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分子”钟伟

来源 :今古传奇·双月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201314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战功赫赫,从10旅旅长到5师师长,再到12纵队司令员,钟伟是东北部队中唯一由师长直接升任纵队司令员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1949年10月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给了第2纵队5师最高的评价:“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守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也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头等主力师。”这个头等主力师的师长就是钟伟。他曾六次“违抗”林彪的电令,林彪却表扬他“敢打违抗命令的胜仗”。他是四野中赫赫有名的“好战分子”。
  责任编辑/李晓玲
  军职简历
  钟伟(1915-1984),湖南平江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员,3师特务连政委,12团政委,红十五军团78师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政治处主任,鄂豫挺进军团政委,新四军3师10旅28团团长,淮海军区4支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十旅旅长,2纵5师师长,12纵司令员,49军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参谋长,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高沟之战,威震苏北,是钟伟的成名战
  1943年8月,新四军淮海军分区司令员钟伟,奉命率部攻打苏北地区重要据点高沟。
  盛夏的淮北平原上的高沟小镇,驻守伪36师144团,还有一个保安团,共1400余人。问题不在于敌人多少,而是那5米来高的土城墙,上面的碉堡,外面还有8米多宽、2米来深的壕沟。
  城墙无疑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只是对于没有重火器的新四军,其威力又远远大于冷兵器时代。而日伪正是针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这种弱点,在各地大修城壕、碉堡。
  钟伟的办法是:“给我挖沟!”
  拿枪的手挥锹抡镐,半夜工夫,几条一人来深的交通沟直通城下,人猫腰在里面跑,外面连影儿也看不到。
  只伤十几个人,就将高沟拿下。
  高沟之战,威震苏北,是钟伟的成名战。
  高沟之战的重大意义,当然不在于拿下一个据点,而是发明了一种很土又很实际的攻坚战法。从苏北到东北,这种战法在战场上屡显效用,其中最典型的是辽沈战役中举足轻重的锦州攻坚战。
  用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的话讲,他看到一条条通到城下的交通沟,就觉得像一条条绳索套在脖子上,这回要完蛋了。
  一个钟伟,一个韩先楚,是四野有名的“好战分子”。
  有人说,一提打仗,钟伟眼睛放光,后脑勺都乐开花,争硬仗,没争到就骂。他这边打胜了,别人还在那儿啃,就去讲人家坏话:“我说他不行吧,怎么样?这回该我们上了吧?或者我保证两小时拿下来,拿不下来,提头来见!”
  中等个头,眉目清秀,瞅着也挺文静,却性格倔强,爱打仗,气魄大,决心硬。钟伟刚任4支队司令员时,打日军,端两个炮楼,一个打下了,另一个打不下来。那连长不知钟伟的脾气,有些犹豫。钟伟对特务连长说:“你去告诉他,一个小时内打不下来,提头来见。”特务连长跑去说:“快打吧,司令要枪毙你了。”那连长一咬牙,打下来了。
  打仗不要命,从来不耍蛮。战前亲自侦察,敌情我情,气候地形,能不能打,怎样打,会不会出现意外,出现意外怎么办,全都有数。打起来,钟伟不在旅(师)部,就在连部。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一般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特别是打到节骨眼上,能不能再坚持一下,他的决断十有八九都是对的。
  用他的一些老部下的话讲:“那脑袋,咱们十个八个捏一块也不如他一个,比电子计算机还灵快。”
  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善战分子,把心思、精明都用在打仗上,对自己人从来直来直去不会拐弯儿,任4支队司令员前一直是政工干部。
  “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
  1947年3月8日,東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兵分三路,越过冰封雪裹的松花江,开始了三下江南作战。
  按照总部部署,2纵5师的任务,是配合1纵围歼大房身附近的新1军一个团。
  第二天中午,雪花飘舞,侦察报告,敌71军88师在靠山屯一带,并有大批军用物资,正准备向德惠方向退去。
  这是个意外情况。钟伟眼睛一亮:“追上去,打!”
  几乎都不同意。道理明摆着,咱们是去大房身配合1纵的,这不是违抗命令、破坏战役统一部署吗?再说了,咱们孤军远出,吃亏了呢?
