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改变人的学习方式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生产与处理手段的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互联网全球化的普及,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引发了一场新的技术变革,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质的飞跃。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逐步走进教育领域,为人类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可靠保障。从设备配置来看,绝大多数地区的学校已经实现了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学生电脑配备生机比已达10∶1以上;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从设备运用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信息化大大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多人喜欢运用智能手机获取知识信息,“碎片式学习”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从目前信息技术所能实现的功能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不只是运用现代媒体改变教学方式,最关键的是,它对整个人类学习方式带来了变革。目前,信息技术只是改善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音、图形、影像等形式再现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当下,“云”技术平台已经开发,“云教育”在教育领域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应该说,“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的边界,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概念,它集教学、管理、学习、娱乐、分享、互动交流于一体,让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身份的人,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学习和交流;尤其是每个人都可利用“云服务”,建立个体学习空间,通过“人人通空间”“在线学习平台”“互动网校平台”,学习能够在任意时间、地点得以实现。
  “人人通空间”,让每个人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这个空间,既可以用于自己学习,又可以提供给他人学习,还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在这里,我们既可以当教师,又可以做学生。教师可以查看个人直播授课表,上传点播课程,开设直播课程,与学习者互动交流,查看学习者动态;学习者也可以查看个人直播课程表,记录学习信息,还可以发布个人动态,参与点播课程学习。“在线学习平台”,让每个人可以进行在线课程学习、课程作业、课程讨论、课程答疑辅导、课程考核、成绩记录等各项学习交流活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体验的平台。“互动网校平台”,建构名师互动课堂,实现在线实时互动教学,可以有上万人同时上课,破解了名师资源共享的难题,实现了区域教师共享。
  总之,当下的信息技术已为人类学习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是让信息技术改变人的学习方式。
  (作者系江苏省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主任、洪泽县教育局副局长、洪泽县实验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Mean shift算法是一种非参数密度估计算法,可以实现实时的最优匹配,为了把Mean shift算法应用到视频图像的运动目标跟踪中去,采用了以颜色直方图建立目标模型的策略,提出了在视频图像中以Mean shift为核心的目标跟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准确度等优点,在运动目标部分遮挡的情况下仍能实现稳定、实时的跟踪。
基于现代黑客技术多样化、复杂化,分析了传统防火墙的缺点,从而引进入侵检测技术,增进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通过对传统的入侵检测结构的比较,阐述了一种独特的入侵检测方式一基
期刊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学校心理辅导专业人员不足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增长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在“融合”二字上下功夫,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的融合。  一要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殊途同归”四个字表述。所谓“殊途”是指出发点不同,德、智、体诸育主要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将社会的道德规范、伦理标准和文化知识传授给青年一代,从而使他们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
期刊
利用缝隙对天线带宽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宽带微带天线。主要研究了缝隙的形状和大小以及与馈电的距离对天线带宽的影响。首先,宽缝机构可以较大的展宽天线的频带,如果同时配合在贴
J2EE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商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并在许多大型的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里分析基于J2EE技术的开源框架Struts和Hibernate的技术特
期刊
<正>人们常说,&#39;人生就是由一段又一段的经历拼接而成的,经历了才会有收获&#39;。教师的成长也是这样,需要自己的经历积淀。教师的成长需要阅读书籍,获得间接经验;更需要
期刊
危机,是危险也是机会。危机事件对学校来讲既是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变化和发展的机会。如果处理得当,则可化险为夷,凝聚师生共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安全意识和抗挫复原能力。  但一些学校缺乏宏观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缺少周密系统的思考和计划,有安全管理意识而无危机干预理念,往往以安全管理来应对危机事件,将危机事件作为偶发性事件对待,临时集结一支队伍凭借感性经验来处理。对于危机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