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苹果后期管理技术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dongyan900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套袋苹果的管理中,部分果农只注重果树的前期管理,而忽视了后期管理。经我站多年的试验,套袋苹果生长的后期是生产优质高档果的关键期,加强后期的技术管理,会使果品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提高。
  
  1 树下管理
  
  1.1 及时追肥
  夏季为苹果树需肥高峰,若不及时追肥会出现脱肥而影响树势及幼果的正常发育。因而,应及时追肥,可于9月中下旬对每株成龄树施优质有机肥50~100千克,过磷酸钙0.1千克,硫酸钾0.5千克。对于脱肥严重的田块,也可在喷药时加入2%的尿素水溶液叶面喷施,同时。对有缺素症状的果树,应有针对性地喷肥补救(如:对于有缺钙而引起水心病的果树,可在果实膨大期至采收前8~10周时,喷施2~4次美林高效钙)。
  
  1.2 适时浇水
  摘袋前,要保持土壤的相对湿度,防止时干、时涝。若天旱无雨,应及时浇水,划锄保墒,防止果实出现鸡爪纹和裂口,也防止摘袋后长期干旱引起果实着色不良和表光差。
  
  1.3 铺设反光膜
  9月上旬,摘袋后及时在树下沿树行两侧铺设银色反光膜,每行铺设两幅,平铺在树冠的中外部。膜的四周用砖头、瓦块、绳子及铁钉固定好,为了增加反光面积及雨后反光膜的清洁卫生,不宜用土压膜。铺膜时,不要拉绷过紧,以防气温降低,反光膜变冷收缩引起撕裂,影响反光效果和使用寿命。铺膜后,要经常打扫膜面上的落叶和灰尘,以保持膜面的反光效果。采果前,将反光膜收起,用清水洗净,放在室内无腐蚀的条件下妥善保存,以备后用。
  
  2 树上管理
  
  2.1 合理疏枝
  当前很多果园高度郁闭,园内透光度不足10%,据测定,树冠内不同部位的果实受光率低于全日照的30%,果实品质明显下降,因此修剪上要着重改善内膛光照,采用单轴延伸,收缩辅养枝,对果树的部分当年生枝,如直立枝、外围枝、逆向枝等遮光枝进行疏除:同时剪去蝉卵枯枝,集中烧毁,压低蝉卵基数,并解决好树体的通风透光性,有些果园主枝的重叠现象严重,影响果实着色,这时要采用撑、拉、吊的方法,及时调整主枝角度,使主枝叶叶见光,果果见光,以提高着色率。
  
  2.2 适时除袋
  除袋是果实套袋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之一,除袋过早,果面着色浓,色泽发暗、易变粗糙、烂果率增高,有时还会褪色。除袋过晚,着色难,上色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风味淡。一般情况下,苹果在袋内时间为95~110天,对于黄绿品种可以不除袋或采前5~7天除袋,对于早中熟红色品种一般采前15~20天除袋,对较难着色的红色晚熟品种如富士一般采前20~30天除袋,双层果袋,外袋摘除后,应保持4~6个晴朗天气再摘除内袋。单层纸袋,一般应先撕开袋底进行放风,2~3天后进行除袋。除袋应选择晴朗天气。气温在18~25℃,一天中的上午10时到下午4时,早晚时间可以摘除内膛和下部弱光处纸袋,严禁低温摘袋,以防温度忽高忽低,加重日灼病的发生。
  
  2.3 科学摘叶、转果
  摘叶时间一般在去袋后3~5天进行,把果实附近影响光照的叶片摘去。摘叶时先摘除果台附近5~10厘米范围内(果台莲座状叶在内)的叶片。10天后再细致剪除树冠内膛的直立枝、徒长枝和密生枝,同时疏剪外围的过密新梢。摘叶时要保留叶柄,减少伤口防止水分流失,全树摘叶量应控制在14%~30%的范围内,要尽量摘除枝条下部的叶片,少摘枝条中、上部的叶片,保留健壮功能叶,摘除病叶老叶。通过摘叶,有效改善树冠内各个部位的光照条件,明显增加树体透光率,促使不同部位的果实着色均匀。
  果实的转果要在去袋后6-7天左右进行,转果时轻托果实,将果实阴面转到阳面。如果还有少部分未着色,7天后再微转其方向,使其全面、均匀着色。如果遇自由悬垂果不好转向,可将其调转好方向后用细透明胶带固定,等采收时,再取下胶带。这样,既可收到良好的着色效果,又不影响外观。如果是双果或相邻果,转果时,要一手托一个果,使其向相反方向转动,由阴面转向阳面。转果时,应顺同一方向转动,否则转来转去,果柄更易脱落。转果的具体时间,应以果面温度开始下降时为宜,在晴天下午3~4时后进行,阴天可全天进行。
  
