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中的情意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注重文化结果的直接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漠视学生对情感、心理、品质等诸多非智力因素的需求,将学生视作纯粹的“认知体”,用教师的权威、用机械的注入将语文教学推向了一个盲区: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的自我需要,将充满人性之美、富含人文价值、最具人情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工具。
  面对如此不尽如人意的教育现状,我们应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想磨砺、情感熏陶和能力培养,以主体性活动为突出特征进行训练。在这一训练流程中,情意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情意心理因素
  
  我们在教学中,常可看到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认知能力的差异外,还有以下种种心理现象的差异:有的心理指向性较稳定,能较长时间全神贯注学习,有的心理指向性不突出,且极易转移,表现分心;有的对某个具体知识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的则感到索然无味;有的理想较高,有的理想模糊;有的满腔热情、精神振作,有的神情冷漠、无精打采;有的好胜心强烈,有的竞争心淡薄……凡此种种差异,我们可概称之为“情意心理因素”的差异。所谓“情意心理因素”,就是指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整个心理活动中,除了直接作用于知识对象上的感知、思维、记忆、运用等认知心理因素外,凡属虽不直接作用于知识对象,但却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并作为认知过程的条件的一切心理因素。综上所举的现象来看,情意心理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欲念”、“情趣”、“意志”、“性格”。
  
  二、情意心理因素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全面地参与的,包括认知的和情意的两个方面。如果把学生学习的整个心理机制看成全套机器,那么,认知心理因素是工作机,情意心理因素则是动力和传动调节部件。工作机的启动和正常运转,要以动力机和传动调节部件的良好状态为条件,工作机不良,固然出不了好产品,而动力机和传动调节部件不良,即使工作机再好,同样也是出不了好产品的。
  语文教学文本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人类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增进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有知识、技能的习得,更有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
  
  三、于语言训练中加强情意培养
  
  既然情意心理因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怎样在语言训练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意性呢?我们探索出一条“情境感悟式”的训练模式。这个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创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训练情境,着意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引发学生的情感活动贯穿于整个训练活动的始终,达到一种强烈的高度契合的情感共鸣状态。该模式的具体做法是:
  
  1.联结情感线
  教学信息流向不应是单线型的师与生,而应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网状型的传导、碰撞、激疑和反馈。因此,教师要由衷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情绪,用真诚和善意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学生之间也充满友爱和同情,相互学习和鼓励。师生彼此心理相容、情感相通、关系融洽,从而使情感的感染力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加大,协调合拍,形成良好的心理场,为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创造最佳环境。
  有一位特级教师上《赶海》这篇课文,在前面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学习,到后一部分,让学生轮番上讲台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学习。课堂上,有动情的朗读,有热烈的讨论,有大胆的质疑……
  这堂课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致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的。在语言训练中,师生、生生与文本间积极互动,认知、情感得到螺旋式的渐进发展与提升。
  
  2.选准动情点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语言训练中的“情”从何来?从教材中来。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是情感的海洋,是情感的火山。离开了教材,训练活动的情感感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从而在设计语言训练时选准动情点,借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培养学生的意。
  有一位青年教师在上《天鹅的故事》时,多媒体课件上显示着皑皑的雪山、冰封的湖面,一群迁徙的天鹅因寒潮突降而濒临饿死、冻死的悲惨境遇。这时,老天鹅义不容辞地带头破冰,它一次次地腾空而起,又一次次地用胸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撞击冰面。冰面渐渐破开,但老天鹅殷红的血却染在了冰面上。悲壮的背景音乐、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动情点。抓准这个动情点,老师问:“这时,你想对老天鹅说什么?”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唤醒,有的声泪俱下地说:“老天鹅,您别再撞了,不然您会死的!”有的说:“我真想去帮您一把!”有的说:“老天鹅,您太伟大了!”
  在这样的语言训练中,教学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学生获得了不可替代的感受、情意、思想。
  
  3.用活激情法
  根据听说读写训练过程的特点,激情必须用活读、讲、演、创四法。①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根据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定好读的格调,或豪壮激昂,或慷慨悲壮,或深沉凄凉,或清新明快……再辅之以必要的朗读知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知、体悟、内化,从而使学生提高语感水平。②讲:根据训练目标和教材设计一些评论、复述、讲解、辩论等形式,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语音、语调、语速,将心中无声的思想转变成有声感情的表达。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高声快讲,也有“窃窃私语拆衷肠”的低声慢吟;既能显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也能表达缠绵悱恻、凄清婉约之情怀。③演:用直观形式把课文提供的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再现出来,或让学生进行即兴的情境表演,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强化感染,产生共鸣。④创:对一些故事性强或留有空白的教材可安排即兴创作,采用续写、扩写、补写等形式,使学生在无声的文字表达中,在无限的神思怀想中,进一步理解情感、体验情感,也不断地酝酿情感、倾泻情感,从而达到激情澎湃、难以自已的境地。此时的创作活动便成了学生释放自我、表现自我的需要,这也正是语言训练活动所要追求的境界。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具有情节生动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便是依循课文的情节,串联式地分析。最近,我校的一位青年教师采用“演读”的方法尝试教学《青蛙看海》,效果不错。课文主要讲青蛙在小松鼠的鼓励、带领下爬上高山,看到大海的故事。教者首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为表演奠定基础;然后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结尾部分概括叙述的内容,想象情节;最后把故事完整地表演出来。把故事演绎成话剧,是感受童话情趣的过程,是点燃激情和灵性的过程,是情感、人格陶冶的过程。在整个角色表演过程中,师生情绪高涨,效果极佳。
  语言训练只有从“知识本位”的方式走向“人格本位”的方式,从以灌输为特征的外塑方式走向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自为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走向师生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情意培养;而学生情意心理因素的养成,也能提高语言训练的有效性,两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但“钝感”又不等于迟钝,它其实是一种大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别样智慧。“钝感力”一词先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课堂教学中的“钝感”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抱愚守拙,故留时空,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信心和热情,促使课堂新境界的形成。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太“显露”,亦不能一直点拨指导、循循善诱,始终引领而高于学生,更不能“一语点破”、“直言不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修养,提出'三严三实'为新时期党员干部为官执政提供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的新要求。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传统深
目前,在常态下,小学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可以说是自成一格。首先,从教材的编排上可见一斑,课文以单元的形式组编,而每单元后安排一次习作练习。其次,从教学流程来看也各具特色。阅读教学重视通过对词句的品析感悟来完成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文章表达形式的把握。习作教学,主要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激发学生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完成一个书面表达和完善的过程。  我们目前学生“写”的练习,按时空区域划分,可分为课内的“写”
5月黄金周过后,市场需求趋于缓和,厂商也在这个时候推出了一些新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网络的介入,使传统课堂单一的师生交流变为
最近,经国家地质部门勘察,黑龙江省绥棱县存在大量的优质陶瓷原料,这对优质原料资源日益枯竭的陶瓷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目的:检测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表达。方法:实验分成5组,根据Genbank中大鼠CGRP保守区域
对偏转磁芯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偏转磁芯圈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偏转磁芯圈裂的解决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网络主权论是新时代背景下协调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互联网安全、核心价值与利益关系研究和政策构建的核心前提。随着大国博弈,核心价值观冲突,'
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景德镇环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最近联合开发出世界首种彩色陶瓷及其产品。业内专家认为,这对革新中国传统日用陶瓷,培育中国自己的世界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