  钟伟认为,敌人在退却中,对我毫无觉察,这是送上门来的机会,攻其不备,容易取胜。18师、独1师就在靠山屯东北不远,随时可以支援,5师并非孤军。如果按照总部命令继续东进,途中极可能与敌遭遇,打成击溃战,把这边的敌人也放跑了。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钟伟道:“事不宜迟,就这么定了。我是师长,出了问题,我负全责。”
  黄昏时分,5师急行军赶到靠山屯西南,就见姜家屯和王奎店那边乱哄哄的,都是敌人。一侦察,是88师262团的两个营。
  东北民主联军14师一个冲锋攻进姜家屯,俘敌200多。
  王奎店连攻几次未下。
  就在这时,林彪的电报到了,命令5师速去大房身。
  钟伟回电:“把这股敌人吃掉马上就去。”
  哪知这股敌人拼死突围,跑去靠山屯与264团一个营会合,拼命抵抗。
  林彪又来电报,催促执行总部意图。
  钟伟说:“我这都快吃掉一个团了,一大堆俘虏,也拔不动脚啦!”
  15团连攻四次都未成功。这时,88师和87师主力分头从农安和德惠赶来增援,林彪的电报也到了。
  有人说:“这回不走也得走了。”   钟伟拍起桌子:“谁再说走,我就毙了他!”
  钟伟边组织攻击、打援,边给林彪回电:“现在正是抓大鱼的好机会,我就在这儿打了,快让他们都来配合我吧!”
  老人们说,这一仗打了个本末倒置,把其他部队都调动过来,把林彪都指挥了。林彪后来说:“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
  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就在秀水河子战斗的同时,10旅、独立旅在法库县鹜欢池也打响了,歼灭全美械装备的13军89师一个营。
  这是钟伟和他率领的10旅,闯到关东后第一次较大亮相。
  1946年3月中旬,即一个多月后,钟伟指挥10旅28团、24旅70团、保1旅1团和万毅纵队56团,一举拿下战略要地四平。
  一个月后,钟伟又和兄弟部队一道,在大洼、金山堡一带设伏,将进犯四平的71军87师大部歼灭。
  四平保卫战中,10旅屡屡和新1军交手。
  号称“天下第一军”的新1军到东北后,成营成团地多次被歼。同为国民党五大主力的新6军,则颇有上佳表现。特别是号称“虎师”的新22师,能打又能溜,想吃掉他一个连都难。毛泽东曾指示林彪,尽早打掉这个“虎师”。林彪几次精心设计,调集兵力,都未得手。东北野战军各纵都渴望与这个“虎师”较量较量,钟伟和5师官兵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1947年12月中旬冬季攻势中,2纵、7纵将法库守敌新6军暂62师包围。新22师从铁岭驰援,在铁岭、法库间的镇西堡娘娘庙一线,被2纵阻击,5师则迂回侧后。这个“虎师”果真机灵,掉头就跑。黑土地上敌对双方最能打的两个师,就在冰天雪地中开始了一场马拉松大赛。新22师是汽车轮子,5师是用双腿,但那也追上了,猛追上去就是猛打。首先冲上去的15团,把一个营围困在娘娘庙,将其大部歼灭。接着13团冲进冯家岭,全歼一个加强连。
  战后,总部表扬5师,并特别表扬“我15团战士英勇果敢,使敌人溃不成军”。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5师是被表彰最多的部队——没有之一。
  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的《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这样评述2纵5师:
  该部队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坚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强将手下无弱兵。从此,从4支队到10旅,钟伟就用自己的行为打造一支雄师劲旅。
  在黑土地上,更能显现这位头等主力师师长的作风:勇猛似虎,矫捷似鹿。一位名将所到之处的最大遗产,就是他的战斗作风。
  先有1纵、2纵、3纵、4纵、6纵,然后7纵、8纵、9纵、10纵,5纵、11纵、12纵是1948年3月最后一批成立的。
  像梁兴初升任10纵司令员一样,林彪、罗荣桓照例也是要跟钟伟谈话的,意思是让他到12纵任副司令员。
  这位“好战分子”的回答,跟“打铁的”梁兴初几乎一模一样:“要是瞧得起我,就让我当司令员,我是宁当鸡头,不做牛尾。”
  在东北野战军中,钟伟是唯一一个由师长直接提为纵队司令员的。
  雷霆万钧克沈阳:“我是司令,我负全责”
  1948年10月15日攻克锦州,20日辽西会战打响,25日4时钟伟接到总部转来中央军委急电:
  建议以12纵及三个独立师由钟伟指挥,由四平以北上车,赶于24日以前全部运抵清原,以急行军开至鞍山、海城,堵塞敌向营口退路。
  辽沈战役,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钟伟率12纵南下作战,11个独立师围困长春。这时,为防长春之敌南逃,四平至清原铁路全被破坏,钟伟即挥军沿中长路南下,三天三夜行程320多公里,28日下午抵达开原,又接到总部电令:
