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可以有卫星吗?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球可以有卫星吗?事实上,这个问题有两种答案,一种是简单的,一种是复杂的。简单的答案是:可以!毕竟,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有好几艘飞船都曾围绕月球运行。此外,我们还有其他太空探测器也成了月球的卫星,比如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
  但这可能并不是你想问的问题。你想知道的是,月球等卫星是否还可以拥有一颗天然形成的卫星。回答这个就复杂了些,但答案是:一些卫星是可以有的,不过这种情况十分少见。
  别被行星拉走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卫星。简单地说,它是一颗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那么围绕卫星运行的天体叫什么呢?有些人喜欢把它称之为“卫星的卫星”,不过我们在这里把它称之为“子卫星”。事实证明,子卫星是可以存在,但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为此,我们必须谈谈引力问题。
  就拿地球和月球为例,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这意味着,如果你把东西放在围绕月球的远轨道上,地球借助自身的引力就足以把它拉走。子卫星离月球越远,它就越容易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即使地球不能直接把它从轨道上拉走,地球的引力可能足以扰乱它,微微地改变它的轨道,尤其是每次它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经过时,轨道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这些变化都会累计起来的,最终子卫星要么飞向宇宙深空,要么撞向地球或月球。
  借助物理公式,你可以发现一颗卫星周围存在着一个空间范围,在这个空间范围里,卫星的影响力要远大于它所围绕的行星的影响力,而且子卫星可以在其中稳定地围绕卫星旋转。这个空间范围通常被称为希尔球,是以首先研究这个问题的美国天文学家乔治·威廉·希尔的姓氏命名的。
  卫星的希尔球大小取决于三件事:它所围绕行星的质量、卫星的质量,以及行星离卫星有多远。这很好理解,一颗质量更大的卫星可以更好地让子卫星留在轨道上,但一颗质量更大的行星会起相反的作用。如果卫星离行星太近的话,行星会把子卫星拉走。
  同样,行星也有自己的希尔球,也就是其卫星能稳定存在的范围。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地球希尔球的半径大约为150万千米,远大于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4万千米)。有趣的是,月球的希尔球直径大约5.8万千米,或距离其表面约5.6万千米。这个范围是很大的,看来,月亮应该可以有一颗子卫星。
  别被卫星撕碎
  即使子卫星在卫星的希尔球内,行星的引力依旧可以继续影响子卫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破坏子卫星的稳定。这很难计算,但是一个合理的估计是,如果子卫星在希尔球半径的一半以内,它就能稳定很长时间,比如几十亿年。对于月球来说,这个距离为离其表面不到2.8万千米。
  但是如果子卫星离卫星太近也有问题,原因是卫星的潮汐力。因为引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一个天体靠近一个大天体时,天体上的各点感受到的引力是不同的,不同点的引力差就是潮汐力。如果潮汐力太大的话,就可以撕碎这个天体!
  根据相关的物理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某个距离时,潮汐力就可以撕碎较小的天体。潮汐力刚能撕碎小天体时的距离被称为洛希极限,它是以首位研究者法国天文学家爱德华·洛希的姓氏命名的。洛希极限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两个天体的质量和较小天体的体积。总之,这意味着子卫星不能太大,也不能与卫星靠得太近,否则它会被撕碎。
  太阳系中的子卫星
  最近,一些天文学家对此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计算。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是否可以存在一颗围绕卫星运行的子卫星,而且子卫星的轨道至少可以稳定存在数十亿年?
