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材料中杂质钍的230Th/232Th比值指纹分析研究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gador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铀材料中杂质钍的230Th/232Th比值的核取证学属性,采用基于磷酸三丁酯(TBP)的铀钍分离流程制备低本底钍纯化液,通过铀外标校正钍的分馏效应,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定230 Th/232 Th比值.结果表明,230 Th/232 Th比值是具有时效性的铀材料特征指纹信息,流程本底引入的232 Th浓度小于5.5×10-11 g/g,二氧化铀芯块、黄饼YC1、平行样黄饼YC2和黄饼YC3中的230 Th/232 Th比值分别为0.479±0.037、1.376×10-4±4.8×10-6、2.8582×10-3±2.2×10-6和2.8605×10-3±2.1×10-6(k=2),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是流程本底、待测样品中钍浓度,以及弱信号测量的不确定度.本方法结果准确,精密度较高,可鉴别230 Th/232 Th比值存在一定差异的铀材料,为核取证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通过水热法合成具有钙钛矿结构的LaCo0.21Ni1.59O3,将聚多巴胺(PDA)包覆在LaCo0.21Ni1.59O3表面,得到PDA@LaCo0.21 Ni1.59 O3复合材料.利用钙钛矿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PDA丰富的胺基基团,将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平台(PDA@LaCo0.21 Ni1.59 O3/GCE),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在优化条件下,LaCo0.21 Ni1.59 O3/GCE检测Cu2+、Hg2+和Pb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0.0μ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将短碳纳米管(s-CNTs)与碘氧化铋-铋(BiOI-Bi)复合,制备了碘氧化铋-铋/短碳纳米管复合物(BiOI-Bi/s-CNT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iOI-Bi/s-CNTs由负载纳米颗粒的s-CNTs和大量微球组成.瞬时光电流测量结果表明,BiOI-Bi/s-CNTs具有优良的光电化学(PEC)性能.以BiOI-Bi/s-CNTs为光电阴极,K3[Fe(CN)6]为光电子受体,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毒死蜱(CPF)的阴极PEC方法.由于CPF被螯合富集于
建立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GC)检测1,3-环戊二酮化合物去对称对映选择性还原反应转化率和产物含量的方法,作为一种重要辅助手段,用于磷中心手性膦酰胺催化环状1,3-二酮类化合物的去对称对映选择性还原反应机理的研究.样品经DB-WAX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以标准化合物比对的方法,采用GC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简便、快速、准确测定在不同反应时间剩余原料和生成的不同产物的量.采用本方法对无添加剂和催化剂、只加入添加剂、只加入催化剂以及同时加入添加剂和催化剂4种情况下的反应进程进行了
人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与婴幼儿生命初期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揭示其组成及结构有助于阐明HMOs功能.本研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19个HMOs(16个中性HMOs、3个酸性HMOs)进行了结构解析,在寡糖异构体裂解规律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4组异构体的特征碎片离子,比较了3种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HMOs异构体分离效果的差异,为复杂HMOs异构体的结构解析及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过特殊设计的小分子抑制剂可共价结合KRas蛋白的催化结构域,从而抑制KRas与下游效应蛋白的结合.本研究采用镍柱亲和层析、酶切标签、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制备了高纯度的KRas催化结构域(氨基酸残基1-169)蛋白;等温滴定量热(ITC)实验证明了KRas蛋白通过K42残基与小分子抑制剂ZCL1688进行结合;通过分子对接得到KRas蛋白与ZCL1688的复合物的建模结构,发现两者的结合对KRas与下游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AF的结合有明显竞争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的KRas蛋白催化结构域(氨基酸残基
采用通过式固相萃取消减样品中杂质干扰,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快速筛查畜禽肉中108种兽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匀质后,经乙腈溶液(80%,V/V,含0.2%甲酸)提取,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通过式净化,氮吹后复溶.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50 mm×3.0 mm,1.8μm)分离,以乙腈和20 mmol/L乙酸铵溶液(含0.1%甲酸)体系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加
以自制的多齿配体功能化硅胶为吸附剂,探究了配体齿数对废水中常见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齿配体亚氨基二琥珀酸-硅胶吸附剂对铁离子(Fe3+)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量为14.4 mg/g.进一步探讨了此吸附剂对Fe3+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考察了Fe3+浓度、温度、转速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此吸附剂对Fe3+的初始吸附行为相对较快,伪二阶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更适合描述吸附剂的吸附热力学,吸附过程是放
赭曲霉素A(OTA)是污染中药材的重要真菌毒素,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和用药安全.在小檗碱溶液中加入OTA和其核酸适配体后,处于随意卷曲状态的核酸适配体会被OTA诱导折叠成为G-四链体构象,使小檗碱的微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增强其荧光信号.基于此,本文以OTA核酸适配体为识别原件,小檗碱为荧光探针发展了一种无标记的荧光体系检测OTA.对主要影响因素,包括K+,Mg2,小檗碱和核酸适配体浓度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小檗碱荧光信号变化值与OTA浓度在5~200 nmol/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限5 nmol/L.
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光纤传感快速检测大鼠血浆中异丙酚的方法,并研究了异丙酚的药动学.采用正压固相萃取进行样品的快速前处理,构建光纤传感紫外检测系统,通过4-氨基安替比林衍生化法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后进行光纤传感紫外检测,并进行大鼠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20~21.0 μg/mL,定量限1.20 μg/mL.异丙酚的回收率大于95%,RSD小于7%.大鼠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后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其分布半衰期(t1/2α)为1.335±0.052 min,消除半衰期(
构建了一台集取样、转化、分析的同步在线综合检测仪器,仪器构架原理基于紫外-可见光吸收检测污染源的氮硫磷水平(氨氮,PO43-,SO42-)、基于原子荧光检测Hg,As,Pb,Cd等4种有害重金属.对于水体污染源可以自动采集污水样品后直接检测;于土壤污染水平评价设计了土柱实验单元转移土壤污染物至液相,土柱实验还可协同完成土壤理化物性参数测定(如渗漏系数及吸附解离系数等).实验结果表明,所关注各种污染物的检测标准曲线线性度良好,R2均大于0.99,氮硫磷离子检测精度达到1μg/mL,重金属检测精度达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