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略有改善信心温和回升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g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1年9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1年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54(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二季度回升0.32点,显示谨慎乐观的判断(见图1)。
  其中,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均略有改善:即期景气指数为4.85,比二季度高0.28点;预期景气指数为4.23,比二季度高0.37点(见图2)。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82位经济学家,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依次为:蔡洪滨、常修泽、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全生、陈彦斌、陈宗胜、程永照、迟福林、丁安华、丁宁宁、范剑平、高善文、郭克莎、贺力平、贺强、华而诚、黄海洲、黄少安、纪玉山、金雪军、李泊溪、李、李国璋、李康、李苗献、李天德、李晓西、李迅雷、李子奈、梁优彩、梁中堂、刘厚俊、刘宪法、刘小川、刘元春、隆国强、马晓河、茅于轼、潘云、彭文生、沈建光、雎国余、谈世中、田秋生、汪同三、王广谦、王建、王剑辉、王、王小广、王小鲁、王一鸣、魏杰、吴晓求、夏兴园、徐长生、叶灼新、易宪容、余斌、喻新安、袁志刚、臧旭恒、曾五一、张宝通、张承耀、张军扩、张曙光、张卓元、章铮、赵凌云、赵志耘、郑超愚、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学曾、周志斌、诸建芳、祝宝良、左小蕾。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预期美欧经济增长放缓
  人民币升值步伐放慢
  关于美国经济走势,受近期疲弱的经济数据影响,认为未来六个月美国经济会“缓慢复苏”的经济学家比重为67%,比二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认为“有所恶化”的为28%,比二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另有1%认为会“加快向好”;4%认为会“陷入衰退”(见图3)。总体来看,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仍处于复苏轨道,但不确定性在增加。
  美国经济复苏的滞缓与美国可能的进一步货币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经济学家对美元贬值的预期。调查显示,有47%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美元总体走势为“逐步贬值”,37%认为会“宽幅震荡”,16%认为会“逐步升值”(见图4)。
  欧洲的焦点仍是有关国家的债务问题。欧元区各成员国能否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形势尚不明朗。调查显示,52%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欧债危机将“进一步恶化”,比二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28%认为会“维持现状”;只有18%和3%认为会“略有好转”和“明显好转”。
  外围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向。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中认为英镑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合适”的分别占58%和51%,均远高于认为“高估”的比重。认为欧元兑人民币汇率“高估”的占44%,比二季度多6个百分点,这预示着来自欧元的升值压力有所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仍主要来自美元,54%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高估”,比认为“合适”的高22个百分点。
  尽管人民币持续面临升值压力,但考虑到8月以来升值幅度较大,经济学家预期人民币未来六个月的升值步伐将放慢。其中,预期“升值5%以上”的占3%,比二季度减少21个百分点;预期“升值3%-5%”的占19%,比二季度减少28个百分点;而预期“升值3%以内”的占比72%,比二季度大幅增加48个百分点(见图5)。
  
  国内经济增长将放缓
  物价、房价趋于回落
  预期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减少。
  受外围经济复苏放缓、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影响,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将呈现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平稳、贸易顺差减少的趋势。
  调查显示,64%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出口增速会“下降”,而认为会“上升”的仅有5%;33%认为进口增速会“上升”,与认为“下降”的比重持平。与此相应,76%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减少”。
  关于2011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88%的经济学家认为其贡献度小于去年,其中有73%认为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不到0.8个百分点,6%认为没有贡献,9%认为会产生负拉动。
  预期投资增长温和回落。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投资水平正常的经济学家比重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三分之二左右;认为投资旺盛的比重为24%,比认为投资不足的高13个百分点。从未来六个月的预期看,认为投资增长大致持平的比重为49%,比二季度减少12个百分点;认为投资增长放慢的比重为47%,比二季度扩大18个百分点。
  经济学家对201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的平均预测值分别为24.5%、22.6%和30.3%,比公布的1月-8月投资增长率数据分别低0.5个、0.5个和2.9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经济学家认为调控正在发生预期的成效,投资增长预期温和回落,但不会发生大的下滑。
  预期消费增长仍显不够。
  调查显示,认为当前消费不足的经济学家比重为49%,比二季度高2个百分点,并首次高于认为“正常”的比重(47%)。从对未来六个月的预期看,超过三分之二(68%)的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增长与当前水平持平,另有29%认为会“放慢”。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仍显乏力,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消费从而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预期国内经济增长放缓。
