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数学课堂活动手册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在对教师教学评价活动中应用于评价对象(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价值尺度和界限。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应走向多元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多元化;课堂活动手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53-01
  一、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新课标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同时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数学的结果。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要能去参加了活动,就会一定能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是由个体差异决定的。”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孩子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老师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如何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让教学顺利地进行,让每一个孩子都关注着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课中的一举手一投足只为学习数学而活动呢?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路径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孩子产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从而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达成发展智力的目标。
  这个环节,课堂教学简称为激趣。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物质激趣,比如送小车,棒棒糖,小卡片,小红旗等小礼物,这些小礼物虽不值什么钱,因为是孩子自己通过积极努力得到的,所以尤其珍贵;可以是同伴间的博弈,如比比谁最算得最多,谁最对,谁最会合作;也可以是一种精神激励,比如评比出优胜小组,评出智多星,鼓掌激励,语言“你真棒”“你真行”等,悬赏孩子喜欢的东西吸引孩子,让他们产生参与活动的期待欲望,至到活动结束。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个活动过程设计的环节要清楚,目标要明确且不能太多,一次只安排一个目标。如果有多个目标可以分为多个活动的环节。一个环节结束收回活动器材,再进入下一个环节。
  比如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课堂活动,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课前让学生课前把生活中发现的平行四边形带到课上。老师激趣提出奖励要求,进入第一个环节——探索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关系。教师让学生观察发现:这组图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形。学生二人一组,用尺子和三角板配合用学过的推移的验证平行线的方式验证自己的观察,证实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活动结束收拾回活动器材对刚才的活动进行兑现奖励。老师激趣进入第二个环——继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量一量,想一想,用尺子测量并记录结果,观察测量结果,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学生集体汇报得出相同结论:平形四边形对边相等。老师奖励激趣之后进入第三个环节——探究平行四边形角的关系。用四根木条(两两相等)及4个图钉,做一个长方形木框。将长方形木框拉一拉。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来回慢慢拉一拉,观察图形及角的变化,体会到长方形木框由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木框的一组直角逐渐变小,另一组直角逐渐变大。学生体会到平形四边形也可拉长方形这样的一个过程,也体会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学生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画到纸上,用量角器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学生通过汇报交流,观察测量记录得出相同平行形四边形两组对角相分别相等。活动结束综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这样安排活动,让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难点得以分散,也兼顾到了中差生。
  三、建立数学课堂活动手册,促进数学评价体系多元化
  新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之“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期待数学课堂活动化来实现。
  数学教学课堂活动化还需要建立数学课堂活动手册,将数学活动纳入数学多元评价体系。数学课堂活动手册既是学生活动流程的体现,也记录了数学活动中的测量数据,以及活动中的观察和發现,同时记录学生的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数学结果。
  参考文献
  [1]魏悦心,马云鹏.基于数学本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5(1):29-34.
  [2]孙爱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J].学周刊,2017(12):181-182.
  [3]何燕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设计[J].现代教学,2017(17):58-59.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面部软组织正貌及下颌骨形态学的变化。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在2017年11月-2018年4月之间就诊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成年患者拔除双侧下颌第三磨牙的成年患者20例,在拔牙前(T0)、拔牙后6个月(T1)、12个月(T2)时拍摄CBCT,将不同时期的CBCT数据信息以DICOM格式导入INVIVO 5.0软件中,测量12项不同区域内的线距及比值,通过配对t
【摘 要】推行教学是实施多元化教育的一种手段,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为学生提供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和定律,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如何有效地在双语班设计与实施实验教学,养成好习惯,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下面就提高实验有效性策略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加强;实验;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的精神”。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提升其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口语交际;互动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笔者在参与教研活动中发现:备课中,教师很重视对教材的专研与分析,但在分析学生,关注学情方面有所忽视。笔者从学段特点、起点能力、班级学习风格等方面有效开展学情分析,课堂上适时捕捉、解决课堂生成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主体,使得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生成问题;实践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00-02  窦桂梅老师的绘本课《大脚丫跳芭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半小时的课堂精彩纷呈,窦老师调控课堂张弛有度,学生参与课堂热情高涨,甚至出现抢话筒的局面。窦老师的课堂就像有巨大的魔力,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吸引住了。  其中一个片段我们印象颇深:  师:画家画了贝琳达在浴缸里,她真的在洗澡吗?  
期刊
【摘 要】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对生物学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内容,相比《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存在继承关系,但也做出了一些修订。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由原来的“三维目标”,变成了“四位一体”。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需要我们不断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
期刊
目的:
  体外研究大鼠牙囊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根据 miR-335 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情况,从而明确 miR-335 对牙囊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的作用。
  方法:
  双向差速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牙囊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用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分化的能力,进而用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miR-335的表达,并在瞬时转染miR-335mimics(pre-miR-335)or inhibitor(anti-miR-335)后成骨诱
研究目的:
  通过探究鱼皮来源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与人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来检测材料的细胞毒性及相容性,筛选出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的材料,为下一步能够设计出来源于鱼类的脱细胞鱼皮基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
  以鱼皮为原料,通过脱色、脱脂、脱细胞和交联的方法,制备得到低免疫原性的鱼皮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五种交联条件下的巴沙鱼以及交联条件相同的马面鱼、黑鱼、鳗鱼、鲤鱼、鲢鱼)。根据国际标准( IS0 10993-5:1999,IDT)制备出不同浓度浸提液(
【摘 要】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常规课堂中由于评价手段过于单一和片面,使其成为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初中排球教学的垫球技术为例,提出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的评价实施策略,为体育学习评价问题的解决提供一项新的视角。  【关键词】小组合作;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34-01  小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53-01  案例背景: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是新人教版初一第7课内容。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辽和西夏的建立;二、辽和北宋和战。其中澶渊之盟是难点。旧版教材中有讨论的环节:“观点一:史书记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认为澶渊之盟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