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名词的[+内容]特征对句法结构的选择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uqiu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属性名词是指称事物和现象属性的名词。[+内容]特征是属性名词的属性值语义特征之一。受[+内容]特征制约,[+内容]义属性名词经常选择四种特殊句法结构:“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S主体+的+N属性+有+V属性值”、“V属性值+N属性”、“以+V属性值+为+N属性”。这四种句法结构都可以变换成“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结构,都可以看作是同一句法结构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变体。与此相对的是,[-内容]义属性名词往往不能进入上述句法结构。分析表明:特定的语义特征会选择特定的句法结构。
  关键词:属性名词;[+内容]特征;句法结构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2)01012505
  在词义语法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语义特征研究变得日趋重要。正如马庆株先生所说:“语义特征对语法结构分析和语义理解的意义已被注意,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语义特征分析成为语法语义研究的关键。” [1]
  这里所谓的语义特征,是指词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义成分,它属于“语义范畴”,是词汇研究和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语法学研究语义特征,重点在于“检验句法结构能否成立或者某些语义特征对形成句法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结构的语义之间的差异”[2]14。简言之,就是研究语义特征与分布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
  目前学界在这方面已作了诸多探索,已发现词汇语义特征对句法结构具有明显的决定作用[3],它会制约语言单位的句法位置[4],影响句法结构的肯定与否定[5]387,影响句法结构的成活[5]388,影响词组的移位形式[5]399,造成句法结构的性质变化等等[5]395。但是,学界在探索语义特征与分布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词的小类的语义特征对句法结构有何选择性,就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我们曾利用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The Lancaster Corpus of Mandarin Chinese,简称LCMC)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为现代汉语书面语通用型平衡语料库,由旅英学者肖忠华博士创建,容量100万词次。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相关网址:http://www.lancs.ac.uk/postgrad/xiaoz/lcmc.htm.,就属性名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结构的关系问题进行过研究。结果显示,词汇语义特征对句法结构有一定的选择性,特定的语义特征往往会选择特定的句法结构。本文以属性名词的[+内容]特征为例展开分析。
  一、属性名词的[+内容]特征
  宇宙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属性。属性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突破口,其数量不胜枚举,常见的有“性别”、“年龄”、“形状”、“味道”、“颜色”等。用来指称属性概念的名词即为属性名词。
  属性所依附的对象称为主体,比如“性别”、“年龄”以人为依附对象,那么,“人”就是它们的主体。同时,属性也有具体的情况,即属性值。属性值有三种:
  一种是性状值,是客观对象性质和状态的统称。比如脾气有好和坏,那么“好”和“坏”就是“脾气”的性状值。
  一种是数量值,是通过量词短语或数词等表现出来的可计算、可测量的特征。比如绳子的长度有三米,那么,“三米”就是“长度”的数量值。
  一种是内容值,是属性所涉及信息的具体解释。也可以说,如果属性所表示的概念是属概念,那么,其种概念就是内容。比如性别分男和女,“性别”是属概念,“男”和“女”就是种概念,就是“性别”的内容值。
  对于一个属性名词而言,如果它所指称的属性具有内容值,那么,这个属性名词就具有[+内容]特征,就是[+内容]义属性名词。相应地,所指称的属性仅具有性状值,这类属性名词就是[+性状]义属性名词属性名词所指称的属性都有性状值。所不同的是,有的属性除了性状值外,没有其他的属性值(如数量值或内容值),这样的属性名词才是本文所说的[+性状]义属性名词,如“品行”、“风度”、“胆量”等。;所指称的属性具有数量值,这类属性名词就是[+数量]义属性名词有时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将[+性状]义属性名词和[+数量]义属性名词合称为[-内容]义属性名词。。本文拟将三类属性名词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内容]义属性名词所选择的句法结构。
