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学业成就的关系。比较不同背景变项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策略上的差异,分析有关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业成就的相关情形,并了解二者对数学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进而归纳研究发现,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学业成就
引言
数学的本质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是抽象的,而数学概念在阶段上常是属于较高阶段的概念,很难直接地授与。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经过主动地参与、沟通、修正的学习过程,透过各种学习策略改进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对学习数学在认知上,充满排斥心理,视数学为一门知识枯燥的学科,刚踏入初中的新生约有90%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是既期待又新鲜,可是到了八年级则只剩下30%。同时,研究也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生、心理剧烈转变的阶段,情绪起伏较大,再加上身、心理尚未成熟,而须面对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模式及学习态度的调适、课程衔接问题与基本学力测验压力等皆影响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效。其中数学科的学习一直是初中课程里一门令学生极为头痛的科目,数学又是升学的重点科目,也是学生最感学习困难的学科之一。
一、数学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
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熟悉自己认知行为,运用学习方法,来提升学习效果。本研究所指“数学学习策略”,是根据Weinstein(1988)的看法,将数学学习策略分为学习态度、时间管理、专心、讯息处理、解决困难、考试策略、阅读理解及自我测验8项,修订自编的“数学学习策略量表”。受试者在“数学学习策略量表”上的得分而言,得分越高,表示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形也越佳。
学业成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由一定的课程及教材。透过学习后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通常是以学校考试成绩或由学业测验上所获得的分数代表。初中基本学力测验是由教育部委托测验专业机构,按照测验的标准化程序,所发展出来的标准化评量工具。其目的主要在评量初中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其测验结果是以“量尺分数”表示,量尺分数为1~60分,即均分为六十个能力等级。量尺分数是透过统计方法,由答对题数转换而来,其目的是为呈现每一位考生的每一测验学科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以划分出不同的能力级别,再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及综合评定值来确定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初中生提高学业成就的相关策略
(一)学生应在学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心力
数学学习动机愈强的学生,数学学业成就也相对愈好。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能主动学习。那些即使本身读明星学校,也有良好的资质,或有父母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优势条件的学生,都不如一个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本研究结果指出,一个学生,如具有下列情况,在数学学业成就的表现上将更为突出:
1.期望成功
一个期望成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不会轻易向挫折屈服。认为学业成就的好坏的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态度,因此会努力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朝成功迈进。
2.工作价值
以工作价值为取向的中学生,也会努力学习,倾向于以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能肯定自己,认为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多用点心,就可以将数学学好,并且对此科目抱持着正向的学习态度。
3.自我效能
一个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可以经过不断的自我激励,将失败的经验化为成功的助力。以较理性的后设认知策略去解决问题,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心,主动积极迎接挑战。提升自信心与自学能力,是获得学业成就的最佳利器。
(二)教师应加强辅导学生运用正确有效率的学习策略
数学学习策略的运用,可提升数学学业成就。数学学习策略中,自我测验是初中生表现最不佳的学习策略,然而,自我测验却往往是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所以老师应建立完整而系统的学习策略教学,加强学生学习辅导,以提高其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进而增进学习的成效。此外,教师应在课程进行前,先行了解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形,并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各种不同特性的学习者,以及根据其策略使用的差异状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针对男女生在数学学习动机的差异,辅导学生强化其学习动力
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存有性别的差异。如女生在学习动机期望成功、负向情感、自我效能方面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工作价值、正向情感上则高于女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时注意彼此差异,适时辅导。另外,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宜根据课程或单元内容,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弥补教科书呆板、缺乏趣味的不足,使学生能透过多样性的学习经验,了解教材的意义,教科书内容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及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吝于提供协助,也不要过度剥夺他们的自主能力。对于子女的学习,要乐于参与,但非过度介入,造成子女依赖的性格。子女若能感受到父母关心其学业表现,是有利于学习的。所以,适度关怀,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处事态度,培养其发挥自我效能,达到孩子自己设定的目标,而非父母决定的目标。对于学习而言,就是自我效能的发挥,对学业成就表现是正向的。另外,亲子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学习是有帮助的。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使孩子看重自己的努力,并且重视父母的期待。在此,鼓励父母透过良好的互动,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才能发挥所学。父母应多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借此营造良好的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
