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药理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anif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药理作用。
  方法:本次临床观察选择1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性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药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515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316-01
  黄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黄芪提取物制成的中药制剂,该药物具有缓解细胞自由基损伤,提高免疫能力,抗菌、抗病毒、调节糖代谢,降低血压,避免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状态,扩张肾血管和管状血管,以及保护心肌功能等作用,因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次临床观察就对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观察选择100例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63例男性,3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7岁至82岁之间,平均(71.2±6.5)岁。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下述纳入标准:①无糖尿病、哮喘、肾功能障碍等系统性疾病,以及黄芪制剂禁忌症;②心肌酶学指标正常;③心绞痛发作时未见Q波坏死性改变,以及ST-T缺血性改变;④心绞痛发病持续时间在15min以上;⑤心绞痛症状持续加重,发作频繁。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治疗前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对象均接受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基础性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具体方法:每天1次,泵注30ml黄芪注射液(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公司)与20ml葡萄糖注射液制成的混合溶液,连续治疗10d为一个疗程[1]。
  1.3疗效评定依据。显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倒置T波恢复直立,ST段下移恢复超过50%,胸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倒置T波恢复直立或变浅,ST段明显回升,胸痛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指患者药物治疗后,缺血和心电图改变未见恢复,且胸痛症状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2]。
  1.4统计学分析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且变化较快,若患者心血管支路得不到有效清除,则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进而威胁患者生命。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其发病次数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冠状动脉症状会逐步改善。黄芪注射液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药物,其主要成分为中药黄芪提取物,属于一种灭菌水溶液。黄芪注射液具有避免新斑块和血栓形成,增强固化稳定作用,降低血清中脂质类过氧化物水平,增强SOD活性,防止血小板聚集,抑制5-羟色胺的合成与释放,减轻血小板活化程度,改善微循环,扩张外周围血管和冠状血管。中药黄芪提取物的多糖网状结构有助于患者心肌细胞的保护以及血液流变性改善,同时能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心肌收缩力,达到正性肌力作用,疏通破损的血管,加快破损斑块修复速度,改善吞噬功能。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总有效率能够达到96%以上,而接受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其总有效率仅为56%,且有助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晓怀,潘文,康开彪等.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西都中医药,2013,26(10):61-62
  [2]麦丽莎,蒋颖,丘彬彬.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内科,2012,7(4):339-340
  [3]崔然,夏昆,时萍等.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会2012,31(1): 14-1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式激光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32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改良式激光微创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方法。  结果:实验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应用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急诊外伤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外伤的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同时施以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对临床综合护理的满意率为85.7%,对照组34例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率为56.1%,两组数据有可比性(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情况。  方法:对医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72例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回顾。  结果:本组患者在舒适护理的手术护理中,心理、生理两方面都有改善,因为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心率过快、血压升高等情况明显减少;手术过程中也避免了由于压力引发的寒战、循环淤滞以及神经损伤的症状;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满意度高达98.7%。  结论: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满足当前的护理要求,护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护理的优质性,所以采用优质护理针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有效研究值得重视,本文主要对优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进行研究为实现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下面将会对优质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问题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间行系统的护理 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电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患者4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及焦虑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及膀胱痉挛程度比较,观察组焦虑发生率及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对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对112例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分析在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护理资料等信息。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经验,分析护理方法。  结果:治疗组中的5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愈46例(占总数的82%),好转10例(占总数的18%),对照组治愈25例(占总数的45%),好
期刊
摘要:目的:对目标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康复训练中分别给予目标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阶段膝关节HSS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明显优于大于参考组(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的听诊器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  方法:对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室15名护理人员的使用听诊器的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护理人员的听诊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临床中医生与高年资护士指导占有比较少的一部分,工作之后获得听诊知识的较少;听诊器使用情况效率偏低,普遍不够重视。  结论:听诊,作为医护人员,是其检查和诊断的基本技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治疗不寐疗效。  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舒乐安定片,2mg/次,1次/d,入睡前30min口服。治疗组60例中医口服中药、针灸及心理、气功及推拿治疗。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痊愈37例,显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