  12纵以一个师围歼铁岭之敌,主力即向巨流河前进,坚决堵截廖耀湘兵团回沈阳的退路。
  30日清晨,凛冽的北风中,钟伟沿巨流河东的辽河勘察地形水情。河宽百余米,深2到3米,無任何船只,只有一条铁路桥可以通过。可用火力封锁,必要时也可炸毁,一个师的兵力足够了。
  钟伟当即向总部报告,留一个独立师扼守巨流河,主力渡浑河抢占沈阳南面的苏家屯。
  锦州战役,那是按部就班,军令如山。攻坚的,打援的,一切统一步调,不得有误。辽西会战,用林彪的话讲就是“打乱仗”了,动辄“前电作废”,经常连他都不知道一些纵队的位置,几乎全靠前线各级指挥员临机处置。
  包括捉到的俘虏,钟伟综合各方情报判断,沈阳敌人还未大批外逃,但这种紧迫性显然更强了。奔去鞍山、海城已来不及了,而且包围圈太大,兵力不足,难以堵截敌人南逃。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逼近沈阳,并伺机发动攻击,黏住敌人,待主力到来。
  有人觉得置军委和总部命令于不顾,不妥。
  钟伟说:“我是司令,我负全责。”
  10月30日10时,钟伟命令12纵34师、35师抢渡浑河,向苏家屯攻击前进。为防万一,命令36师进占沈阳机场待命,或增援巨流河独立师,或支援主力战斗,两头策应。
  苏家屯距沈阳15余公里,如此宽大地带,敌人仍可到处突围。钟伟一边给总部发报请示,一边命令36师沿浑河北岸向沈阳逼近,又令南满三个独立师从东面进逼沈阳,34师、35师则于31日拂晓,从苏家屯沿铁路线向沈阳攻进。
  浑河铁路桥南的小郭庄,为沈阳城南门户,驻守207师一个团,阵地前壕沟、铁丝网纵横交错,碉堡三五成群,还有30多个“钢帽堡”。这“钢帽堡”用3厘米厚的钢板焊接,下面还有4个轮子,人力推动,装甲车似的,里面一个班兵力,配备两挺机枪,还真不大好对付。
  35师攻击受阻,有人建议停止攻击,待总部来电指示再说。
  钟伟在回忆录《雷霆万钧克沈阳》中写道:   我认为战争形势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任何指挥员绝不能只会死板地执行命令,而应该努力领会上级命令的精神,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去贯彻上级的意图。
  一些老兵说,当时沈阳有十来万敌人,钟伟也知道不可能将其攻克,他就是想抓住、拖住敌人,待遼西主力赶到后聚而歼之。但他绝不会蛮干。那时浑河结冰了,晚上更冷,拂晓时分,敌人在工事和“钢帽堡”里快冻僵了。这时,火炮调上来了,12个山野炮连,6个迫击炮连,还有各连的六〇炮,炮弹猛砸了一个小时,步兵上去就把小郭庄拿下来了。
  过了浑河铁路桥,就是沈阳敌人的防御中心铁西区,守军是207师。207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美械装备,曾远征缅甸。
  打退敌人几次反扑,钟伟并未下令跟踪追击。铁西区是著名的工业区,高楼林立,街垒层层,还有100多个“钢帽堡”。12纵又刚升主力不久,缺乏攻坚经验。钟伟指示每条街道用一个营的兵力,分散成班和战斗小组,沿街道搜索前进,遇到街垒和坚固据点,从两侧穿墙凿壁,迂回攻击。师团所属炮兵跟随前进,攻打据点,首先炮击。
  11月1日下午4时,12纵拿下铁西区后,在辽西歼灭了廖耀湘兵团的野战军主力,陆续赶到。有的跑进沈阳放了几枪,有的连枪也没放,跑进城去就行了。
  青树坪失利
  1949年8月4日,国民党元老程潜和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兼湖南省主席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
  此前有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河南省主席张轸起义,没想到在四平跟共产党杀出血仇、又能叫老蒋“校长”的陈明仁,竟然也走了这条道,白崇禧这一闷棍挨得不轻。可“小诸葛”(在统一广西的战斗中,白崇禧展现出过人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能力,因此被人称为“小诸葛”)毕竟是“小诸葛”,出手很快,连续两天派飞机飞临长沙、株洲、湘潭、宝庆,轰炸扫射,飘撒传单。胡诌什么程潜、陈明仁被共产党软禁,在长沙的团以上军官被扣押,部队被缴械,煽动起义部队逃亡,只要跑回衡阳,见官升一级。由于起义前陈明仁把自己藏裹得太严实,部下不明真相,大河决堤样往南逃。陈明仁任司令的一兵团三个军共九个师,光成师成团的就跑了四个师加一个团,四个兵团副司令和三个军长全跑了。
  林彪立即调集四个军,分头追击叛军。命令要求各部,发现叛军须先完成迂回包围,断其退路,然后实施政治争取。如不听劝告,继续南逃,就追歼之。
  8月8日接到命令,49军各师分头从驻地出发,146师从益阳奔宁乡,10日占宁乡,14日占永丰(今双峰)。前卫436团放几枪就抓俘虏,没处放,各连编个俘虏排。437团看着眼馋,要求到前边去。从永丰出发后,行军序列变成437团在前,并配属个山炮连,然后是师部、436团。
