰自然是最直观最鲜明的因素。在以往
[摘要] 自英国卫报曝光默多克旗下《世界新闻报》窃听平民女孩米莉道勒的私人电话以来,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很明显地昭示着一个市值高达数百亿美元的传媒帝国已经开始风雨飘摇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这个帝国的掌门人对此负有绝对的责任。  [关键词] 窃听门 传媒寡头 权力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45  哗变! “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  这个夏天,最火的
摘要:解读薛仁贵戎马一生的传奇故事,以人生励志为主题,巧妙融合爱、宽容、感恩等人性的光辉点,将人性的真、善、美贯穿于整部剧集之中。以史为鉴,给现实以启迪,对于我们继承、弘扬和发展励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薛仁贵 励志 历史    历史大剧《薛仁贵传奇》凭借其励志的题材、动人的情感、惊险的打戏、恢宏的场景遍地开花,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将薛礼征东的历史故事搬上了荧屏。在我的家乡盖州,薛
摘要:英国女导演萨莉·波特于1992年拍摄的电影《奥兰多》,改编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同名幻想小说。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作家之一,伍尔夫的创作思想根植于其身世所塑造的精神世界。电影作为兼具传播性与艺术性的媒介,在诠释意义上呈现出与文学的互文性,这种视听觉为主导的多感官媒介也提供了观照伍尔夫精神内核的新的维度。  关键词:文学改编电影 死亡 女性主义 文本分析    “没有人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英语电影来学习英语尤其是口语。但要真正看懂电影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化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对英语电影对白的语体特征有一定的了解。英语电影对白体的根本特征是简洁,促成简洁的重要手段是省略句式和缩略语的使用。理解把握这种简洁语体是我们看懂英语电影、培养地道的英语语感的基础。  [关键词]英语电影 电影对白 省略 缩略语    近年来,随着DVD和互联网利用的普及,
[摘要] 作为中国电视三大支柱节目之一的电视专题片,以其准确、快捷、高效的传播形态成为当下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不仅有效地传达了民生、民情,也为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贡献,已是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电子时代高品格的文化代表。  [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 当下 价值 意义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节目中系统中一个具有鲜明创作特色的节目形态,它不同于其他任何电视节目,也是因为它有
[摘要] 在当今香港经济高度发达、娱乐文化日渐盛行的背景下,关锦鹏电影中的悲剧意识显得弥足珍贵。他在对女性悲剧命运进行深刻表达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即充满着生命质感和文艺气息,尤其是以《阮玲玉》最为突出,其中书写出的四重悲剧极具特色。而《胭脂扣》、《红玫瑰白玫瑰》等影片中对个体的命运悲剧进行了深刻的关注;《女人心》、《地下情》等影片让观众深刻的体验了现代城市中女性的迷失与悲情。  [
[摘要] 有人预言:21世纪是“她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戴来凭借着其特有的艺术个性描绘出不同年龄阶段的男主人公们的无奈而尴尬的生存情状,透出人文关怀和激荡的温情。  [关键词] 无奈 尴尬 简洁明快 男性视角 先行者    21世纪是“她世纪”,是女性文学的世纪。获得首届“春天文学奖”的戴来的小说中出现的大多是受挫的男性以及
[摘要]电影《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具有重要转型意义的负责任的主流大片,但由于放映前期突出渲染高科技在电影中的应用,营销重点转移至情感诉求过渡过迟,导致了观众观影出现心理落差,以及媒体某些负面观影惯性的培养使观众对电影中的植入广告等局部问题过分敏感。这种“神经质”观影现象反映了国内观影导向和观影环境营造畸形的问题,也提醒我们营造良好的观影导向和观影环境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 广告植
若仙若灵 贾玉照 摄  四分之一秒的慢速度加恰当的手持相机摇动,把飞行中的天鹅,拍出虚实结合,虚实相宜的精美照片,从摄影理论上安全快门的角度似乎说不通。没有亲自实践过的摄影人认为不可能,但在拍天鹅的实践中,却不仅说得通,而且有可能。如何让梦境幻影变成眼前实景?本人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对此有了一些体会,加以整理和归纳,与大家分享如下。拍摄这种照片需要合适的客观条件、正确的相机设定和“稳”与“动”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