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及其思想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的理想》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所作,阐述了对当时大学教育主要问题的思考。文章叙述书中的主要论点,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相应的反思。
  关键词:纽曼;《大学的理想》;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187-03
  Abstract: "The Ideal of the University" was written by 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 a well-known educational thinker of the 19th-century Victorian Era, which expounded the thinking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t that time. This article states the main points in the narration, and combin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to carry on the respective reflection.
  Keywords: Newman; "The Ideal of the University"; reflection
  《大学的理想》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系统、综合、全面地论述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的名著,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部伟大的著作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与学习。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神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1851年,纽曼出任都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1852年,为宣传这所新大学在都柏林做了一系列演讲,后将演讲文稿中精彩章节汇编为此节本,对后世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意义。
  19世紀,纽曼成为自由教育最伟大的倡导者,同时期在他写作《大学的理想》一书时,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当时社会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政治上,法国革命宣称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深入人心,宣告人人都能够享受政治自由;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经济迅速发展,人人都能够拥有一份职业,工作之余闲暇时间的增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求接受教育,提升其精神追求;宗教文化上,宗教的地位逐步被科学知识所取代,人们开始重视科技的发展,科学知识精英的社会逐渐崭露头角。强大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目光转向高等教育。自此传统的英式大学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牛津、剑桥大学等因坚持古典大学的传统知识而备受争议伴,为改变现状,英国大学便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大学与学院,即所谓的“新大学运动”的兴起,新大学的兴起毫无疑问危及了英国高等教育几百年来形成的古典主义的教育传统。与此同时,一些科学主义及功利主义的倡导者猛烈抨击英国大学古典教育的保守,并要求对传统大学进行改革,提出要在废除宗教教育的基础上扩充其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以及多重的压力下,英国的传统大学理念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场新大学运动中,纽曼改变了其宗教信仰,便以人文主义者的身份,怀着对传统大学的深情及对传统大学理念的坚持,对大学的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①
  二、纽曼《大学的理想》之思想体系
  (一)大学的性质及大学教育
  纽曼对大学理念的论述逻辑起点在于其解释大学的性质上。他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的知识和完整的知识的地方”。学生在大学应接受普遍而完整的知识,其目的在于进行理智训练。所以在大学应传授多类型、多学科、具有启发意义的自由教育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专业知识。纽曼强调,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能够恰如其分的处理事情的能力等,而不只是学习大量枯燥的专业知识,否则便失去了大学教育本身存在的意义。此外,他还强调,既然大学传授的是普遍的知识,必然不能缺少宗教神学知识,大学教育一定要传授相应的神学知识以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洗涤,当然,这与他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密不可分的。
  (二)大学教育的目的
  纽曼在对大学教育的目标进行定位时,阐述了其双重目的论。首先,从知识性的目标定位来看,纽曼主张“知识本身就是目的”,学习知识就是使其子民受益,而最重要是其習惯的养成,即学生们要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他认为获取知识并非只为一时利益,而是能够提高理智,遇事能够进行合理的思考并向他人提供帮助,所以纽曼极其提倡知识性的大学目标。其次,作为一名宗教信徒,纽曼认为大学在某些程度上也应保持对教会的臣服或敬意。在教会创办大学时,纽曼认为,教会创办大学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或能力,而是为了能够使其宗教信仰更具有影响力,能够使自己的子民享受精神幸福而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纽曼把知识性的目的称为近期目标,把宗教性的目的称为远期目标,并且他认为近期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除此之外,大学教育还应该有一定社会性的目标定位,即大学教育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公民,纽曼所指的良好公民是什么呢?这种公民并不是指精通某种专业、拥有某种职业的“专才”,而是指拥有广泛的知识,善于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及分析的理性的人,具有良好的德行及审美观的人,能够对社会带来益处的人,即我们所说的“绅士”。
  (三)大学的职能
  纽曼认为,大学唯一的职能就是教学。首先,要在科学团体与大学之间进行智力分工。他认为,大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培训,不应该进行研究工作,科学院则主要负责在科学领域进行研究与创造。但并非两者之间不存在关联,大学可以为科学院提供增光添彩的课程,提高其研究水平,科学院则为大学输送优质的教师从而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他认为发现和教学是两种迥异的职能,也是迥异的才能,并且同一个人兼备这两种才能的情形并不多见。纽曼提到,“每天忙碌于向学生们传授高深知识的人,是不会有闲暇时间和经历再进行科学钻研及探求真理的。最伟大的思想家对自己的思考极其专注,或多或少对课堂及公共学校都是退避三舍的态度。” ②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不是在大学校院内产生的,例如,大希腊之光毕达哥拉斯曾一度居住在洞穴;柏拉图远离雅典,隐居于阿卡德米的小树林等等,即“教学允许与外界打交道,但实验和思辨是自然家园的隐者。”因此,大学也就不必承担发现与研究的职能,只要能够安心教学便能达到大学教育的目的。
  (四)自由教育观
  通常我们所说的“自由知识”以及 “自由教育”是大學和绅士所具有的特征,而纽曼所指的“自由”从词源学上讲与“奴性”相对。奴性是奴工所特有的特征,其工作性质本身偏机械化,多指无需进行思考的体力劳动等,而“自由教育”多指需要借助心智进行反思的智力活动。纽曼认为判断是否为自由教育的标准要看其教育的目标或结果。纽曼提出“自由教育是智力培养的教育,在培养过程中,智力的培养并不趋向于特定的目标,也不指向具体的职业、研究、或科学,而是以对智力自身的追求为目标。”可见,纽曼的自由教育反对职业教育和专门教育,同时他也反对洛克的实用主义教育。他认为,通过自由教育,能够赋予人们从事任何一种工作或职业的能力,培养出来的是具有综合能力的人,虽然他不能一蹴而就便成为律师、演说家、政治家、医生等,但他所处的职能状态可以使他从事这其中的任何一种职业,他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点选择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所以说,自由教育中的智力培养对于大学的教育是十分有用的。此外,对如何实现自由教育,纽曼极力提倡“寄宿制”,他注重同伴及师生间的交流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提倡积极主动的交互式的学习方式。
