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孝纪 湖南永兴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东丽杯”孙犁散文奖获得者。近年致力于以故乡八公分村为南方乡村样本,进行系列散文写作,单篇作品散见《福建文学》《湖南文学》《少年文艺》《江河文学》《山东文学》等文学期刊。出版“八公分系列”散文集《晴耕雨读·江南旧物》《老去的村庄》《八公分的味道》《八公分的时光》等。
  那时盛夏之夜的天空多么蓝啊!蓝得像一尘不染的透明玻璃,深不可测。
  坐在青石板巷子里,我们常仰着小脑袋,看那黑瓦的屋檐上高远晶亮的繁星一闪一闪,充满了好奇。那首童谣情不自禁从稚嫩的童声里蹦出来:“青石板,钉麻钉。钉得清,数不清。”清凉夜风中,如吟如唱、反反复复。其实,数不清的何止是满天的星星?这些与我们日夜相伴,犹如蓝空般干净光亮的青石板,谁又能数得清?
  村庄坐西朝东,建筑在山脚下几级台地之上。毎一座青砖黑瓦的老屋四周都镶嵌了或宽或仄的青石板,形成纵横交错的青石板巷子,有主巷,有支巷。主巷宽,成列,共五条,由村前直通山脚,在每级台地交接处砌有台阶。一条水圳并一條石板路从南结伴而来,穿过村前,与一条条主巷交汇。水流平缓清澈,倒映着天空、屋墙、屋垛、鸡、鸭、狗、牛和石板路上的行人;倒映着石板路外沿池塘岸上高大的柏树、苦楝、杨树和乌桕。主巷两侧各伸展数条支巷,是前后两排房屋之间的通道。两条主巷之间,通常是两幢比邻的大厅屋,由此形成规整的村庄主体。村庄的南北两侧是杂房、臼屋、牛栏、猪栏、茅厕、晒坪。村北边规模宏大的宗祠,是村庄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旧时读私塾的地方。再远一点,穿过田野,在绕村而过的河流上游和下游石坝处,分别是磨坊和榨油坊。照现代村镇规划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布局紧凑,功能分区合理,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和水利条件。
  青石板巷子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沿着前一排房屋的后墙是石砌的雨水小明沟,两三个拳头的宽度。沟里常年潮湿,泥土乌黑。夏秋间我们自制鱼竿,到村前小河钓鱼,事先拿了二齿小锄,到这些明沟里挖蚯蚓。蚯蚓特别多,尤其是那种乌黑发亮灵活爱跳的,我们叫跳杆子,是最好的鱼饵。下大雨的日子,雨水哗哗,将石板巷子洗得干干净净。有时,我站在大门口,凝神看那一股股的雨水砸下来,像一根根白亮的绳索,连接瓦檐和石板,不停地在石板上砸开一朵朵酒盅状的水花,觉得十分有趣。石板上雨水漫漶,偶尔有戴着旧斗篷的老者趿着厚重的木屐踟蹰而过,声音清亮。小明沟集聚满满的雨水,带着无数的雨点和圈纹,速速流向主巷一侧的大明沟。这些大明沟,都与村前的水圳相连。这样,整个村庄的雨水都汇入了水圳,排向村外,最终流入江中。
  我是在学到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以后,才留意去观察石板巷子里那一串整齐的小石窝的。它们铺排在瓦檐之下,与檐槽对应,疏密有致,深浅不一,像酒盅、像笑涡,大雨停歇之后,还汪着一窝清水。我很惊讶,这雨水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在不为人察觉之间就在坚硬的青石板上打磨出了一眼眼光滑圆润的深坑来。
  晴朗的日子,石板巷青得发亮。人畜家禽来来往往、脚步杂沓,充满了乡村生活气息。在盛夏,这里更是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早晨巷子里南风吹拂,十分凉爽,太阳要到大上午才照得到青石板。这段时间,不少男孩女孩或坐或躺、或追或跑、或跳或踢,在石板上玩着种种游戏:用石子画棋盘,下围棋、下皇帝棋;踢铜钱鸡毛毽子,比谁踢得高、踢得久、踢得花样百出;把每块石板当作一间屋,玩跳房;折一把小叶蕨的紫红的圆杆,玩打叉……
