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集约紧凑用地布局规划策略对我国中小城市的启示

来源 :小城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y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通过分析当下我国中小城市用地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认识新时期空间规划对城区用地布局提出的新要求,借鉴国外先进城市发展策略,从城市开发边界、蓝绿空间管控、道路交通布局、空间混合立体利用等方面进行用地布局优化,探索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集约紧凑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以期为中小城市城区用地布局规划编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进程,镇村地区的发展已步入新阶段.人口规模预测作为镇村发展与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却长期面临方法不清晰、模型单一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的发展特征,选取多元回归分析、发展潜力评价等办法,尝试构建镇村人口规模的分级预测模型.研究表明:(1)分级的预测方法在镇村地区具有较高适用性,把握镇域人口增长趋势的同时还能反映各行政村的发展潜力,分级的指标体系也能形成镇、村差异化的指引;(2)结合主客观赋权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能全面分析镇域人口的走势,通过指标的权
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化迁移趋势,针对现有农业转移人口居留意愿研究对居留分类较为笼统、大样本分析缺少家庭视角的问题,本研究借助2017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综合考虑家庭因素、介入因素、流入地因素和流出地因素的影响,研究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转移人口短期居留、长期居留和定居三类不同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家庭因素中,经济条件和儿童抚养需求是居留意愿的基础,家庭规模越大,越难以做出短期居留和定居决策;(2)介入因素方面,就近的梯度迁移更有利于长期居留和定居,迁移
面向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结合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研究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助于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土地流转频繁的连福村、李场村和网市村为例,从IAD框架中的外部变量出发,结合实地调研成果,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破坏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可能造成流转市场波动;基于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乡土秩序弱化了相关规定形成的契约精神;聚合规则不连贯导致农户具备的流转条件与实际状况不相符,产生流转信息的壁垒;信息规则不对称导致流转信息获取困难;位置规则不完善导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是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冲突的焦点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带.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介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该类地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的规划实践,以期为相关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提供借鉴.其一,从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三个维度建立城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规划科学性.其二,紧扣规模引导、职能分工和空间组织的核心任务,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其三,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城镇化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为乡镇和村庄规划提出指引.本文认为,小城镇在市县城镇体系构建和就地就近城镇化中扮演重要角
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衔接点,既可为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提供载体,又可为市民下乡养老或创业提供平台.在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双向流动的政策背景下重新思考小城镇在城乡发展中的定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激活“新型小城镇”活力,可为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探索路径.
为了解决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施工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就无线电管理科学与技术工程进行深入的探讨,首先介绍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相关特点,其次根据无线电通信技术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措施,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本文简要阐述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途径,以期为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提供参考.
对山东省莱芜市“五普”“六普”村居人口空间变化的研究表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地方城乡人口再分布具有高度空间极化特征,体现为普遍缓慢减少和局部剧烈增长共存;聚落类型较之地理类型具有更大的人口空间变化差异和影响,聚落类型的影响更多取决于制度政策因素,尤其是与行政地位有关的公共资源的配置.在县域聚落空间不断极化的背景下,村镇聚落的功能再定位需要进一步反思.
产业转型是矿业村镇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而村镇居民作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其对产业发展的感知情况更应得到关注.同时,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研究在视角和方法上也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典型矿业村镇为研究区,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在“三生”视角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当地居民对产业转型感知的特点,探索产业转型相关感知因素的影响机制.问卷结果表明,受访者对产业转型感知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3.581,高于中间值3,表明当地居民对产业转型基本满意.结构方程分析结果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三变”改革被寄予厚望,但关注农户这一重要主体参与意愿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以甘肃省S村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articipatory?Rural?Appraisal,PRA),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了生计资本和风险感知对农户“三变”改革参与意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户对“三变”改革实际效果不够满意,超过50%的农户产生悔意,参与积极性大幅下降,生计状况未发生显著改善,机会成本和信息风险高是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信息风险对农户的参股意愿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
基于在地文化的视角开展乡村空间的统筹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广西省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下陶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乡村在地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瓶颈和障碍.围绕土地集约利用、人居环境改善和产业文化融合等维度,重点探究了相应的空间统筹治理的路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在地文化的空间管控,划分“花卉苗木展示区”“农家风情聚集区”“九品香莲观赏区”“原始生态保护区”和“农业综合开发区”等功能片区.进一步分析了基于在地文化的空间统筹治理机制,合理科学地提出了空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