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和丹皮酚磺酸钠处理对凤丹根系生长、丹皮酚含量及H+-ATPase活性的影响

来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uy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Cu单一处理及Cu与EGTA和丹皮酚磺酸钠(SPS)复合处理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 Dan’)幼苗根长、根系中Cu和丹皮酚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Cu和SPS单一及复合处理对幼苗根系离体质膜和液泡膜微囊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5μmol·L-1Cu处理后凤丹幼苗根长和丹皮酚含量均略高于对照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经10、20和30 μmol·L-1 Cu处理后,幼苗根长和丹皮酚含量总体上均低于对照,且随Cu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降幅增大.与10 μmol·L-1Cu单一处理相比,10 μmol·L-1Cu- 10μmol·L-1EGTA和10 μmo1.L-1Cu-10 μmol·L-1 SPS复合处理均可以使根系中Cu含量显著降低、丹皮酚含量显著提高;其中,10μmol·L-1Cu-10 μmol·L-1EGTA处理组幼苗根系中Cu含量的降低幅度最大,而10 μmol·L-1 Cu-10 μmol·L-1SPS处理组幼苗根系中丹皮酚含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经5、10和20μmol · L-1 Cu单一处理后丹凤根系离体质膜和液泡膜微囊H+-ATPase活性均降低,且随Cu浓度提高降低幅度增大;而经0.1、0.2、0.5和1.0μmol·L-1SPS单一处理总体上可使膜微囊H+-ATPase活性逐渐增加;与10 μmol·L-1Cu单一处理相比,10 μmol·L-1Cu与0.1、0.2和0.5 μmol·L-1SPS复合处理均可使膜微囊H+- ATPase活性提高,且H+-ATPase活性均呈现随SPS浓度提高逐渐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揭示:较高浓度Cu胁迫对凤丹幼苗根系生长及丹皮酚合成以及质膜和液泡膜微囊H+-ATPase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添加外源丹皮酚磺酸钠对Cu胁迫伤害具有一定的缓解效应.
其他文献
采用倒置A2/O法同步对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脱氮除碳.正交试验表明,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混合污水脱氮和有机物去除的控制因素;理论最优运行参数为HRT=9h、ρ(DO)=2mg·L-1、R=
目的:探讨重组hPTEN基因修饰对PDGF诱导的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4/myc-His-PTEN,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VSMC细胞.M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AF)为显色剂,研究了5′-NSAF与头孢哌酮(CPZ)的络合物的可见光谱性质及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头孢哌酮在6.68~133.6 μg/mL范
以法规及风险评价模型为基础,对电子封装行业内通常使用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暴露分析,将健康风险进行分级、定量评价,得出结论:行业中回流焊工艺可能产生的铅烟、电镀车间
ATF4是含有bZIP结构域的ATF/CRE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对胚胎的发育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制备ATF4的多克隆抗体对于研究其在斑马鱼心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有重要
对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EIM-50-eg2产内切中性纤维素酶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研究,考察氮源、pH、温度、微量元素PTM1和甲醇浓度等对工程菌产酶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
研究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对人工配水和实际地表水中苯胺的吸附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CF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苯胺初
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得利于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实验动物人才队伍.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管理是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船舶压载水中悬浮微藻的去除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以小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 minutissima)为压载水代表生物,研究了羟基自由基致死小新月菱形藻的生化机制。结果表
目的:从常温土壤中筛选冷适应微生物,并进行初步鉴定和产低温酶分析.方法:采集吉首大学校园内土壤样品,通过低温富集培养筛选冷适应微生物;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