  15日下午4时许,437团进至青树坪单家井,遭敌阻击,将敌击退。
  这时,师部到达青树坪,师长、政委召集两个团主官开会,分析敌情,研究下一步如何动作。
  13日,总部获悉,桂系7军主力进至永丰、界岭以南地区,企图反击突前的追击部队,即令46军停止前进,49军要切实查明敌情,不得盲目前进。钟伟的意见,是146师到永丰就行了。青树坪会议,一些人也觉得敌情不明,前面可能是个陷阱,不宜孤军深入。但是压倒性的意见,是我们还未完成追歼叛军的任务,眼看就要追上了,不应半途而废。报告军里,钟伟同意,同时命令145师向146师靠拢,以便支援。
  当晚8时左右,437团前卫营进至界岭,遭7军伏击。营长很沉着,指挥部队迅速抢占有利地势,猛烈反击,将敌冲垮。
  17日上午,145师赶到,猛打猛冲,顶开口子,掩护146师撤出战斗。激战两昼夜,146师伤亡失踪800多人,145师是400多。
  青树坪战斗,是进关、南下唯一的一次失利。
  8月22日,146师师长、政委、副师长,在给军、兵团、四野总部的电报中,在谈了青树坪战斗桂系主力的“战斗特点”后,说:
  此次战斗的几点检讨:1.首先是师领导上轻敌。明知界岭有桂军,地形不熟,敌情不明,而夜间冒进,遭敌伏击后,还以为敌人要退,而不迅速转移,还犹豫,撤离留恋,致遭受严重的打击,助长桂军的气焰。2.下层也轻敌。15日向界岭前进时,前卫营不找向导,又不严密搜索,重机枪不下驮子,整队沿公路去界岭宿营……
  9月24日,四野大军江南休整期间,49军有一份给兵团和总部关于青树坪战斗的检讨报告:
  3.军决定进到永丰即停止,并再三令各师不要冒进,情况不明则不前进。但我146师行动较为冒失,接到军的指示不加考虑,而又提议叛军尚在太平市一带,应进至界岭堵击。而我们认为他们在前面对情况了解比我们清楚,同时又想完成堵击叛军的任务,故同意他们的意见,并令145师向他们靠拢,以便有更大力量作战。但145师提议宝庆方面有桂系军队应该慎重,这种意见是对的,然而在行动上146师既然已经前进,而145师应当靠近,以便支援。因他们迟滞不前,所以我们告诉他们桂系军并没有什么可怕的,问题是怕我们不注意侦察、警戒,故严令他们向146师靠拢。
  4.青树坪战斗军应该负哪些责任:(1)既然已下决心在永丰以北停止前进,不应轻易地听146师的意见而改变决心。这表明军考虑不周。(2)在永丰已碰到桂系一个团被我击溃,认为一个团顾虑不大,未充分估计其中变化。这是轻敌的表现,故仍未令146师停止。(3)15日146师遭伏击,经反击后歼敌两个连,但整个敌人未退。该师第二次返界岭时,又被敌人反击阻回,当时他们为避免同敌人对峙消耗已稍微后撤,军认为敌人只一个团,东南虽有敌7军一个师只是听说,觉得还可以对付,未充分估计到情况的变化,果断地于16日晚令该师攻击敌人,这是麻痹的表现。依据上述三点,军犯了麻痹轻敌的错误。所以军对青树坪战斗的失利完全负责,请求上级批评和指示。
  1959年庐山会议后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因据实反驳林彪等人对彭德怀的诬陷,被转业下放,任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
  1984年4月24日,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钟伟病逝。
其他文献
马以驯先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终生在武汉一中任教。高中三年我有幸受教于先生门下。   回忆起马老师,他是怎样一个人?   他,高高的个子,五官笔挺精致,面庞清癯不失丰满,为人谦和又有风趣,儒雅的气质既有民国遗风又具西洋派头。他是我们学生们心目中的偶像,众人眼中的男神。   马老师在冬日常常身穿一袭藏蓝长呢大衣翩然而至,在夏日则衬衣西裤一尘不染、边角整齐。他总是夹着几张备课讲稿,走进教室。每
期刊
2004年仲秋的一个傍晚,夕阳西照,彩霞满天。西京大学礼堂,鸦雀无声,万人瞩目。只见讲台前一位白发苍苍、目光炯炯的老人,肩背手风琴,手按琴键,放开歌喉,纵情歌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豪迈的歌声随着手风琴的伴奏声飞向长空,直上云霄。   歌声甫毕,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人们仿佛看到立在眼前的分明是一棵大树——他就是青海省西宁军分区原政治部主任,离休后热心于青少年教育事业的离
期刊
掀开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虎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存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下令当众销毁鸦片,至1839年6月25日結束,总共历时23天,共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约238万斤。远近围观的民众欢声雷动,扬眉吐气,天地间一片沸腾。   这个斗争结果来之不易,仅从几个细节便能窥见林则徐的用心:林则徐派人收集在广州和澳门出版的所有洋人报刊、英文书籍、商业情报篇章,甚至传教士宣传