  (五)知识观
  纽曼认为“知识本身即为目的”,接受教育就是为了获取自由的知识。首先,纽曼反对把知识割裂开来孤立的传授给学生,他强调知识的各个部分都是有关联的整体。如果学生学习的知识仅限于某一种学科,尽管这种分科会促进他在该领域的发展,但也势必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狭隘、目光变得短浅。所以纽曼提出“排外的从事学习,無论是哪一种,都将会抹杀头脑中的兴趣,抹杀对其他事物的感知能力。”
  所以,纽曼所指的大学的知识,是通过感官领悟到的东西,是表明了对事物看法的东西,必然会带着学生主观的思想。纽曼认为,“这就是知识之所以高贵、之所以有价值的原因,它的原因不在于它的结果,而是因为知识内部含有一种科学或者哲学的胚芽。”总的来说,知识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一种精神上愉悦的启迪。我们拥有知识是为了知识本身,而不是为了知识能够为我们做什么。
  纽曼还极力强调把宗教知识包含在大学的知识教育中,这无疑与他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有密切关系。他从大学教育的完整性上论述到,“如果神学是科学,那么大学教育把宗教知识排除在外,不仅没有实现大学的功能,而且还损害了大学所传授的其他学科,同样这也就不是完整的大学。”可以看出,纽曼非常重视宗教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对中国当代大学现状的思考与启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的理想》中的观念虽然受到时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一些观点仍是永恒的、正确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一) 大学教育忽视教学职能
  如今大学教育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在教育界已达成共识。在纽曼的教育观中,强调教学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但目前就实际情形而言,大学教育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倾向明显加大。大学排名主要衡量学校的科研实力水平、教师科学研究水平等,教师职称的评定也要看教师的科研成果,而忽视其教学指标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大学教师急功近利的去搞科研、写著作,一心一意把自己的实力体现在研究成果上,却很少有教师能够真切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如何把所任教的课程教好。更令人望洋兴叹的是,大学教师如此注重科研并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及对科研的兴趣,而是为了能够评上职称、申请住房以及能够争取优越的地位,这已远远偏离了大学应有的学风建设方向。谢泳先生曾经感叹到:“过去的教授是手工生产的,少,也就值钱;如今的教授已不再是学衔、学问的标志,而是工资的一个级别,一个分配住房的资格,再加上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而已。”③如今大学校园学术腐败的现象日渐严重,不禁引起我们对大学教育的本质的反思。
  (二) 大学教育缺乏一定的理智训练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给我们呈现的特点是知识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庞大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在有限的精力与能力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即使是在大学学到的知识也并不代表就能终身受用。因此,高等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理智的培养,发展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纽曼对理智的定义为:“从根本还上说,理智就是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②他认为只要学生的理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发挥自身的能力胜任各种工作。所以,大学教育要注重学生理智的培养。正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重视通识教育,大学开设通识课程的目的便是使学生们掌握除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与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发挥其多方面的才能,进入社会能娴熟处理棘手的事情,并能够在适当的时机运用自己的才能帮助他人。如今高校发展越来越好,各种学科及专业设置齐全,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能力选择专业,形成术业有专攻的个人优势。然而,高校在精心设计完善的专业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理智训练,忽视将其培养成为全方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导致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下降,除本专业知识外对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全然不知,无法满足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其次,高校的教学方式依旧采取传统式的讲授法,未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因未接受合适的理智教育而降低了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因此,纽曼的注重理智训练的教育思想,至今对我们的高等教育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三) 大学教育多倾向于功利化目的
  《教育与公共价值的危机》④一书中谈到美国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政客家们及金融大亨为逃避责任、降低其受谴责的力度将矛头指向教育事业,大势削减教育经费,剥夺教育资源,国家不再重视大学教育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并抨击古典主义教学内容,将教育事业交给企业,实施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即大学为企业培养单一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人,大学逐渐成为了企业员工的加工厂,教育家们不禁纷纷感慨大学教育的腐败模样。然而,考虑我们的大学教育,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局面。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经济利益至上以及物质主义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给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大学教育开始过分的强调经济目的,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大学教育开始偏离大学的本质。学生们追逐名利,为了获取短暂的利益而失去最初接受大学教育的目的。最突出的表现为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以是否好就業为导向,从而导致学生只为就业而学习,不再考虑其学识的修养及人格的完善,只为了掌握一份技能,或为了出国留学走捷径,虽然在校接受的教育种类繁多,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大学生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很少过问自己是否真正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是否达到了接受大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因其时代的限制而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他忽视大学能够进行科学研究的职能,片面强调教学是大学教育唯一的职能,没有看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一面;并且他只重视自由教育而轻视专业教育,未能正确处理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間关系。但是,纽曼大学的理想仍具有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仍对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注释:
