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范式

来源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8o8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押印”是篆刻的一种别样范式,用字大多数是楷书和蒙古文。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期花押印就已有使用。所谓“花押印”,就是将花押式样刻到图章上,用以代替书写押字的印章。元末明初,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卷二中有记载:“(后)周广顺二年,平章李榖以病臂辞位,诏令刻名印用。据此,则押字用印之始也。”也就是说,花押入印可以追溯到五代。现在所见传世的“花押印”大部分为元代的作品,所以也称作“元押”。
  “花押印”大都以朱文刻成,形式丰富,有方形、圆形、长方形、葫芦形等,其中又以长方形的居多。印文格式一般都是上面刻一个楷书的姓氏,下面刻一个花押(图1)。当然也有全用花押的(图2),有些还用蒙古文组成,并不容易读懂(图3)。这样的“花押印”传世相当多,清代不少文人学者每每见到和自己同姓的元押,都喜欢买回去自用,并不太去过问印上的花押究竟是什么内容。这样相互仿效,成为一种风气。后世也有不少篆刻家参照元押的写法,刻成“花押印”的,如现代篆刻家施元亮的花押式篆刻作品(图4),或可反映出现代篆刻作者对花押印的理解。
  “花押印”的出现与流行,在时间上,适逢以民间工匠为创作主导的时期逐渐式微,文人流派篆刻艺术开始兴起的前夜。有别于文人篆刻的乖巧,与战国古玺和秦汉印章一脉相承的民间工匠淳朴的创作心态,反映在元代“花押印”中,是那样的深沉与典型,这无疑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在元代作品中,大量的楷书印文都非常富有“魏碑”书体的特点,这种流行的风气,要比书法理论上崇尚碑刻的时代早400多年,与当时书坛以赵体为正统的书风也有着天壤之别。也许这是只有在工匠们集体无意识的前提下,才能达到的一个境界!
  元代蒙古人的俗文化体系本身,就有着很多与北魏时代共通的文化特点,他们的主体都来自于游牧文明,促使了具有魏碑体特点的元押楷书的形成。
  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反映着它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元代的花押印作品也一样,它以其特殊的方式,表现着元代社会种种特定的文化色彩,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言。
  篆刻艺术一直沿用篆書作为用字的主要成分,只有元代的花押印首次在用字上脱离了“篆”的范畴,成就出历史上这种别样的范式,与传统概念上的篆刻的确是有着很大的距离。但也许正是这种“别样范式”,成为后世文人流派印兴起的刺激点,唤起了文人对篆刻艺术的觉醒,用一种新的人文发展姿态,重新回到篆刻艺术的传统道路上。
其他文献
概 述  《五凤刻石》,系西汉鲁孝王修建宫室完毕时所立的具有纪念性质的碑刻,所以又称《鲁孝王刻石》《鲁孝王泮池刻石》。碑文为隶书,3行,共13字。(见图1-1)  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南宋绍熙二年)重修曲阜孔庙时,工匠在鲁灵光殿基西南30步太子钓鱼池取石时发现此碑,提领修庙的开州刺史高德裔随即将其移到孔庙。现存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  《五凤刻石》为不规则形,长约73厘米,左高38厘米
期刊
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威海市老年大学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对现行管理体制大胆进行了探索改革,形成了“一体化”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老年教育的新路子。  日前,本刊记者赶赴威海,对“一体化”改革是什么、为什么
期刊
边景昭(约1356-约1428),字文进,明初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活跃于明永乐(1403-1424)到宣德(1426-1435)时期。其画风延续北宋黄筌画派的工笔重彩传统,并融合南宋院画风格。边景昭以画花鸟闻名,《无声诗史》卷二记其“宣德间供事内殿,甚得主眷(甚得皇帝宠爱)。其所绘花卉翎毛,极其工致,与吕纪齐名。”《图绘宝鉴续编》记其“善翎毛花果,花之娇笑,鸟之飞鸣,叶之正反,色之蕴藉,不但勾勒有
期刊
近年来,大余县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选择黄龙镇大龙村开展“三权”(确权、赋权、易权)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实现大龙村从贫困村转变为富裕村、从后进村转变为明星村,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改革背景  大龙村是黄龙镇北部的一个典型山区村,全村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1036亩,山林29030亩。共有9个村小组,414户1238人。土地
期刊
10月10日,由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主办,陕西老年大学承办的陕西省离退休干部“笔墨丹青绘巨变·喜迎党的十九大”书画展在西安市举办。陕西省委原书记安启元出席书画展并宣布开幕,省级老领导牟玲生、董雷、李焕政、毛生铣、刘揆楚、白云腾、纪鸿尚、田源等出席开幕式并观看展览。陕西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晓斌主持开幕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黄思光发表致辞。  本次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400余幅。展览作
期刊
期刊
到老年大学学习书法,是我退休以后一直向往的事情。2011年10月,汉阴县老年大学成立,我成了首届书法班的一名学员。72岁的我开始步入学书之路。  我原是一名小学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课,却没有写出一手像样的毛笔字,真是惭愧之至。如今能在老年大学书法班学习,接受名师的教诲,和众多老年朋友成为同学,互帮互学,互相鼓励,感到无比幸福。我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每逢上课,我总是提前到校,从不缺席。老师上课
期刊
景彪,1979年生,山東莱芜人。中共党员、莱芜市政协委员、全国第十届文代会代表。山东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师从顾亚龙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高级注册教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莱芜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莱芜市文联书画院院长,现为山东老年大学书法教师、莱芜市老年大学书法教师。  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军第五届书法篆刻展、
期刊
海阳市老年大学前身是海阳市老干部学校,成立于1994年,2011年改为老年大学。从办学之初起,书画专业就是最受老年人喜爱的专业。目前,书画专业有4个班级,4名教师,学员200余名。学校分别设置了楷书、草书、写意、工笔花鸟画4门课程。在这里,学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专业课程。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热情,让书画教室每天都充满着老年学员们欢乐的笑声。  优良的师资力量  为让老年学员们能够取得好
期刊
读黄国民的作品,印象强烈而深刻,见其精进,详其甘苦。尤其读他的近作,有凝练挺劲之美,在笔精墨妙中显露生机;有清逸淡远之美,在大气流衍中幻化无尽;有雄强屹立之美,在山耸云驰中别立宇宙。他的画中汇聚了雄山峻骨、苍岩深壑、峰峦叠翠、云烟秀逸的迷人魅力和多姿风采,宛如天开图画,或雄奇,或深险,或开阔,或苍茫,或宁静,或清远,或山谷铮铮,或岚气缥缈,或峰回路转,或云淡烟轻。正如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所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