  2.4 注重喷药防病
  除袋前,仔细喷布大生、多抗霉素、新灵等杀菌剂,降低果园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等的病菌基数,为果实摘袋后创造一个无菌、无污染的良好环境。摘袋后果实皮细肉嫩,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极易感染烂果病、黑点病、红点病等病害。应在除袋后的第2天喷布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800倍液加补钙液。要求使用高压喷药器械和雾化好的喷头,力求喷药周到、均匀。
  
  2.5 适期分批采收
  适期分批采收是苹果安全、优质生产的主要环节,对果实的产量、品质、贮运性、市场竞争力、商品价值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采收愈晚,着色愈好,但不同的品种、风光条件采收时间也不尽相同。在适宜的采收期还要采取分批采收,应先采冠上和外围着色好的果实,相隔一个星期后再采冠下和内膛的果实,以减少人为损伤和提高果实的商品性。
  
  2.6 实施人工增色
  采摘后对着色不良的果实进行人工增色,选择通风、干燥、平坦处铺上约3厘米厚细沙,然后果顶向上单层铺于其上,晚上着露,白天见中强日光(阳光太强时可用草席或纸盖在苹果上),经4~5天即着色良好。
  总之,加强套袋苹果的后期管理,主要从提高果品品质和等级为主,使果实在短时间内(10-15天)上色,达到果实完好,色泽鲜艳、表皮细嫩而光亮的目的。
其他文献
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果实产量的重要措施,在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施肥盲目、肥料利用率低、氮磷钾配比不合理、微量元素缺乏等,配方施肥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在配方施肥过程中,部分果园也出现了施肥效果不明显,甚至不如传统施肥方式的情况。究其原因,配方施肥不仅仅是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依据目标产量配肥那样简单,同时还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只有全面考虑影响果树配方施肥的因子,配方施肥才能取得好的成效。现将各因
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生石灰配制成的杀菌剂,具有无抗药性、杀菌力强、对植株安全、药效持久等特点,在果树上广泛使用。但生产上若配制使用不当,常会使叶片或果实发生药害:一是由
1准备接穗1.1精选接穗接穗最好随采随用.没有条件的就用沙藏的枝条。要选用粗细适中(0.5~1厘米)、芽体饱满、无病虫危害、不失水、组织充实的春梢段枝条作为嫁接材料,并集中存放。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个红岩村.这里的果农都把摘下来的柿子捂在手里迟迟不出售。村民朱天保说:“价钱好了我们就卖鲜果。如鲜果的价钱和柿饼的价钱差不多,就全部晒柿饼。”新鲜
我国是一个果树生产大国,无论在面积和产量上均居世界首位,因此果树在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面建设新农村中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果树生产中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环保、安全等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对这些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也先后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良好农业规范(GAD),我国从2003年也已经开始制定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我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经过长期的研究,证明了果树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局日前发布一项法规。对水果和蔬菜的进口规章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该法规已于3月31日生效。与中国相关的修改是免除了山东省出口的鸭梨因东方果蝇而
感冒虽然不是大病,但影响工作和生活,而且还可能导致其他疾病。在身体受凉、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更易中招。
<正>~~
期刊
9-10月,是板栗的收获季节,板栗收完以后,要根据板栗树的生理特点及时补充养分并加强管理.以提高翌年板栗的产量和品质。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着色的苹果品种,着色是其外观品质指标之一。一般品种苹果利用散射光就能着色,如新红星。而富士苹果,没有直射光照射,果面不能表现出很好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