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疆农村小学如何才能因材施教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kar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根本;作为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更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对此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一是把握因材施教的定义;二是充分了解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三是因材施教基本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四是重视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性。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这无疑体现了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同样,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也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因材施教”可谓渊源深远,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总结了前人的教育经验,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孔子很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并且善于区别对待。“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每个小学生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例子来分析一下:
  何锦是我们班中个头较小、性格比较内向、文静的小女孩。每天总是一个人趴在桌上,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做游戏。上课时,从不敢发言,我越是叫她,她越是往下低头。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进一步询问家长。通过家长了解到,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一起,与小朋友接触较少,性格又很内向,所以一见到这么多的小朋友,便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每次课间休息时,我总是把她叫到面前问这问那,边问边轻轻抚摸一下她的头,以表示对她体贴。
  记得还有一次上语言课,我让她看着图画讲故事。她摇摇头,充满胆怯的目光望着我。我知道她不是不会,而是胆小。我对她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你像小解放军那样勇敢点儿,一定能讲得很好。”她听了我的话半信半疑。想讲还不敢讲,心里就这样矛盾着,我赶紧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拍手为她鼓劲。她终于站了起来,很小心谨慎地讲着。边讲边斜着眼看其他小朋友,唯恐别人笑她,一幅、二幅……结果,她讲得有声有色,超出了我的意料,班级里又一次响起了掌声。我趁机描述了她讲的故事中精彩的地方,她高兴地笑了。以后每当课间活动时,我从中指导,让她带领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以增加她的勇气和自信心。最后她变成了一名非常自信、勇敢的孩子,还被推荐为小班长。这使我和家长都感到非常高兴。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不仅对小学生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小学生的各自性格,因材施教。那么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把握因材施教的定义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过程和课外辅导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个性、兴趣爱好和能力等的差异,对不同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以满足个别学生差别需求的过程。
  二、充分了解因材施教的基本原理
  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在同一班级的小学生,虽然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是在学习的成绩、学习态度和方法、兴趣和爱好、气质和性格、禀赋和潜能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是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教学,因材施教不是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统一的规格和标准,而是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研究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皮亚杰的研究结论表明: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遗传是构成儿童发展的身体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环境因素作为客观存在,也不能自动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环境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这一环境因素对儿童发展才是有意义的。
  三、因材施教基本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一)充分了解学生
  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的差异是绝对存在的。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把握每个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
  (三)面向每一个学生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任何学生。
  四、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
  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在把握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差异的各个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方法。具体而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差异
  由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认知方式等差异,在一个班中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和特别差的人数相对要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犯这样的认识错误,即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差的就是差生,从而特别重视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而对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不够重视,甚至还有一定的心理歧视。这个观念一定要纠正过来。对于优等生,当然要重视,要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让他们精益求精,继续保(下转第61页)
  (上接第60页)
  持强烈的求知欲。而对于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经常鼓励和表扬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重新找回自信心,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差异
  学生的气质和性格千差万别,有的好动,有的文静,有的大方,有的害羞。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往往自律性不太好,容易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等,但这类学生思维往往比较活跃,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担任班干部,让他们有一定的责任感,让他们起带头作用,这样的效果要比单纯地管教要好很多,也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差异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丰富多彩的,某些学生还表现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即我们常说的特长。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这些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四)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教育环境和家庭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比如与学生沟通,召开家长会等。而且,教师还应有仔细的观察能力,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的家庭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其他方面受到了影响,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详细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他文献
<正>在高三生物复习中,遗传系谱图是遗传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感到非常棘手。笔者结合实例,介绍能快速突破遗传系谱的&#39;三步法&#39;,希望对学生的备考有
期刊
我认为语文课本上的每篇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凝聚和升华,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所说:“真正的艺术产生的原因,是那想表达日积月累的情感的内心要求。”因此,很多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情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语文学科
<正>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赢i蠢囊!”蛰哪’:菇、籍旌翳鬻鬻孽攀繁震誊鬻藜囊i燃黼蒸《瓣≮舔黼媾鬻戮蠢器搿黼搿群∞ij;.I.._iⅥ.^鲤l黼麟鬻鬻m黼薹需麓iii^i;y《》~张激}x~‘v#“麓糍霪器Ⅲ篱删灞
提出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根据产出剖面测井资料与岩心实验分析资料建立了产水率与储层供液半径内综合含油饱和度的关系,并将其适用条件推广到缺少取心资料的储层。以轮南油田为实例,介绍各参数求取方法,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与测试资料确定的饱和度基本一致,为油田确定剩余油饱和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做老师不易,做一名好老师更难。但国家和人民需要好老师,学生和家长需要好老师,作为老师就应用习总书记的“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辱使命,成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成为春蚕
<正>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
孤岛油藏馆陶组上段沉积韵律多变,每个地质层段,甚至同一层段的不同部位其岩性、物性、渗透性都不相同,采用普通射孔技术时原油采收率低。提出针对不同物性的地层,在其他射孔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