[1] 陈李绸(2005)。学习策略训练方案对初中生阅读理解学习的影响。教育心理学报,2009(28),77-98。
[2] 张新仁(2002)。学习策略训练的初探。教育文粹,(18),86-94。
[3]梁丽珍、萧锡锜(2001)。如何提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12(2),53-165。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学业成就
引言
数学的本质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是抽象的,而数学概念在阶段上常是属于较高阶段的概念,很难直接地授与。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经过主动地参与、沟通、修正的学习过程,透过各种学习策略改进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初中学生对学习数学在认知上,充满排斥心理,视数学为一门知识枯燥的学科,刚踏入初中的新生约有90%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是既期待又新鲜,可是到了八年级则只剩下30%。同时,研究也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生、心理剧烈转变的阶段,情绪起伏较大,再加上身、心理尚未成熟,而须面对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模式及学习态度的调适、课程衔接问题与基本学力测验压力等皆影响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效。其中数学科的学习一直是初中课程里一门令学生极为头痛的科目,数学又是升学的重点科目,也是学生最感学习困难的学科之一。
一、数学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
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熟悉自己认知行为,运用学习方法,来提升学习效果。本研究所指“数学学习策略”,是根据Weinstein(1988)的看法,将数学学习策略分为学习态度、时间管理、专心、讯息处理、解决困难、考试策略、阅读理解及自我测验8项,修订自编的“数学学习策略量表”。受试者在“数学学习策略量表”上的得分而言,得分越高,表示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形也越佳。
学业成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由一定的课程及教材。透过学习后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通常是以学校考试成绩或由学业测验上所获得的分数代表。初中基本学力测验是由教育部委托测验专业机构,按照测验的标准化程序,所发展出来的标准化评量工具。其目的主要在评量初中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其测验结果是以“量尺分数”表示,量尺分数为1~60分,即均分为六十个能力等级。量尺分数是透过统计方法,由答对题数转换而来,其目的是为呈现每一位考生的每一测验学科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以划分出不同的能力级别,再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及综合评定值来确定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初中生提高学业成就的相关策略
(一)学生应在学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心力
数学学习动机愈强的学生,数学学业成就也相对愈好。一个成功的学习者,能主动学习。那些即使本身读明星学校,也有良好的资质,或有父母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优势条件的学生,都不如一个主动积极学习的学生。本研究结果指出,一个学生,如具有下列情况,在数学学业成就的表现上将更为突出:
1.期望成功
一个期望成功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不会轻易向挫折屈服。认为学业成就的好坏的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态度,因此会努力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朝成功迈进。
2.工作价值
以工作价值为取向的中学生,也会努力学习,倾向于以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能肯定自己,认为只要自己愿意努力、多用点心,就可以将数学学好,并且对此科目抱持着正向的学习态度。
3.自我效能
一个自我效能高的学生,可以经过不断的自我激励,将失败的经验化为成功的助力。以较理性的后设认知策略去解决问题,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心,主动积极迎接挑战。提升自信心与自学能力,是获得学业成就的最佳利器。
(二)教师应加强辅导学生运用正确有效率的学习策略
数学学习策略的运用,可提升数学学业成就。数学学习策略中,自我测验是初中生表现最不佳的学习策略,然而,自我测验却往往是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所以老师应建立完整而系统的学习策略教学,加强学生学习辅导,以提高其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进而增进学习的成效。此外,教师应在课程进行前,先行了解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形,并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各种不同特性的学习者,以及根据其策略使用的差异状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针对男女生在数学学习动机的差异,辅导学生强化其学习动力
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存有性别的差异。如女生在学习动机期望成功、负向情感、自我效能方面高于男生;而男生在工作价值、正向情感上则高于女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时注意彼此差异,适时辅导。另外,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宜根据课程或单元内容,设计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弥补教科书呆板、缺乏趣味的不足,使学生能透过多样性的学习经验,了解教材的意义,教科书内容的价值,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及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吝于提供协助,也不要过度剥夺他们的自主能力。对于子女的学习,要乐于参与,但非过度介入,造成子女依赖的性格。子女若能感受到父母关心其学业表现,是有利于学习的。所以,适度关怀,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处事态度,培养其发挥自我效能,达到孩子自己设定的目标,而非父母决定的目标。对于学习而言,就是自我效能的发挥,对学业成就表现是正向的。另外,亲子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学习是有帮助的。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使孩子看重自己的努力,并且重视父母的期待。在此,鼓励父母透过良好的互动,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才能发挥所学。父母应多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借此营造良好的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
[1] 陈李绸(2005)。学习策略训练方案对初中生阅读理解学习的影响。教育心理学报,2009(28),77-98。
[2] 张新仁(2002)。学习策略训练的初探。教育文粹,(18),86-94。
[3]梁丽珍、萧锡锜(2001)。如何提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人文及社会学科教学通讯,12(2),5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