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消息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知道梅花,是读小学二年级时。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事情,村小学有早自习,6点前就得去读书。村支部的广播早早响起音乐声,经常播放《一剪梅》。现在想来历历在目:冬日寒晨,一群睡眼惺忪的农村娃,顶着未灭的星光,踏着浓重的霜迹,耳边掠过“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
  后来在课堂上背诵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即便是小小孩童,也觉得唇齿留香,芬芳而美好。老师布置我们课后去寻找梅花,观察花的形状。可那时候的农村,梅花实在难找。直到寒假前一天,老师告诉我们有户人家的屋后有几株梅花。
  课后,同学们挨挨挤挤簇拥着老师去寻梅。在一些枯黑的高大乔木包围中,的确有那么几棵矮小的梅树,枝条上满满地缀着细小粉红的花瓣,它们像彼此取暖的小兽,紧紧地抱成一团,如此可以对抗寒风而不坠落,还向空气中输送着丝丝缕缕的香气。同学们各自摘下一些,夹在语文课本里,一哄而散了。老师说,书里多了香味,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说不准也会爱上阅读的。
  等到留心看雪中的梅花,我已经读高中了。那一天,和邻村的同学一起从学校骑车回二十多公里外的家里,忽遇大雪,道路难行。只听同学一声呼喊——“梅花”。我发现不远处有幾株粉红、浅红的矮树,在旷野里静静地立着,于是扔下车跑过去,踩得雪嘎吱嘎吱响。雪中的梅花更显骨骼清奇,水润亮丽脱俗。两位少年暂时忘了回家,忘了凛冽,干脆一起坐在梅花树下歇息,且让雪就这么下着,让梅就这么开着。
  那个时候,真觉得天地间的气息都不一样了,有了雪,有了梅花,冰冷肃杀的冬天展现出温情甚至调皮的一面,让人感觉到暖与希望。有时候,真的要叹服大自然的悉心安排,知道尘世间的辛苦和不易,所以用秋之菊、冬之梅、山之竹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隐喻:你看,再艰难,也总有事物这样美好。
  因此,自古以来,在国人的精神谱系里,梅花总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人们都知道,梅花代表着坚强和高洁。王安石写《梅花》时,正主持北宋时期一场著名而艰辛的改革。可以想见在那个成诗的冬日,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煎熬,一方面多方的反对让他心似冰冻,另一方面许身报国的儒家情怀让他不能轻言放弃,恰好此时墙角的梅花映入眼帘,给了他坚持的力量。其实早在他之前,北宋的另一位诗人林逋就写过梅花的经典之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位“梅妻鹤子”的隐士,可不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那样心事重重,他写起梅花来不是为了自勉,只是觉得梅花好——形状好,气味好,意境好,所以用词轻灵快意,潇洒不羁: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宋人把梅花写到了极致,“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是李清照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是杜耒的。但我还是最喜欢黄庭坚写的“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一下子就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让梅花把天涯与江南、冬天与春天连接了起来。
  好像,人世间的冷暖切换,之间只差了一树梅花——“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厄他培南对米卡芬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完善两药合用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
近年来,“生殁双循环”是河南省方城县在农业农村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的种养循环的重要论断。所谓“双循环”,即生的循环:畜禽养殖→粪污收集→沼气、沼渣及沼液→饲料(有机粮
文章通过对一些汉语典籍片段翻译的分析,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原文作者的价值观以及所处的时代环境,做到对作者最大效度的理解和思想契合,从而更好的将汉语典籍
本篇文章首先对风景园林工程细部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压顶、饰线、地面铺设三个方面,对风景园林工程的细部处理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风景园林工程的细部处理及质量控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红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14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0例使用万古霉素致红人综合征的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