  基于对出口、投资、消费形势的判断,经济学家预期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会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调查显示,预期2011年经济增速在9%-9.5%之间的经济学家比重高达86%,平均预测值为9.3%,而认为增速低于9%和高于9.5%的仅分别为4%和10%(见图6)。
  调查同时显示,预期2012年经济增速在8.5%-9%之间的经济学家比重为60%,而认为增速低于8.5%和高于9%的分别为15%和25%,平均预测值为8.9%(见图7)。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处于基本正常状态:89%的经济学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还可以”,比二季度高3个百分点;另有4%认为当前形势“好”,比二季度高3个百分点;7%认为“差”,比二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经济形势的判断,经济学家认为“大致持平”的比重为58%,比二季度高5个百分点;认为“好转”的有11%,比二季度高3个百分点;认为“恶化”的为31%,比二季度下降7个百分点。调查表明,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见图8)。
  预期物价涨幅高位小幅回落。
  随着近两月CPI的回落,经济学家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有所缓和。调查显示,逾五成(51%)的经济学家预计2011年全年CPI涨幅在5%-5.5%之间,低于前八个月5.6%的实际涨幅;13%预期低于5%;36%预期高于5.5%(见图9)。
  不过,经济学家判断物价同比涨幅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回落。在回答“CPI涨幅将会在何时回落到4%以内”时,仅有8%的经济学家认为在“2011年四季度”,27%认为在“2012年上半年”,37%认为会在“2012年下半年”,28%认为“未来两年内不可能”(见图10)。
  从影响物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看,经济学家预期油价趋于稳定、粮价趋于上涨。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55%)认为未来六个月国际原油价格“小幅波动或持平”,而认为“上涨”和认为“下跌”的比重均不超过四分之一。国际粮食价格的走势却不乐观,51%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国际粮食价格会“上涨”,44%认为会“小幅波动或持平”,只有5%认为会“下跌”。
  房地产价格有望高位回落。
  2010年以来,中央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区房地产调控政策层层加码,以期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从结果看,经济学家认为调控目标尚未实现。
  调查显示,认为我国平均房价“过高”和“较高”的比重分别高达53%和40%,两者合计达93%,仅比二季度微降2个百分点。不过从房价走势看,预期2011年末房价比2010年末房价将“上升10%以上”和“上升10%以内”的经济学家比重分别为4%和33%,分别比二季度下降3个和6个百分点;认为“持平”的比重为22%,与二季度一致;认为“下降10%以内”和“下降10%以上”的比重分别为37%和4%,分别比二季度上升9个和1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11年全年房价波幅在10%以内,且经济学家对房价走向的预期在发生变化。与二季度比,预期房价下降的经济学家比重上升,预期房价上升的经济学家比重下降,且预期下降的比重超过预期上升的比重。
  
  政策建议
  通胀压力和中小企业融资难最受关注,出口环境恶化受关注度明显上升。
  对于我国经济未来半年面临的主要问题或风险,经济学家认为排在前两位的是“通胀压力较大”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选择的比重分别为72%和66%。其次是“出口环境恶化”(55%)、“房地产调控难见成效”(48%)、“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较大”(46%)。
  选择的其他问题包括“经济增长下滑”(34%)、“民间资本缺乏出路”(33%)、“节能减排压力较大”(24%)、“‘十二五’开局出现盲目投资”(21%)、“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21%)和“宏观调控力度过大”(17%)(见图11)。
  与二季度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出口环境恶化”的比重大幅上升了28个百分点,成为比较突出的关注对象。另一方面,“通胀压力较大”仍最受关注,但关注度下降了18个百分点;其次,“民间资本缺乏出路”“‘十二五’开局出现盲目投资”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较大”的关注度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12个、12个和9个百分点。
  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基本判断,经济学家就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调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调查显示,66%的经济学家认为年内应维持当前存款准备金率不变,16%认为存准率应下调,18%认为应上调一次到两次;49%的经济学家认为年内应维持当前利率水平不变,31%认为应上调一次,15%认为应上调两次及以上,5%认为应下调(见图12)。
  与此同时,要适当关注和解决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融资困难,在保障性住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货币政策宜适度定向宽松。财政政策方面,在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应实施结构性减税,同时约束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行为。
  多数经济学家倾向于采取相对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开发热潮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对此,在回答“房地产限购政策是否有必要推广到二三线城市”时,50%的经济学家认为“有必要”,38%认为“没必要”,12%认为“不好说”。
  关于为保持房地产价格稳定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否必须出台房地产税,持支持和反对态度的经济学家比重分别为56%和44%,与二季度调查结果相比,支持的比重增加了3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要素市场价格改革。
  在通胀压力一定程度缓解的情况下,经济学家建议不失时机地推进相关要素价格改革,促进经济转型。调查显示,认为未来六个月应该“上调”天然气、电力、水的价格的经济学家比重分别为51%、67%和62%,而认为应保持“不变”的分别为49%、33%和38%。
