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媒体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级媒体平台是县级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和舆论导向平台,起到舆论监督和扩充人们生活视野的作用,然而目前,县级媒体的新闻大多以宣传会议精神为主,缺少对老百姓关切问题的回应以及深刻剖析,存在着内容单一空泛、模式化等具体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新闻报道的创新,结合人民生活实际,真正把人民关注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从而提高收视率。
  关键词:县级媒体;新闻报道;实际问题;解决办法
  一、媒体新闻报道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报道内容模式化、空泛单一
  伴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展,县级媒体新闻报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改变了以往取材范围狭窄的情况。但是仍然存在着把焦点放在新闻时政方面,脱离群众生产生活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报道时政新闻多,一线生活少,缺乏那些能够反映基层群众生活的、对百姓生活有直接意义的深度报道,对居民的日常生活、生存环境、社会心声缺乏必要的关注,新闻内容单一空泛,模式化现象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百姓对新闻内容无兴趣,不关注,影响了收视率。
  (二)宣传性大于新闻性,报道深度不够
  县级媒体的新闻报道大多是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硬性工作任务,内容枯燥平淡,很难引起百姓的关注。记者在接受采访任务的时候,仅仅立足于事情表面,千篇一律,克隆化现象严重,不具备敏锐的职业嗅觉和观察力,立意不深刻,无法挖掘出事件背后深刻的原因,不能解决人民群众的内心需求。以北方县城冬季供暖问题为例,记者不仅要对居民家中供暖不达标问题作出报道,更要成立帮扶小队,与供暖公司、物业、社区、街道多方协调,尽快落实责任,做好实时跟踪报道,确保居民享受供热权利。同时也要利用好媒体的监督力度,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三)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有的记者也缺乏必要的职业精神,惰性思想严重,他们很少主动地去发现新闻,取得线索,往往被动地接受采访任务,唱高调、喊口号。这样的采访报道大多立足于表面,千篇一律,不能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创新意识。
  二、具体改进措施
  (一)对新闻内容进行创新
  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创新性,使县级媒体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就要坚持自我创新原则,增加民生新闻,树立“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理念,从而吸引百姓的关注与认可。新闻素材的选择要取决于生活,贴近于群众,要具有本地地方特色,以本地群众生产生活状态为基础,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同时新闻工作者也要主动与百姓交流,把话筒交给百姓,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的重点,以细微角度折射出民生最关注的问题,对于民生问题,要进行跟踪报道,确保问题得以解决,并将解决结果反馈给社会大众,紧抓百姓的注意力,引起百姓的共鸣,使得百姓与媒体零距离,从而提高新闻媒体在当地的影响力。
  (二)对新闻报道形式进行创新
  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是新闻报道的两大组成部分,要想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仅仅对内容进行创新是不够的,还要对新闻的报道形式进行创新,要加大新闻的现场性报道,把新闻的场景、人物、事件原封不动地展现给观众,提高新闻的可信度,同时真实场景的展现,也会让观众有代入感,使观众感受到亲切、自然、真实。同时也要对新闻的制作手法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新闻播报模式,加大电子传媒的使用力度,使得新闻更具有传染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三)增加地方性新闻
  由于地域性差异,每个地方的文化特征都各有不同,加强报道本土文化,才是县级媒体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挖掘本土新闻,突出地方特色,使其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加强民生新闻报道,新闻内容要做到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对新闻内容的实用性、丰富性和便利性进行改革创新,使得电视节目平民化,媒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解决具体问题的。这就要求县级媒体在新闻采编、新闻制作过程中,都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础,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群众的意识和需求为切入点,促使新闻节目与广大群众产生精神共鸣,这才是县级媒体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办法。
  (四)强化新闻特色意识
  电视新闻要充分发挥画面和声音完美配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要强化电视新闻特色意识,电视台要经常开展培训讲座,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画面和解说词,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共同服务。新闻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解说词和当事人的同期声来表达,这就要求后期在处理画面时,要尽可能选择突出其可视性、关联性,节奏不宜太快的画面,从而使得观众获得最完美的视听感受,使得新闻播报具有自己的特色意识。
  (五)加强摄像、采访水平
  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学习摄像采访的特点和技术,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熟练掌握景别的不同表现功能,巧妙运用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通过画面强烈的表演力和感染力,使得新闻的报道与老百姓产生强烈的共鸣,摄影记者要专业合理地选择拍摄角度,熟练掌握镜头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记者也要提升自己敏锐的职业嗅觉,对简单问题进行深度化分析,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剖析时政新闻,为百姓带來不一样的新闻报道。
  (六)加强新闻队伍建设
  新闻工作者是把社会现象进行采访、整理、制作并且传播的主要实现者,他们专业素质的高低,与新闻报道质量的好坏紧紧相扣。但是由于县级媒体受到地域的限制,往往不能留住专业的高精型人才,大多数县级媒体从业者专业知识不够丰富,知识体系不够健全,不能真正地驾驭新闻,大多数都沿着固有的新闻播报模式,采访模式固定,采访内容单一,采访主题浮于表面。所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建设,培养他们新闻观察的敏锐力,深度发掘的执着力,对提高县级媒体的影响力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工作者的素材取决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数据库,把社会热点问题与当地时政新闻相结合。
  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激励机制,优化业绩考核,以完成新闻数量为基础,以新闻质量为重点,激励员工主动发现线索,挖掘线索,对立意好的新闻,要及时奖励。有一个公平的奖罚机制,干得好工资就多,使记者之间相互形成压力,互相竞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同时新闻工作者也要提升自身能力,集采访、处理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从而提高媒体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总之,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全新的媒体传播时代已经来临,县级媒体新闻报道要秉着以民生为根本,贴近百姓生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根本问题,拒绝假大空,拒绝浮于表面的报道,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挖掘新闻素材,新闻工作者也应加强知识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把新闻做好、做深,为新闻媒体与老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作者单位:阳新县融媒体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电视台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提高,融媒体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电视台记者必须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性与客观性的前提下,加强知识学习,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展开工作内容创新,及时调整自身身份,与受众展开更为密切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提高节目收视率及影响力。鉴于这种情况,
针对现有智能通信业务生成技术严重依赖平台环境,业务逻辑跨不同API,导致智能通信业务软件移植性差,难以适应业务需求变化快和开放的网络环境等问题,文中通过提出一种智能通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媒介融合趋势的进一步深入,电视新闻应积极主动地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规律,以受众为中心,进行新闻编辑、采访、写作等环节的创新,转变传统的电视新闻编辑思维,优化电视新闻的内容与形式,同时利用新媒体等各种平台优势,最大范围内整合媒介资源,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电视新闻节目,直接促进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的提升,从而实现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必须朝着新媒体方向改革创新,探索良性的发展路径,这对编辑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在新闻报道领域,更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面对多样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和多元化的写作模式,报社记者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作为报社记者,必须将新闻采编工作重视起来。因此,报社记者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的新闻采写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迎接融媒体背景下的挑战,为报社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对此,本文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报社记
在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使用频次不断降低,以报社、广播电视台为核心的传统媒介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伴随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和
摘要:在当前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尤其是时政记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才能提高时政新闻的采访与报道质量,从而给社会群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媒体融合;时政记者;原则;基本素养  一、媒体融合的社会意义和发展特征  媒体融合的诞生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相较于传统媒体,媒体融合产物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更快、更高,再加上在信息传播中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