  本文的符号约定:
  N属性:属性名词;
  S主体:主体的语法形式;
  V属性值:属性值的语法形式。
  二、属性名词的[+内容]特征所选择的句法结构 我们共考察了233个属性名词,其中[+内容]义属性名词108个我们所考察的108个[+内容]义属性名词为:标准、差别、潮流2、成分1、成就、耻辱、出身2、次序、道理1、恩惠、反应2、反应5、范围1、方法、方面、分歧2、风气、感觉1、感情2、感想、根本、根据2、根源1、功夫2、功过、功劳、关键2、关系4、规律、过程、过失1、害处、核心、环节2、迹象、基础2、籍贯、见解、角度2、教训2、结构1、结果1、结局、界限1、借口、经验、景象、境地1、境界1、境界2、举动、诀窍、开端、来源、理想1、立场1、立场2、利弊、名称、命运2、目的、内容、前途、趋势、缺点、生命2、生肖、实质、嗜好、手段1、思想1、思想2、思想3、特征、头衔、途径、习惯2、想法、心意1、兴趣、形势2、姓名、性别、性格、性质、需要2、益处、意思1、意思2、意思6、因素1、因素2、印象、优点、预兆1、欲望、原因、缘分、愿望、责任、证据、职位、主意1、主意2、状态、姿势、宗旨、作风1。“成分1”表示该属性名词义位对应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成分”的第一个义项,其余依此类推。词条后无阿拉伯数字,则表示该词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只有一个义项。。通过归纳统计与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受[+内容]特征制约,这108个[+内容]义属性名词经常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句法结构中,而[+数量]义属性名词和仅具有[+性状]义属性名词则不能进入这些结构。这些句法结构归纳起来有四种:   (一)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
  [+内容]义属性名词经常选择判断句“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
  在该判断句中,“是”可以表明多种语义关系:等同关系、分类关系、存在关系、合适关系等[6]。在“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结构中,“是”代表等同关系,“是”前的“V属性值”代表其内容值的语法形式,“是”后的“N属性”代表[+内容]义属性名词,“V属性值”与“S主体+的+N属性”在概念外延上是等同的。请看:
  (1)我是唯物主义者,相信科学,生生死死是大自然的规律。(G41)“G41”表示语料出处,其中的字母“G”表示分库类型,“41”表示篇目代号。在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篇目代号与本文篇目之间经常是一对多的关系,直接注明篇目十分不便,所以,本文语料均采用“分库类型+篇目代号”的方式注明出处。更多详情请查询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相关说明。
  (2)勤奋是积累知识的根本。(F43)
  这两个例句中的“是”均表示等同关系。例(1)中的“规律”是[+内容]义属性名词,“生生死死”是内容值的语法形式,“生生死死”与“大自然的规律”之间外延相等。例(2)中的“根本”也是[+内容]义属性名词,“勤奋”是内容值的语法形式,“勤奋”与“积累知识的根本”之间外延相等。
  “是”代表等同关系,所以,这类由[+内容]义属性名词构成的“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可以变换成“S主体+的+N属性+是+V属性值” 结构。例(1)、例(2)都可以如此变换:
  例(1):生生死死是大自然的规律。
  →大自然的规律是生生死死。
  例(2):勤奋是积累知识的根本。
  →积累知识的根本是勤奋
  这类“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结构中的“是”可以用“成为”等替换。例如:
  (3)美容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段。(F10)
  例(3)中的属性名词是“手段”,“成为”与“是”一样,表示判断,“成为”前后的语言成分在概念外延上也是等同的。因此,例(3)可以替换成“是”字句:“美容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生活的一种艺术手段”。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属性容易描述形容,但是难以找出下位概念。比如,谈到某人的容貌、风度、胆量、品行,我们可以说某人容貌姣美、风度翩翩、胆量超群、品行端正,却说不出容貌、风度、胆量、品行等究竟是什么。可见,容貌、风度、胆量、品行这样的属性只有性状值,没有内容值。相应的属性名词也就不具备[+内容]特征,不是[+内容]义属性名词。在我们所考察过的属性名词中,类似的情况很多,它们一般也不能进入表示等同关系的“是”字句中。因此,下列句法结构往往是不成立的:
  ××是她的容貌/××是她的风度/××是她的胆量/××是她的品行
  [+数量]义属性名词可以进入表示等同关系的“S主体+的+N属性+是+V属性值”结构中,类似的例句很多,如“绳子的长度是三米”、“今天的温度是30℃”等。但这类结构变换成“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却不太自然,人们一般也不说“三米是绳子的长度”、“30℃是今天的温度”。在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数量]义属性名词进入“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结构的用例。