  正午太阳如火,青石板晒得晃眼,光着脚走在上面就像踩上了烙铁,烫得脚板心疼。这个时候,石板巷子里少了人迹,大人孩子全都窝在家里。吃过午饭后,或躺在竹睡椅上,或躺在床上流着涎水酣睡,远远近近的蝉鸣传来,村庄异常安静。石板巷里偶尔碎步跑过一只土狗,吊着长舌头,神色匆匆;或者突然冒出一两只探头探脑的母鸡公鸡,这里瞧瞧,那里睃睃……
  傍晚,青石板巷又恢复了喧闹。家家户户的大门口摆上了木脚盆,主妇们烧了温水,伺候光屁股的孩子们洗澡。挑夜水的、喂夜猪的、赶水鸭的、吆喝着找鸡的、扯着嗓子喊人的,声音嘈杂。石板上泼了水降温,很快就干爽了。长条凳矮板凳,一股脑搬了出来。熏蚊子的烟尘也陆续从各家门窗里涌出来,飘散在巷子里,呛得人流泪咳嗽,成群的蚊子顿时跑得无影无踪。大人孩子吃夜饭自然不愿意待在闷热的屋子里,石板巷成了各家的饭堂,星空底下,碗筷声叮叮当当。
  洗刷收拾停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坐在青石板巷子里歇凉,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大蒲扇。家长里短、天文地理、讲古说鬼,漫无边际。孩子们追逐笑闹,做游戏、唱童谣。这样热闹的场景要持续到月亮升得老高后才渐渐沉寂下来。
  冬天雪后结冰的早晨,青石板巷子则成了另一幅景象。巷子里铺着厚厚的白雪,像新弹的棉花被。瓦檐上悬挂着长长的雪杆,晶莹剔透,比镰刀把还粗。村庄变得无比安静明亮,如同进入了童话世界。我们总是迫不及待起床,在巷子里呼朋引伴地踩雪,留下无数凌乱的脚印。即便双手冻僵,也要举着长竹竿敲下几根雪杆,拿在手中玩耍,笑逐颜开。
  这样的雪天,村前的青石板路上总会有早起之人挑着谷箩,撒上谷壳。白色的背景之上有如描画了一条金黄的带子,近处通往老柏树下热气蒸腾的水井,远处通往村南村北的石桥……挑水的人,走路的人,踩着嚯嚯作响的粗糙谷壳,心里总会不由得充满感念。
其他文献
脚下踏实,行正走直。  各人做事,方式不一,观察所得,大伙儿喜欢骑牛找马。  牛性驯良,牛背安穩,是易骑动物。可惜,一般来说,走得慢。马胜在快,但难骑。  最理想是有牛有马,看心情和环境,替换坐骑。那可真是要快就快、要慢就慢了。  自己骑功要好,才能驾驭。千里马必有独特个性,功夫稍逊,就会让它抛下。幸运一点,也难免手损脚痛;不幸的,就此当下倒毙,一命呜呼。  还是先骑好牛,稳当。不过,千万不要惹出
不能忘记五年前的冬季,在故乡的竹林里见过的雾。  四伯家盖了新房,向阳面有几扇敞亮的大窗,窗外的小山坡上栽着竹。一阵风起,青葱葱的竹叶荡漾着,单是这样清爽的绿也足以悦目怡情,只是于我早已司空见惯。  那日中午,外面有人喧嚷,我無心小憩,索性在房内踱步。不经意间朝窗口瞥了一眼,目光竟像铁粉邂逅了磁石,再不能动弹。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竹林,仿佛无数琼脂碎玉在烈日下熔化。竹影中清凉些,它们便不再剧烈地燃烧
【人真不是个东西】  动物比人好,动物不打孩子,人常常打孩子。  人喂小鸭小鸡好玩,养大了杀了吃了。鸡鸭临死前被卡住脖子的时候,不信人和它有这种生死关系。  听说旧时候云南四川贵州的马帮,一两百匹驮马走在路上,其中一匹老马倒地不起时,马群就会仰天哀号。  想起这些事,我总是不好过。  我也是人啊!  【吃老本】  虫蛀于木里程碑,一鸟叩之。  虫于洞中问:“何事见教?”  鸟曰:“邀君郊游。”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我一直在寻找,并且想成为最特别的自己。  “你最想成为什么花?”放学回家的路上,友人冷不丁冒出这样一个问题。此刻,初夏午后的暖阳,正柔和明媚地倾泻下来,落在路旁的篱笆上,散发着慵懒温暖的味道。篱笆内的庭院中,花开灼灼,草木蒙茸。  她无疑问了我个措手不及。  我想成为什么花?又或是,什么花最特别?我望进庭院里,是娇丽活泼的蔷薇,还是清新淡雅的
