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整体修复及微型螺钉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ugh9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整体修复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8例(38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38.6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型骨折35例,均为单纯后壁骨折;复合型骨折3例,其中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均为涉及后壁的粉碎性骨折。所有患者均选择后方Kocher-Langenbeck入路,术中探查发现后壁粉碎合并臼唇碎裂及盂唇不同程度撕裂,选择微型螺钉或微型螺钉钢板系统修复粉碎骨折及碎裂臼唇,结合骨盆重建锁定接骨板桥接支撑固定,同时缝合撕裂盂唇,整体修复、重建以后壁为主的后侧关节结构。

结果

38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优36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38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9~14周(平均10.2周)。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 & Postel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术后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3例患者发生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疼痛、弹响、绞索、卡压及行走不稳等并发症。

结论

通过微型钢板、螺钉等方法修复粉碎的髋臼后壁骨折,同时缝合固定撕裂的盂唇,一期完成髋臼后壁损伤全修复,治疗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从卫生保健、医学教育两方面概括介绍了印度的情况,归纳出了印度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①印度医学委员会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和主办单位进行审批;②实施继续医学教育计划;③引进海外人才助力继续医学教育;④中央政府财政资助;⑤医师注册制度与继续医学教育的关联。通过对印度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以借鉴印度继续医学教育的有益经验。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血供骨瓣移植与单纯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查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等英文数据库,检索文献时间范围: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检索有关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血供骨瓣植骨术(联合手术组)与单纯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组)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的文献,提取术后骨折不
骶髂关节复合体是位于骨盆环后部的骨-韧带复合结构,包括骶髂关节、关节周围韧带及骨盆底肌肉和筋膜。骶髂关节是传递躯干与下肢负荷并完成力学传导的重要结构。骶髂关节病变导致下腰痛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实验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很好地模拟骶髂关节复合体的损伤机制并为术者提供治疗方案,已成为研究骶髂关节复合体生物力学的重要方法。本文将重点介绍骶髂关节复合体的力学特征、有限元模型建立及临床应用,以期为骶髂关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下非牵引床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36~89岁,平均69.9岁;左侧15例,右侧19例。骨折AO分型:31-A1型10例,31-A2型13例,31-A3型1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例;合并内科系统疾病5例,其中3例
目的探讨改良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2.6±13.8)岁,采用不离断外旋短肌群的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联合前路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45.2±10.
目的探讨直视复位结合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难复性骶髂关节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9例难复性骶髂关节脱位患者资料。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37.9岁。骨折Tile分型:C1型7例,C2型9例,C3型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32 d,平均11.3 d。所有患者均在直视下复位骶髂关节,然后采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结果本组
目的探讨运用生物型加长柄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3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20例;年龄为80~94岁,平均86.4岁;均为单侧,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15例,Ⅳ型12例,Ⅴ型9例。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Ⅳ级13例,Ⅲ级14例,Ⅱ级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Harging
目的系统性评估SD大鼠股骨孔性缺损在修复过程中力学性能的恢复。方法选取18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构建双侧股骨干钻孔缺损模型,每侧2孔缺损;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实验A组于术后4周取材,实验B组于术后8周取材,对照组于术后4、8周取材。对3组骨标本进行线弹性、黏弹性及疲劳测试评价,显微CT扫描测量其新生骨体积分数和骨密度,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新生骨中Ⅰ型
目的探讨内后侧入路对侧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单纯股骨内髁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的14例单纯股骨内髁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4例;年龄为33~64岁,平均44.6岁。骨折AO分型:33-B2型10例,33-B3型4例。致伤原因:交通伤7例,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0 d,平均5.4 d。所有患者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