  结果表明,太阳系中没有多少卫星能容纳一颗个头足够大(直径不少于10千米)的子卫星。例如,许多卫星要么质量太低了,要么离行星太近,导致它们的希尔球非常小,有的卫星的希尔球甚至完全处于卫星的内部,使得子卫星很难有空间“立足”。
  但是他们确实发现了几颗卫星可以拥有子卫星,这包括:月球、土卫六、土卫八以及木卫四。土卫六的质量很大,因此它可以牢牢控制住子卫星而不让其被土星拉走,而土卫八和木卫四离它们的行星足够远,所以它们的希尔球相当大。我们的月球质量足够大,而且离地球距离足够远,所以也可以拥有一颗子卫星。
  有意思的是,土卫八拥有一个环绕星体超过半圈的山脊,而且山脊正好位于土卫八的赤道上,使得整个土卫八看起来就像两个金属半球被焊接在一起,而山脊正好就是那条焊接缝。目前,天文学家还无法确定这道山脊是如何形成的,但它可能是与一个被撕碎的小天体碰撞造成的。小天體被撕碎后,其碎片环绕土卫八并沿着赤道与其发生碰撞。这个小天体可能原本就是土卫八的子卫星,但因土星或其他卫星的影响,导致它与土卫八的距离越来越近,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洛希极限后,这颗子卫星就被土卫八的潮汐力撕碎了。
  罕见的子卫星
  所以说,一些卫星可以拥有子卫星。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在太阳系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呢?一个原因是,一些子卫星可能太小了,我们很难找到它们。事实上,如果有一颗10米宽的子卫星围绕着我们的月球旋转,天文学家都很难发现它。更不用说其他卫星的子卫星了。但显然,我们也没有观察到更大的子卫星。
  问题可能在于,较大的子卫星最初不可能与行星和卫星一起形成。围绕一颗新生恒星的旋转的气体尘埃盘,其内部物质的运动可能十分混乱,以至于任何较大的子卫星无法轻易地形成。至于行星和卫星形成之后,卫星捕获一颗小行星并使它成为子卫星,这是有可能的,但发生这种事情的概率非常低。
  此外,我们的月球虽然现在具有拥有子卫星的条件,但在过去可能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月球在刚形成的时候可能非常接近地球,因为地球潮汐力的作用,它经过数十亿年后已经远离到目前的距离上。现在,月球仍以每年约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月球在过去离地球很近,这意味着那时月球的希尔球将非常小,甚至它有可能完全会处于月球的内部。如果是这样的话,一颗子卫星就不可能形成。当它离地球足够远,拥有一个巨大的希尔球时,已经太迟了,太阳系早就稳定下来了,不会有什么物质可以过来形成子卫星。
  而对于土星和木星来说,环绕这些行星运行的卫星有的相当大,例如土卫六和木卫三都如同水星那么大。这样,某颗卫星的子卫星除了会受到行星的影响外,它还会受到这些大个头卫星的影响。影响的因素增多了,导致很难形成子卫星。这可能就是在土星和木星的周围找不到任何子卫星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虽然在一些卫星周围存在可以让子卫星稳定存在的区域,但在该区域中出现一颗像样大小的子卫星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子卫星根本不存在!虽然我们这儿没有子卫星,但宇宙那么大,总有一些地方会出现这种有趣的天文学现象。
  例如,最近天文学家就发现,离我们大约8000多光年的系外卫星开普勒-1625b I,极有可能拥有一颗相当大的子卫星。在那里,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开普勒-1625)被一颗行星所围绕,该行星还被一颗卫星所围绕,该卫星又被一颗子卫星所围绕。
  当然,子卫星的出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天文学现象,也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现象。研究这种现象,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些特殊天体的形成原因,以及其运行规律和最后的结局,其结论有可能推翻现在我们对周围天体已有的认识。
其他文献
当我们登上高山远眺,极目雄伟的群山和峡谷,心中一定会产生“山河壮美”的感受,并惊叹于造化的神工。  如果追根溯源,这些地表的壮丽景观其实都是拜地球的板块构造运动所赐。它也是造成今日地震、火山爆发的主因。此外,生命所必需的元素,也是通过板块运动才从地球内部逸出的。因此板块运动的历史,牵涉到地球原始生命最早出现的历史。  板块运动如此重要,但这一过程始于何时,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这一过程显然不可能
期刊
老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熟悉的人可以通过眼睛认出彼此,可见眼睛在五官中是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存在。动漫中也常喜欢通过眼睛来展示超能力,《西游记》的火眼金睛,可以一眼看穿妖魔鬼怪;《火影忍者》的白眼,具有透视和远距离视物的能力;《刀语》的见稽古之眼更是逆天,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只要亲眼看过一遍,便可完全了然于心并且熟练使用。  艺术作品中的超能力眼睛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能获得其中一种能力会怎么样呢?我