敬笃 哲学硕士,诗人、批评人。作品散见于《诗刊》 《山东文学》《文学报》《诗探索》《延河》等近百家报刊。出版詩集《凋谢的孤独》,现专注于诗与哲学的研究。  新锐诗人:   读好诗,多读诗,用心走进诗歌的殿堂;与诗歌相伴,让诗歌滋养精神。
夏圣修 男,2006年9月生,山东泰安市人,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就读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文中学初三(五)班。已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校园文学》《中国未来文学家》《少年作家》《少年诗刊》《延河》《诗歌月刊》《海燕》等报刊发表诗歌80多首(篇);入选《全国中学生优秀诗歌作品选》《孩子们的诗》等六部诗集。  诗歌曾获第十一届“未来之星”全国青少年文学艺术创作征文二等奖、“全国首届童詩大赛”
我在野草遍地的背阴处挖了一上午的药。  当我顺着小路走到阳面的坡上时,瞬间被阳光包围,牵牛花摇曳着婀娜的身姿,云层如海。我放下小锄头,坐在青翠的草丛里,鸟雀从西边的树林里飞起时,阳光便在沟坡上追着蝴蝶和蒲公英跑,风一刮,阳光跑得就更欢。  当对岸的梁上传来牧羊人悠扬的歌声时,远山盖上金色的雾霭,白云袅袅而动,阳光柔柔软软,如同美丽的少女在沟里跳舞。那景象叫我感到安心,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阳光的力量。
茱莉亚·卡麦隆说,写作是一条通道,通往我们自身和真正的“我”。倘若能够准确地见证自己的生命与思想,在看到它、听到它的时候便将其记下,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正在见证某些更大的事物,而那远远大于初始的认知。  而写作课是为你服务,让你知道在这条通道里如何练习,如何行走。和大师们一起见证生活,学习写作。2019年第一课我们就和大家探讨有关写景的写作技巧之一。  “景色描写”和“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  如果“
萧伯纳  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被誉为“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與讽刺的语言大师”。有一次,萧伯纳在街上行走,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上,幸好并无大碍。肇事者急忙扶起他,连声抱歉。  萧伯纳拍拍屁股诙谐地说:“你的运气真不好,先生,如果你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是一个全身被幽默感充斥着的人。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见他衣着简朴,
临近晚上的时候,天空距离延绵起伏的山脉是那样贴近,草木闪耀着明朗翠绿的光影。牦牛散落在草坪上啃草,悠闲走动,徐徐微风轻拂着它们身上的毛发,使它们的眼眸也透着温和。孩童们在深草丛中玩耍,草梢上不时浮动着他们的嬉笑声。  我和珀萨走向浅草坪中休憩,远远看见草坪的尽头有三点影子晃动着朝巴乌牧圈走来,愈来愈近。原来是一个担着箩筐的外乡人。他个头高大,黑白相间的头发草样浓密,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衣服,一双糊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