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多用——考场习作妙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mxfy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年级学生初次参加习作考试,不少学生面对陌生的习作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有的学生仅写几行了事。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进行考场习作专项练习,即充分利用之前自己写过的习作,通过进行适当的修改,做到一文多用,使学生掌握考试时习作的技巧。
  [关键词]作文教学;三年级;考场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81-02
  每年期末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时,总会发现有不少学生习作仅仅写几行,并且大多是文不对题,有的甚至是留一大片空白。我们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反映这个习作内容以前没有写过,不知道怎么写。的确,学生在考场上没有参考书、字典等,也没有老师、同学的帮助,在遇到新的习作要求时,须在短短的40分钟内写300字左右的习作,怎么办呢?我们先从三年级上册习作训练了解教材安排,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三年级上册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人、事、景、物以及童话故事。一般来说,以上8个单元的习作以及课堂上的小练笔,经过教师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完成的習作大多都写得不错了。但是考试时习作要求肯定有所改变,针对学生遇到考场作文和平时训练不一样的问题,我们必须教会三年级学生了解考场习作的特点,训练学生用写过的素材应对不同的考场习作,即指导学生将之前写过的习作进行调整后完成考场习作。做到一文多用,学会灵活地应对考场习作。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比一比,让学生学会审题
  我在习作教学时,喜欢用之前考试出现过的习作题和相关单元的习作要求进行比较,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2016年、2017年春季学期三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测评题分别为“快乐的游戏”和“难忘的一件事”。我发现2016年的作文题与第一单元习作“写自己的课余生活”类似,2017年作文题与第二单元习作“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类似。
  那么,在进行第一单元习作教学后,我们就可以采用“比一比”的方式出示2016年考场作文要求与第一单元习作要求进行对比。指导学生通过读题后发现两篇作文的相似之处,都是描写课余时间发生的事,2016年作文题突出的是“快乐”。在第一单元习作时多数学生会写课余和同学们一起打球、跳绳等游戏。那么,在完成2016年作文考试题时,只要在第一单元写作的基础上突出“快乐的课余生活”就基本完成任务了。
  二、换一换,指导学生灵活选材
  考试时,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考试时间紧,学生不可能像平时习作那样先认真思考如何选材,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改头换面的练习,即指导学生将自己之前写过的比较熟悉的习作材料运用到多个类似的考试作文中去。以第一单元习作 “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为例。在学生学习掌握第一单元习作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课前将印制好的其中一个学生的习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默读、快速读等方式进行阅读。
  跳 绳
  下课了,我和班上几个好伙伴拿上绳子跑到操场上跳绳。我们最喜欢的是一分钟跳绳比赛,在一分钟里比赛看谁跳的次数最少,就被参加比赛的同学刮一下鼻子。
  体育委员莫安柯主动来为我们当裁判,我们准备好了,比赛哨声响了,我们几个一边跳一边数,可能是我太紧张了,只跳了9下脚就被绳子绊倒了,我看了看左边的张小敏和右边的杨玉茹,她们的跳绳不停地飞舞,特别是杨玉茹,绳子快得看不清楚了,我马上站了起来,两只手拿绳子拼命地划圈,脚也跟着跳起来,到最后,手脚都累得快动不了了,咬着牙坚持,不一会,停止的哨声响了,我跳得120多圈,大家纷纷报数,哈哈,我不是最少的,不用被刮鼻子!同桌偷偷地向我竖起大拇指!
  通过跳绳,我不但锻炼了身体,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事不能紧张,努力坚持就能成功!”
  2.投影出示2016年春季学期三年级上册期末“快乐的游戏”的作文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充分运用以上的习作材料完成考试作文?教师适当进行点拨。
  师:同学们,2016年期末考试作文题是“快乐的游戏”。我们之前没有写过这个题目的习作,但是这第一单元写课余生活,今天我们就以上面的《跳绳》为例子,通过改一改,看能不能从我们学过的习作材料中选取一部分用到考试中,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生1:我觉得可以,这篇习作的课余生活就是写游戏,我觉得可以用。
  生2:我也觉得可以用这篇习作的内容完成考试的习作,但是考试要求是“快乐的游戏”,这篇习作没有写出快乐,所以要进行修改。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这两个习作要求有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都是写游戏,也有不同的地方是考试要求写出游戏的“快乐”。相同的地方我们就借用,不同的地方我们就进行修改补充,这是很有效的方法——一材多用。那么这篇习作哪些可以继续用,哪些需要修改呢?我们把《跳绳》这篇习作从头到尾再看一看,改一改。
  生3:我觉得第一段可以继续用,不用改。
  师:同学们默读一下,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第二段也不用改吗?
  生4:第二段要改,要写出作者的“快乐”。
  师:对,老师同意你的看法,那么在哪里可以写出作者的快乐呢?
  生5:作者喜欢跳绳,在比赛之前可以写她很快乐。
  师:还有吗?还可以在哪里写她快乐?
  生6:我觉得在第二段最后可以补充她得到同桌的表扬很快乐。
  生7:我觉得可以写她能够坚持比赛到最后,很快乐。
  ……
  师:同学们看到了,在段前、段中、段尾都可以修改,都可以补充,突出作者的快乐就对了。老师也觉得在考试中这样改最简便实用,最后一段还需要改动吗?
  生:不用改了。
  师:那大家试着按照自己的修改意见改一改。
  (学生修改完成作文的写作)
  3.展示学生修改后的习作。教师利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点评,使学生初步掌握一材多用的方法。
  虽然早在10多年前就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学生一生中特别是学习、工作的各个阶段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所以掌握考试的技巧是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之一。我们指导学生运用熟悉的习作材料,通过审题、选材、修改、补充快速高效地完成一篇考场习作,这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要让识字教学真正发生,让童心在自主学习中闪光,就要充分挖掘汉字的文化意味,充分利用汉语的文化资源,注重汉字文化的渗透,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文本语境,进行多元识字;要联系生活,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要抓住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归类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幸福。  [关键词]童心语文;识字写字;文本语境;归类识字  [中图分类号]
炭疽是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变部位的皮肤出现焦黑如炭的坏死病灶,故称为炭疽。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室内装饰装修市场的飞速发展。因装修而引发的室内环境污染成为广大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其中甲醛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研究表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均伴有超重或肥胖,约占全部病例的80%。这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而代谢异常又与人的体重密切相关。肥胖可从两个方面来促进糖尿病的发生:一方面是
[摘 要]创设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其乐融融,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想“笑果”常开,就要全方位思考、思考全过程、观照全体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产生思想情感的碰撞,实现课堂的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效果;气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21-01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之中,各个脏腑的生理机能尚未达到完善和成熟,即所谓“稚阴稚阳之体”,因而抗御外邪的能力差,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差,容易遭受六淫之邪的侵袭和饮食失调所
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之后的又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许多情况下,早期查明和早期治疗肾脏疾病有助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病情反复,很长时间难以恢复,呈迁延型。病情反复和迁延就容易发生肝硬化,患肝癌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及时地了解治疗效果,避免耐药性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精通,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为更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体现在《电工基础》教学当中,特做如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理论,既有较强的理
外伤或手术后的皮肤伤口,长好后往往留下瘢痕。骨折后骨头上会不会也留下“瘢”呢?如果有瘢,是不是牢固?还能不能胜任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及运动杠杆的功能?提出这类问题的人并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