  (二)S主体+的+N属性+有+V属性值
  这一句法结构的特点是:
  1.其中的“有”表示“包括”
  如果一个名词是[+内容]义属性名词,其属性的内容值又有多个,那么,它就可能出现在“S主体+的+N属性+有+V属性值”结构中。这里的“有”表示“包括”[7]。例如:
  (4)发行优待券的方法有:一家商店独立发行,或是整个商店街共同发行。(E14)
  (5)研究人员在从事一项科研题目时,总会使选题范围连续扩大,其途径有:1.从实验中的意外现象选题在研究工作的实践中……(J62)
  例(4)中的“方法”是[+内容]义属性名词,其属性共有两个内容值:“一家商店独立发行”和“整个商店街共同发行”,“有”在这里表示“包括”。例(5)中的“途径”是[+内容]义属性名词,其属性的内容值也有多个,“有”在结构中也表示“包括”。
  在“S主体+的+N属性+有+V属性值”结构中,“有”表示“包括”,它前后的语言成分概念外延不一定等同,所以,不能随意换位。
  2.当内容值全部列出时,在“有”与“V属性值”之间,可以添加数量短语
  (6)物质刺激的结果有两个:一是继续努力学习,二是把学习当成向父母要求物质享受的资本。(E21)
  例(6)中的“结果”是[+内容]义属性名词,其内容值“继续努力学习”、“把学习当成向父母要求物质享受的资本”已全部列出,因此“有”后可以添加数量短语“两个”对内容值进行概括。
  利用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我们也统计了[+数量]义属性名词和仅具有[+性状]特征的属性名词所选择的句法结构。统计结果为:这两类属性名词选择“S主体+的+N属性+有+V属性值”结构的数量为零。可见,表示“包括”的“有”字句是[+内容]义属性名词所选择的一种特殊句法结构。
  (三)V属性值+N属性
  [+内容]义属性名词可以与其内容值的语法形式组成“V属性值+N属性”结构。例如:
  (7)如果没有编辑通过编辑手段使作者的著作物成为出版物,读者没有了阅读对象。(J39)
  (8)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这两句句子结构大不相同。(E19)
  例(7)、例(8)中的“手段”、“角度”都是[+内容]义属性名词,其组合对象“编辑”、“现代语言学”为“V属性值”,表示属性的内容值。
  [+数量]义属性名词与其数量值语法形式一般不能构成“V属性值+N属性”句法结构,“三米长”、“两米宽”、“四米高”等说法例外。仅具有[+性状]特征的属性名词与其性状值语法形式有时可以构成“V属性值+N属性”结构,形成“倔强脾气”、“好质量” 等说法,但这类“V属性值+N属性”结构中间除了插入“的”之外,一般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与此相比,由[+内容]义属性名词与其内容值语法形式构成的“V属性值+N属性”有一个特点,即除了“的”之外,中间还可以插入别的成分。
  第一,中间可以插入“这一”。
  “V属性值+N属性”结构中还可以插入“这一”,用来复指属性的内容值。以例(7)、例(8)中的“编辑手段”、“现代语言学角度”为例,它们中间都可以插入“这一”。请看:
  编辑手段
  →编辑这一手段
  现代语言学角度
  →现代语言学这一角度
  这些变换都可以成立。“这一”分别复指“编辑”、“现代语言学”。再如:
  (9)汉语在音义结合这一方面当然也带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它自己的特殊组合。(J57)
  (10)(外交官)强调联合监测既能真正体现增进东西方信任这一宗旨,又可节省资金、人力和设备。(B06)
  例(9)中的属性名词是“方面”,“这一”复指“音义结合”,例(10)中的属性名词是“宗旨”,“这一”复指“增进东西方信任”。
  第二,中间可以插入数量短语。
  “V属性值+N属性”结构中还可以添加数量短语,表示属性内容值的数量前提条件是“V属性值”中没有数量短语。。例如:
  (11)世上哲学一般将世界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D16)
  例(11)中的“方面”是[+内容]义属性名词,“V属性值”为“物质与精神”。“物质与精神”后面添加了数量短语“两个”,作用是对“物质与精神”进行概括。
  第三,中间可以插入“等”。
  “V属性值+N属性”结构中还可以插入“等”,表示属性的内容值并没有全部列举出来。例如:
  (12)多少世纪以来,人类通过人工选择、杂交育种等方法,培育出许许多多集父母本的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生物新品种。(J19)
  (13)绿黄色蔬菜中除含胡萝卜素外,还含有维生素Cx、B2x,矿物质钙、铁等成分,是人类蔬菜的主食。(E25)
  (14)因兴建水利水电工程征地造成的多余劳动力,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单位,通过发展农副业生产和举办乡(镇)村企业等途径进行安置。(H21)
  例(12)至例(14)中的属性名词“方法”、“成分”、“途径”都有多个“V属性值”,它们的前面插入“等”,表示属性的内容值为不完全列举。例(12)中的“等”表示除了“人工选择、杂交育种”之外,还有别的方法;例(13)中的“等”表示除了“维生素Cx、B2x,矿物质钙、铁”之外,还有别的成分;例(14)中的“等”表示除了“发展农副业生产、举办乡(镇)村企业”之外,还有别的途径。
  “等”与数量短语可以同时使用。例如:
