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细节中提升课堂品味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中的细节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创作中一些细小的环节,如不经意的语言生成、一个问题、一个活动、一个表扬,它常带有情景性和隐蔽性,而表现的却是教学过程的变化、灵动和创造,它们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教育者的教学理念;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课堂细节往往最能演绎课堂之美,体现课堂品味,教育智慧,剖析这些教学细节,有助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素养,所以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课堂品味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细节 课堂品味
  
  一、引言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思辨与灵性结合的场景,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重建我们的英语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正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和追求。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实施,提升课堂品味的过程中,笔者真切地感到细节要真正重视起来,因为课堂是由无数个教学细节共同组成的。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课堂的得失成败与品味,最终还是取决于课堂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笔者结合自己参与的各级教学研讨活动及日常教学体会,谈谈对常见细节的误区认识与对策。
  
  二、课堂教学细节的误区与思考
  
  1.细节一:随意单一表扬
  眼下的课堂上不少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惧怕出错,于是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愉快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教师课堂上竞赛不断,鼓励语“Good!”不断,掌声不断,结果被表扬者无动于衷。在一次公开课上,上课才十分钟,课堂就一直回荡着“Good!Well done!”等,听得人莫名的烦躁起来。赞美者有口无心,这样频繁的表扬其实容易让学生乏味,单调的激励用语更削弱了预期的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恰当的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有助于学生增强信心,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有裨益,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要从实际出发,注意表扬的质量和频率及表扬对象的层次,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时候具体指出其优点与不足,避免产生骄傲情绪,例如“It i8 much ClOS-er to the correct answer”:
  对于学习中等,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增强其主动性,例如“A-mazing answer!”。
  2.细节二:变味的课堂问题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有些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往往会自主学习到深夜,因而上课偶尔打瞌睡、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也就不难理解。有些教师看到这些情况往往会通过突然提问来警示敦促学生认真听讲。这样提问后,学生一般都回答不出来,结果只能是当众出丑,严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常导致学生心底与教师的对立情绪。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要把课堂问题成为变相刁难学生的“沙袋”,努力创造轻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主体人格。教师可以一个轻松的玩笑,一个善意的眼神来提醒。
  笔者班上有一位走读生,因为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家中常年只有他一人在家,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足,有时晚上会晚睡,第二天课上会瞌睡,笔者常常都是善意的提醒。如有一天讲感叹句,他正在打瞌睡,我一阵惊呼“How small his eyes become”他一下子就醒了,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然后立马坐正了开始认真听讲。后来无意中听他父亲讲他非常喜欢上英语课,理由竟是“英语老师对我好呢”。这样的细节体现了教师课堂艺术化管理的品味,为课堂的教学内容品味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细节三:低效的表演与小组讨论
  公开课上课堂表演是常见的教学形式,经常的活动是表演对话,如果组织恰当,可以深化学生对对话的理解,活跃课堂氛围,反之则会使课堂空洞低效。
  笔者参与的一次交流课,课文材料是clothes单元的integrated skills,教师讲到speak up时,先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然后请了四组同学表演对话,学生都是干巴巴的参照幻灯片的句型“填词”而不是“说”,大量的学生就把那点简单的内容反复听了四遍,用最后一排一个男生的评价是nothing inter-estingo
  其实,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好的,首先教师的示范有引导作用,其次分组练习中组内成员都得到了锻炼机会,这样通过无意识的模仿和有意识的理解,强化了口语作用,但是表演的内容缺乏情境与阶梯性。对话是简单的,教师对于意思都不需要太多的解释,教师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如同学游泳要有水,学打球要有球场。这样的对话应该为学生创设不同情境,调动起学生的五官与情感,然后加以熟悉运用、牢固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对于小组讨论,回顾笔者自身的课堂,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经验不足,每次课堂上说到discussion,学生迅速前后四人一组,气氛立刻活跃,充满了热烈的讨论声。几分钟后,发言的学生说的还是自己的主张、意见,并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纵观很多教师的课堂,几乎同样如此。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重新学习研究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义所在,那应该是小组内合理分工,全组成员围绕话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展开探究性的讨论。经过实践探索,课堂设计变为首先根据班级人数,把全班学生划成了12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人,选定组长,在老师给出讨论题后,组长迅速将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组内交流,组长记录,形成定论。当长时间的坚持后,习惯养成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也愈来愈明显。基础差的学生由不敢发言到不得不发言,最后敢于发言;组内意见有分歧时他们学会了举例,学会了辩论。在这样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
  
  三、总结
  
  对课堂教学细节的追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高效化,是具有品味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只有教学真正关注教学细节,教师课的堂教学素养、课堂教学品味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莉娟,新课堂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面面观——对新课程实施中一些现象的剖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5(6)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吴菲,运用正确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之尝试叨,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0)
  [4]冯忠良,伍新春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教学实践表明,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对交际产生影响。从
李超:对艺术创作的研究和评论,有一个文脉传承关系。现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有一个上下文的前后语境,我将朱小明先生的创作,作为中国美术发展的前后语境里长期关注的对象。在完成
练级篇rn公测已经有一段时间,经过数次版本升级,各职业的修改已经趋于尾声,不过仍怀念以前BUG多多的时代,抓住一个冲级就爽到不行,鄙视一下自己先.立马奉上武当道家冲级全指
近现代,各国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妇女解放运动,虽然形式多种多样,诉求五花八门,但其核心和终极目标是为了争取并实现男女平等。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女性走出家庭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对1996—2012年间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科研人员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论文和论文被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 H指数、G指数对本校著者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和分析
随着环境污染犯罪问题的出现,环境污染犯罪被害人法律救济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实务界尤其是法学界的关注,环境污染犯罪具有社会影响广泛性,污染后果长期性,对人体伤
企业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威信.作为兼职党支部书记一大部分身兼其他行政工作,不仅要做好党务工作,还要团结带领本部门职工群众圆满完成企业交付的各项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激光技术也在快速的融入到了各个领域当中,其中激光对分子的取向就是其中的一项应用.本论文将飞秒激光对分子取向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且在分子结构变化的同时
由哈特的“描述性法理学”主张所引发的方法论之争正日益成为法律理论家们讨论的焦点,它使得新分析法学传统中的争论焦点从关注“何谓法律”转向了“何谓法律理论”以及“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