  ①黄静.中国当代大学教育之应然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②[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③黄静.中国当代大学教育之应然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④[美]亨利·A·吉鲁.教育与公共价值的危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参考文献:
  [1][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徐辉,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黄静.中国当代大学教育之应然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3]徐继宁.现代大学的传统理念——纽曼教育思想解析[J].高教探索,2008(6).
  [4][美]亨利·A·吉鲁.教育与公共价值的危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徐辉.纽曼及其《大学的理想》[J].中国大学教育,2003(4).
  [6]黄学茭.《大学的理想》及其启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MOOC课程的普及,其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文章根据MOOC教学的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构建了MOOC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可拓物元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可拓评价模型,以《数学实验》MOOC课程为例,对其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分析,旨在为广大MOOC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MOOC教学质量;可拓方法;可拓评价模型;关联函数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高等院校是創新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责任。实行按大类招生培养人才就是在通识教育理念下所提出的一种高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数学课程对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按照专业大类招生并组织教学的情况下,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基于此,应该在现有基础上优化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建设高等数学教材
期刊
摘 要: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本质属性和中小学校的人才需求特征,决定了全日制教育硕士职前专业发展的必要性。以全日制教育硕士职前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的问题为导向,探索培养全日制教育碩士专业信念、构建专业知识和规培专业技能的策略,为全日制教育硕士职前专业发展提供质量保障。  关键词:职前专业发展;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
期刊
摘 要:2016年6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接受了专业认证专家入校审查工作,并顺利通过。自动化专业以认证标准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努力探索实践以學生为中心、成果为导向、注重持续改进和目标达成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且学生工作按照专业认证要求,构建了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以及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为工作内容的全
期刊
摘 要:学院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关系着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在闡释学院文化和创新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学院文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而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进而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育人文化、管理文化和群体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院文化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学院文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
期刊
摘 要: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规范性,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原因,从制度执行力、加强党务干部的培训、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提高导师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党建;研究生;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实施“卓越人才计划”的基本保证;“双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要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院校的有效推进和企业的大力配合。  关键词:高职教育;卓越人才;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179-03  Abstra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准确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尤其对于新时期接班人的大学生而言显得更为重要。文章以长治医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重点就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信息能力两方面设计了问卷。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文章就高职《药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费时低效的现状,从教师、学生、教材三方面分析原因,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尝试引入CBI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CBI模式;课程教学;高职英语;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176-03  Abstract: The p
期刊
摘 要:大型科研仪器开发利用不足和共享水平不高是仪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文章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着重强调仪器平台“不仅要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还要促进相关技术的传播与共享”这一理念。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实验工程师”这一概念,要分层次有步骤地打造培养一支服务于大型仪器的技术型、职业化的实验工程师队伍,这不仅为解决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中出现的种种障碍,也为我国科研事业的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