  (15)调查的内容包括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性知识来源、性观念、夫妻关系、计划生育和性犯罪等6个方面。(F28)
  例(15)中的“等”表示内容值为不完全列举,“6个”表示内容值的数量。
  “等”后还可以添加修饰语,对属性的性状进行限定说明。例如:
  (16)牙釉质主要由磷酸钙等无机成分构成。(F31)
  在例(16)中,“等”的出现表示牙釉质中除了“磷酸钙”之外,还有别的成分。“无机”一词用来对“成分”的性质进行说明。
  (四)以+V属性值+为+N属性
  “以××为××”也是一种表示判断的固定格式,它可以连接[+内容]义属性名词与其内容值的语法形式。这种结构可以当“是”字句来理解。例如:
  (17)课文的理解需要以句子理解为基础,但又比句子理解高出一个层次。(J23)
  (18)我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为目的,从社会科学角度对人的本质下的最为精辟的定义。(D16)
  例(17)中的属性名词为“基础”,“V属性值”为“句子理解”,“以句子理解为基础”可以理解为“基础是句子理解”。例(18)中的属性名词为“目的”,“V属性值”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为目的”可以理解为“目的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前文我们列举过一些[-内容]义属性名词,如“容貌”、“气质”、“胆量”、“品行”、“长度”、“面积”、“温度”等,它们一般不能进入“以××为××”结构,因此,不会出现下列说法:
  以××为容貌/以××为气质/以××为胆量/以××为品行。
  三、结 语
  根据属性名词所指称的属性具有何种属性值,我们把属性名词分为三类:[+内容]义属性名词、[+性状]义属性名词、[+数量]义属性名词。语料分析发现,[+内容]义属性名词倾向于选择四种句法结构:“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S主体+的+N属性+有+V属性值”、“V属性值+N属性”、“以+V属性值+为+N属性”。相比较而言,[+性状]义属性名词、[+数量]义属性名词一般不会出现在这些句法结构中。
  [+内容]义属性名词所选择的这四种句法结构看似各不相同,实则可以进行同样的转换,它们都可以变换成“S主体+的+N属性+是+V属性值”或“V属性值+是+S主体+的+N属性”结构,都可以看作是同一句法结构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变体。由此可见,词的小类的语义特征与其分布特征之间确实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探讨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一项根本任务。而研究词的语义特征,又是探究形式与意义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语义特征研究具有重要语义,目前已成为学界的一种共识。但从实践方面来看,“语义特征的研究无论从范围上还是从深度上都还处于起步的阶段”[2]20,很多环节甚至十分薄弱,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从具体的词的小类入手,探讨特定的语义特征与分布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为语义特征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参考文献:
  [1] 马庆株.试谈语义特征的提取[M]//忧乐斋文存——马庆株自选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50.
  [2] 税昌锡,邵敬敏.论语义特征的语法分类[J].汉语学习,2006(1).
  [3] 赵世举.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176.
  [4] 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次序[M]//忧乐斋文存——马庆株自选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243.
  [5] 沈阳,陆俭明.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石毓智.语法的概念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94296.
  [7] 刘月华,潘文娱,故韦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696.
其他文献
眼球钝挫伤中拳击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致伤原因之一,近年来拳击致伤眼球的病人明显增多,现将我科1995~2000年所收治的58例患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e hemiation,LDH)的发生率占所有门诊腰腿痛患者的15%,本病除少数需要手术治疗外,大部分采用非手术治疗,其方法较多,但各有利弊,而应用胶原酶治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免疫异常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现将我科近10年收治的7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