期刊
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总工会所属工人文化宫的离休干部康力,1937年7月11日,我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故乡。   1948年6月4日,还差一个月才满11周岁的我参加了革命,穿上了军装,成为冀东13分军区文工团的一名演员。解放战争打响后,我和成年人一样行军、宣传、演出,随部队进驻唐山,欢庆平津解放。1949年5月,原冀东13分军区文工团调秦皇岛,更名为秦皇岛市文工团。
期刊
李天佑勇猛过人、睿智儒雅:百色起义的腥风血雨中,有他的身影;平型关战役的滚滚硝烟中,有他的怒容;四战四平的风起云涌中,有他的手令……1955 年,李天佑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称赞他是“一生忠贞,矢志不渝,英勇善战,我军楷模”,国防部部长迟浩田称其为“一代名将”。  责任编辑/李晓玲  军职简历  李天佑(1914-1970),广西临桂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7
期刊
亲爱的芳娟孙:   入学以来,一切顺意吗?今年你参加高考后就忙于打工;后来你爸爸住院治病,你在医院陪护;暑期将尽,你又忙于入学事宜。时间紧迫,爷爷没有和你长谈,借此书信向你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你第一次离开家庭,走上人生的新旅程,要清醒地懂得大学不是你高中艰苦奋斗后的享乐天堂,而是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神圣殿堂。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最慢的、最长而又最短的、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
期刊
开国中将梁兴初,打铁出身,大高个儿,长脸大嘴,一排门牙外鼓,人呼“梁大牙”。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从战士干到军长,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最后打到朝鲜,以善打硬仗、恶仗著称,总能打赢节骨眼上的胜仗。军史上有名的就有黑山阻击战、德川战役等,是叫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位猛将。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怀写下“‘38’军万岁”。记者李庄《被人们欢呼为“万岁”的部队》的文章,于1951年3月12日在《人
期刊
孙子、外孙子(女)们:   光阴似箭,襁褓中的牙牙学语,院子里的蹒跚学步,都是以前的事了,不知不觉你们已长大成人。在你们明确奋斗目标、坚定成功信念、提升人生高度的关键时刻,我不得不再啰嗦几句。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上小学时,老师就给你们讲过,并不新鲜,我主要說怎么做的问题。   “勤奋做事、诚信待人、乐善好施、孝老爱亲”是我们袁家的家风,已传承了50多年。你们在顺境要善待他人,在逆境要善待
期刊
“洋司令”这个绰号说的是刘司令有些“洋气”,这个“洋气”指的是穿着上的“洋气”。论“四野”中的勇猛部队,刘震的“猛虎部队”是打出威风的。只不过给人一些反差的是,刘震将军在东北的时候,如果不打仗,他就会西装革履,因此自然就显得比较“洋气”。   后来,刘震对空军这个当时的“洋玩意”也比较感兴趣,最终担任了空军司令。朝鲜战场上,新生的共和国空军一战成名,和刘震的缜密指挥是分不开的。  责任编辑/李志
期刊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集结江西雩都(今于都),长驱两万五千里,两年后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长征是一场命运的角逐,也是一场英雄的聚会,更是一场精神的淬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温伟大的长征精神,回顾昨天的长征路,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更是为了开辟明天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