  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重视从低劳动成本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关于“十二五”期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46%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在8%-9%之间,28%认为在9%-10%之间,22%认为在7%-8%之间,另有3%的经济学家认为高于10%,1%认为低于7%。也就是说,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适度回落到9%左右或略低于9%是比较适当的。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引发关注,也引起关于刘易斯拐点是否来临的争论。经济学家观点在这方面存在明显分歧:17%的经济学家认为“已经来临”,34%认为“五年内逐步来临”,22%认为“未来5年-10年内出现”,4%认为“10年内不会出现”,23%认为“是个渐进过程,不存在拐点”。
  对于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低劳动成本这样一个比较优势,2%的经济学家认为“已经消失”,43%认为“5年内逐步消失”,44%认为会“持续5年-10年”,11%认为会“持续10年以上”。
  总体来看,多数经济学家认同低劳动成本优势处于逐渐衰减的过程。经济学家建议要充分利用这一段缓冲区,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实现由低劳动成本优势逐步向基于创新的竞争优势的转变。
其他文献
被带进看守所后,沈长富反复对侦讯人员说:“沈力当时不知道……我想先安排好了再告诉他。”  沈力(又名沈俊成)是沈长富之子。这个2003年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年轻人,凭借其父的关系网和审批权,很快开上了豪车,并娶重庆籍女星为妻。  2011年10月10日,60岁的中国移动集团重庆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移动)原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沈长富在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受审。检方指控,担任重庆移动“一把手”十多年的沈长
期刊
进入10月以来,一向处于升值趋势中的人民币却出现了连续的跌停走势。而到了12月初,人民币出现了罕见的连续十个交易日在盘中触及波动区间下方的状况,外界称之为“十跌停”。   按照现行的人民币汇率体制,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以每天外汇交易中心设定的中间价为轴,涨跌幅限制为中间价±0.5%。即人民币兑美元的涨跌只能在交易区间上下的较小区间内波动,一旦到了任意一端的边沿,就意味着市场将无法获得某个方向的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下调,被市场广泛解读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信号。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支柱,其调整方向和手段事关全局、影响重大。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应高度重视影响货币总量变化的因素,根据形势适时进行调整。     货币总量激增根源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中国货币政策调
期刊
12月1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八》(CEPA 8),其中在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方面达成协议,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方式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仅三日之后,12月16日,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外管局就联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下简称《试点办法》),允许
期刊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最先提出了“债务型通缩”的危险性。在“债务型通缩”第一阶段,经济状况开始恶化,借款人为降低债务而抛售资产。到了第二阶段,由于客户开始清偿债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收缩。这时,资产价格普遍下跌,人们预期资产泡沫要破裂,进一步造成了企业净资产的下降。   由此带来的企业赢利水平的下降会导致贸易量缩减,因为家庭消费信心减退,投资者也担心未
期刊
从过去一年多实践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资本项目自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每步进展,都要以资本项目自由化的相应进展为条件。   当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争论的要害在于,在当前国际金融剧烈动荡之时,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如果我们打算进一步推进,其正确顺序是什么,时间如何掌握?这些是我们在讨论如何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之时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人民币
期刊
自今年8月因希腊政府债务问题恶化以来,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央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国际性机构根据各自的模型,普遍预测,欧美经济将再次出现衰退,并因此拖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  比如,美国经济周期研究院(ECRI)认为,欧美再次衰退不可避免。其逻辑是,欧洲债券问题国为了得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救助,避免违约,就需要大幅减少财政开支,这在经济增长疲弱不堪的背景下,经济将更加困难并陷入衰退。  对希腊而
期刊
经过一个周末的挣扎,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 终于在12月12日早上决定,延迟登陆H股。   海通证券原本计划在香港发行12.29亿股H股,以每股9.38港元至10.58港元的定价,筹资115.28亿至130.03亿港元。制定招股价范围时,海通在A股的股价为人民币8.2元,考虑到汇率,H股招股价下限比A股折让仅6%。   这次发行由海通在香港的子公司海通国际,以及外资投行摩
期刊
每到年终岁尾,“哗啦哗啦”点钞花钱之声便从各地政府传来。2011年年底,各级政府“突击花钱”的不规范行为再现。  今年前11个月,中国财政支出88955.78亿元,从支出预算来看,12月还要执行11264.22亿元。若加上超收收入,支出规模将会更大。   而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比起今年的全年预算收入89720亿元,已然超收7589亿元。12月收入即使仅比去年同期增长8%,也将
期刊
12月初,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收到一份向投资者及时披露信息、提示债券投资风险的督促函(下称“督促函”)。“督促函”来自“10云投债”主承销商红塔证券。函称,自11月以来,云投集团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下称“10云投债”,1080095.IB)二级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成交价波动幅度较大,该函催促云投集团立即自查,及时提示风险,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红塔证券上述举动和二级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