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浙优10号水稻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浙优10号2016年在连城县罗坊乡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出适应性佳、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等特点。本文在观察其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施足基肥与巧施穗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中浙优10号;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中高海拔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035-01
  中浙优10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中浙A×06制7-1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于2012年通过了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浙审稻2012014),并于2014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业厅的引种认定[闽种引稻(2014)第001号][1]。2016年在福建省连城县罗坊乡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种植后农户普遍反映该品种表现出适应性佳、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等诸多特点。本文对中浙优10号在连城县罗坊乡坪上村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产量表现
  2016年在连城县罗坊乡坪上村作中稻试种,种植地为梯田,海拔高度520~730 m,年平均气温17.4 ℃,土壤为灰泥田,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种植面积9.33 hm2,平均产量8 841 kg/hm2,较对照宜优673(平均产量7 599 kg/hm2)增产16.3%(表1)。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中浙优10号在连城县罗坊乡坪上村作中稻种植,表现出群体整齐,剑叶挺直内卷、叶色深绿,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谷色黄亮、谷粒长粒型。株高123.6 cm,穗长26.1 cm,有效穗数达228万穗/hm2,穗总粒数178.4粒,穗实粒数148.5粒,结实率83.2%,千粒重27.6 g。
  2.2 生育期适中
  中浙优10号在罗坊乡坪上村作中稻种植,播种期为2016年5月8日,移栽期为6月7日,始穗期为8月17日,齐穗期为8月22日,成熟期为9月30日,全生育期145 d,较对照宜优673长8 d(表2)。
  2.3 抗性表现
  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2]。罗坊乡坪上村示范种植过程中未发現稻瘟病发生,抗倒性中等,轻微稻曲病,未发现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2.4 稻米品质
  经检测:中浙优10号糙米率82.6%,整精米率32.2%,精米率73.7%,粒长7.0 mm,长宽比3.0,垩白度5.2%,垩白粒率41.0%,透明度2级,碱消值4.4级,胶稠度82 mm,蛋白质含量9.2%,直链淀粉含量14.2%[3]。米饭香甜可口,软硬适中,食味佳。除垩白粒率、整精米率外,其他各项指标都达到食用籼米品种品质标准三级及三级以上。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秧
  中浙优10号在连城县中高海拔山区作中稻种植,在5月8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20~150 kg/hm2。浸种前将种子晒4~8 h,以提高种温,增加种皮透性,增强新陈代谢,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晒后用清水浸12 h,除去秕谷,再用40%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2 h,用清水洗净后催芽。秧田用进口复合肥300 kg/hm2作基肥。播种应稀播、匀播。秧田应施足基肥,早施断奶肥,适时增施促蘖肥[4]。秧苗一叶一心期时喷施多效唑900 g/hm2,促使秧苗矮壮多蘖,二叶一心期均匀撒施尿素37.5 kg/hm2;一叶一心期前湿润灌溉,一叶一心期后浅水灌溉;在移栽前4 d施尿素52.5 kg/hm2作送嫁肥;秧田应注意病虫害防治。
  3.2 适时移栽
  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6月7日移栽,定植规格20.0 cm×23.5 cm,栽插21.0万~22.5万丛/hm2,丛插2粒谷,确保基本苗60万~75万株/hm2。
  3.3 施足基肥,巧施穗肥
  中浙优10号丰产性好,植株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穗长、穗粒数多,施肥时应确保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分蘖肥)、增施穗肥[5]。基肥全层施用水稻配方肥(12-4-9)600 kg/hm2;插秧后7 d第1次追肥,施碳铵225 kg/hm2、钙镁磷肥225 kg/hm2,结合施肥撒施除草剂田草光300 g/hm2、除草净750 g/hm2。插后21 d第2次追肥,施尿素60.0 kg/hm2、硫酸镁3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插秧后35 d施穗肥,施进口硫酸钾75 kg/hm2、复合肥112.5 kg/hm2。
  3.4 科学管水
  水管上掌握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促蘖的原则。分蘖期开始,应做好分蘖数观察,当植株茎蘖数达到预期成穗数的80%时应进行干湿交替略干烤田,控制无效分蘖,烤田应该视水稻植株生长情况分次进行[6]。在水稻齐穗后采用干湿交替的水管方式,以达到养根、保叶、壮籽的目的,收获前7~10 d方可断水晒田,以方便收割。
  3.5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好病虫监测预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主要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虫害的防治[7]。针对连城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2年发病面积逐年扩大的情况,特别是要做好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确保水稻增产、农民增收。
  4 参考文献
  [1] 杨生.优质杂交稻中浙优10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5(12):12-17.
  [2] 蔡金龙.中浙优10号在建阳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6,34(2):53-54.
  [3] 王虞山.中浙優10号烟后稻主要栽培技朮[J].中国种业,2015(8):82-83.
  [4] 黄自聪.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34-35.
  [5] 薛亚光,杨建昌.水稻超高产生理特性与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9(6):8-12.
  [6] 凌励.机插水稻分蘖发生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改进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5(3):14-19.
  [7] 杨建昌,陈忠辉,杜永.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4):37-41.
其他文献
宿州市是国家及安徽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其中大豆是宿州市重要作物之一。对2017年度宿州市大豆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包括生产特点、品种与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技术需求、问题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安乡县种植的节水抗旱稻品种,于2017年开展了品比试验、高产示范和再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品比试验中产量较高的品种为旱优549、旱优73,其他3个品种较旱优73减产;高产示范中旱优73、旱优113产量较高,分别较周边同熟期水稻大田增产1 267.5、1 654.5 kg/hm2,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再生栽培试验中旱优73表现较好,2季产量合计达10 332.0 kg/hm2。
1997年末,广州已制订出一系列新政策,鼓励转制企业职工购买本企业产权。 内容包括:转制为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企业的,基本上
通过选用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稻三种不同类类型水稻品种,分别设置钵苗机插株距12、14、16、18 cm四种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以株距12 cm产量最高,为671.9
为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前根据血流速度将VBI患者分为低血流组和高
通过对晚清学者廖平"脉学"著作的考察和研究,认为廖平"脉学"思想尽管是以<内经>为价值取向,对<难经>倡导诊脉"独取寸口"的学说提出挑战而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他敢于对中医"脉
近年来,本院应用中药雾化吸入的方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49例,并设对照组49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98例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随机分
目的:对干姜挥发油的N-LOK变性淀粉包合物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为N-LOK变性淀粉的应用提供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挥发油的包结率为指标确定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用
目的:建立利胆溶石软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GC法检测利胆溶石软胶中薄荷脑的含量,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内标法计算.结果:利胆溶石软胶囊中薄荷脑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薄
为了使建筑项目有良好的建造质量,应认识到项目建造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能结合项目建造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以及创新工作,积极的探索高水平的项目管理方案。本文就项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