期刊
“无冕之王,大师之师”  在物理学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大都获得过物理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也有少数物理学巨匠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阿诺尔德·索末菲算得上其中最了不起的一位。  索末菲的了不起体现在两个方面——“无冕之王”和“大师之师”。  索末菲之所以被称为“无冕之王”,是因为他崇高的学术地位。作为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索末菲是可以与普朗克、爱因斯坦
期刊
在海洋“全网寻毒”  2003年上映的电影《海底总动员》用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3D技术(靠人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立体视觉效果),让我们感受了一个奇妙的海底世界,摇曳的水草、缤纷的珊瑚丛、可爱的小丑鱼、跳舞的水母、活泼的小海马、凶狠的大白鲨等让我们目不暇接,海洋中的动植物的丰富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陆地。可是事实上,海洋中最多的并不是这些动植物,甚至不是细菌,而是——病毒!海洋病毒的数量远远超过陆地。  海洋
期刊
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海洋的面积占了整个地表的70%左右。海洋的水与地球上的生命息息相关。  但其实,地球表面的深处也潜伏着一片海洋,这是一个秘密的水世界。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它的存在的呢?这要从一颗颗钻石开始说起。  不过,这里提到的钻石是带有杂质的钻石。在珠宝行业,这些钻石一文不值,但对地质学家们来说,这些钻石却非常重要。  来自地球内部的信使  我们每天看到和接触到的地表只是地球的一小部分
期刊
1939年,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为首的法西斯同盟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在二战中,战争的罪魁祸首——德国,为了获得胜利开始研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热武器——原子弹,获悉这个消息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授权实施了“曼哈顿计划”,希望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以免
期刊
“理性”的发展永远向前,不可能后退  一、理智或理性A(即科学技术——广义生产力)是永远向前发展的,既不会停止,也不会倒退  因为科学技术知识是“积累性”的知识,不同于社会制度(这是可以“倒退的”),也不同于物质财富(这是可以破坏的),知识是永远积累的,只要人类存在就不能停止发展或倒退。一旦人类学会了炼铁就再也不会倒退回到石器时代去;一旦学会了制造飞机、汽车就再也不会回到骡马时代去;一旦发现了原子
期刊
3、超新星SN 2017CBV  它是什么?  死亡恒星的爆炸  它在哪里?  距离我们550万光年的NGC 5643星系  涉及的谜团  宇宙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当天文学家的目光穿越浩瀚的宇宙,看到一颗星星死掉了,他会例行公事把它从恒星名单中除去。因为这类事情并不稀罕,在宇宙中每天都发生数百万次。但慢慢地,他们才意识到有些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2017年3月,在例行的夜空巡视中,美国亚利桑那大
期刊
普通人眼中的氢  地球上的氢  气球销售员卡尔从小就想成为一名探险家,去南美洲的“仙境瀑布”探险。但是直到78岁高龄,他才下定决心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他在自己的屋顶系上成千上万个五彩缤纷的氢气球,飞向梦想中的“仙境瀑布”……  这是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的故事,气球之所以能升到高空,是因为里面填充的氢气密度远小于空气。空气中的氢气是很少的,那我们是怎么发现它的呢?  400多年前,好多医生就在无意
期刊
在恐龙进化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是:为什么水生恐龙如此罕见?虽然我们知道鱼龙、蛇颈龙和沧龙都生活在水中,但根据它们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严格说来都不属于恐龙,只能算恐龙的近亲。因此水生恐龙为什么如此罕见,是古生物学家一直想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2014年,根据最新出土的化石,一种叫棘龙的恐龙引起古生物学家的注意。这种动物具有类似现代滨鸟的蹼足,脚趾长而扁平。科学家推测,这种恐龙恐怕生活在水中。如果真是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