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是瞌睡人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远房表舅,大前年来我这里玩,技惊四座――走到哪里,睡到哪里。一上公交车,表舅脑门顶着前面的椅背,勾头张口流涎打呼噜。上街逛鞋店,表舅妈才试穿上一双鞋,扭头待去征询意见,只见斯人瞑目斜倚门框,兀自站着睡得一派香甜。我这表舅太胖,有我两个半宽,走路都嫌费力,瞌睡至斯,可以理解。
  当年在北京读研时,打了一份工,每周去两天。学校离单位略远,须转两趟车,路上一个半小时。早上七点出门,一边骑车一边吃饼干喝牛奶,骑到公交站已吃完饭。挤上公交车,幸亏是始发站,抢个座位好补觉。那段日子,真是瞌睡得灵魂出壳,既要应付课程,又要准备开题报告,还得打工养活自己。只是放眼车上,如我这般瞌睡的人,还真是不少,一个个塞着耳机,争分夺秒补觉,是否会坐过站,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我没有过。
  自从小女出生,一晃五年过去,细细思量,竟不曾再一觉睡到大天亮。冬天为她盖被子,夏天为她扇扇子。尿床了,口渴了,惊觉了,更要手忙脚乱一番,安顿她重新入睡,自己却睡眠中断,辗转反侧到天亮。孩子生病,最让人寝食不安,夜里会时时惊醒,以手背探其脑门温度,无甚异样才再安心小睡,一夜不知多少次。普天下年轻父母多如此,最是瞌睡人。
  孩子呢?一旦上了小学,站在人生起跑线上,就再难睡一场好觉。同事的胖儿子,已上小学四年级,每晚忙于应付作业,周末奔赴这班那班,小小年纪整天呵欠连天,小时候的顽皮淘气,俱已从他身上消失。同事心疼归心疼,却也不敢让儿子懈怠,以免输在了起跑线。有一次,见同事教训儿子,那真是杜鹃泣血:“妈妈告诉你多少次了,你要长相没长相,要身材没身材,再不多学点知识,以后凭啥找媳妇啊!”大人的瞌睡,全传染给了孩子,无奈。
  曾听一位领导做报告道:“现在孩子不是花朵,中青年更不是花朵,退休的老人才是花朵……”言下之意,唯独老人不必再繁忙奔波,可以安享晚年生活。但,不妨随意去问问看,毕竟年纪不饶人,有几位老人不受失眠问题困扰?
  所以说,满城尽是瞌睡人。这是现代流行病,谁也逃不过,认命吧。
  
   摘自《楚天金报》
其他文献
近年来,物质的微观模型图在全国各地化学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题中的微观模型不仅能直观、形象、具体地表示微观粒子的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还能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分类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去感受物质变化的微观世界。  解答微观图示题的关键是通过模型图示展现分子的微观结构,准确确定分子的化学式,要建立起物质的粒子观,仔细观察模型,认真体会模型图示所表示的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