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翻译在教学与测试中的地位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训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需要重新得到认识。在当今对大学生英语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教师的教学工作应避免跟风、引起不良影响。翻译训练虽然不能成为英语教学的主导内容,但也需要逐渐地系统化,使之成为优化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关键词 :语言能力 ;跨文化交际 ;思维转换 ;教学辅助手段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06-0013-4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translation skills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es needs to be reiterated. In face of the many demands modern society places upon graduate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at the forefront of ensuring the preparedness of students for the modern workplace. Although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not assume a domin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it needs gradual systemization to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Key words: capacity for language,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the switch in one's mode of thinking, assisting means of teaching
  
  1.引言
  
  提到大学英语教学,我们不禁首先要面对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就是培养目标这个问题。到底我们需要的是有综合英语语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具有应试能力而缺乏交流能力的人呢?答案当然是前者。而翻译到底在培养综合英语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2.语言能力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根据Bachman对语言能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大学英语教学所应涉及的方面。以下是语言能力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关系码:(见下页)
  在英语学习快餐化的今天,由于侧重于大量信息的吸收,似乎不得不牺牲某些语言能力的培养。比如语用能力,尤其把对社会语言能力的培养抛开得很远了。如今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即成绩好而运用能力差,渐渐偏离了大学英语培养的目标。如今的大学生普遍阅读能力很强、知识面较广,记忆中储存7000-8000个英语单词的非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绝不在少数,更不用说打算考托福、GRE或雅思的本科毕业生了。而被牺牲了的语言能力一般而言也就是准确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了。翻译在培养语用能力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翻译训练(并非翻译教学法)包括笔译与口译,又可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所有这些翻译训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准确地理解所接触的语言现象,能够准确、顺畅地用英语表达我们的思想。
  其次,学生的交际能力主要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在汉语和英语词汇的意义、词形和命名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要准确把握外语中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的含义,除了解释字面和具体语境中的所指意义外,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中该词或句的一般意义。举个例子,比如在和外国朋友交谈时,有这样的对话:
  中国主人——“How old is your son?”
  外国客人——“He is 10.”
  中国主人——“So is my son. He is burdened with much homework everyday. Young people are really intellectually challenged.”
  中国主人本想说年轻人都面临知识的挑战,而英语中“intellectually challenged”的意思是智商低下。因此会让客人比较尴尬。而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训练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跨文化意识形成的作用。翻译活动促使学生对目的语的文化进行较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无形中也就促进了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再者,我们从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转换活动来看,翻译活动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中英文之间思维的转换问题。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对于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基本上是用母语来进行思维的。如果需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把英语所要表达的思想完整理解,这种思维的转换是必须的。教学中翻译的训练可以使这两种思维的转换逐渐变得自如、迅速,乃至可以把这种过程缩短得使人不仔细听都难以觉察。但是,我们不能主观地认为外语可以与思维直接建立联系而不通过思维的转换。课堂中逼迫学生用英语思考,企图把翻译练习完全抛弃的做法是唯心的。比较教学法在这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根据巴甫洛夫的学说,母语是原有的早已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而学习外语是建立一套新的第二信号系统。母语能起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而且有强大的保守性。翻译训练活动可以算做是一种自觉地防止母语这个原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对英语这种新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负迁移作用。因此比较教学法认为翻译是外语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此外,应试能力也会随之大幅提高。翻译练习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意味着应试能力就会受到影响。翻译活动涉及到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促进应试能力中的词汇能力、语言结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由于翻译涉及到中英两种思维的转换,它甚至可以起到促进母语水平的作用。
  
  


  3. 近年来,翻译在教学与测试中逐渐萎缩的现象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要讲的测试是专门针对作为教学手段的成绩测试。像作为国际或国内大型的语言水平测试,由于评分标准很难把握以及大量的阅卷工作使得翻译一向很难列入其中。教学过程中以及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翻译练习逐渐被遗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大型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大型考试基本不涉及翻译。国际型的大规模考试,如托福,雅思等等根本没有翻译试题。国内大规模的水平考试,如四、六级考试中翻译只占极小的分量。在全国四级考试中,翻译、简答和完形填空是以交替出现的形式表现的,出现时也只占10%。而六级考试中是没有翻译题的。这些考试都在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方向。什么对学生获得各种英语证书有用,大学英语就教什么。有的大学外语教学部门在二年级的教学中,会用去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会战四、六级考试题、迎接考试,根本没有时间顾及翻译训练。不过,目前全国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初步方案中出现了要适当加入翻译试题的内容。这一点也正说明了教育权威部门对翻译重要性认识的回归。
  2)评分标准难以控制。即使在学校的期中、期末成绩测试考试中,翻译也很难觅到踪影。大学一年级的各种测试中还能见到句子翻译,而到了二年级就几乎没有了。其标准的主观性是主要的原因。同一个翻译遇到不同的阅卷人,成绩可能会有很大的出入。就算是同一个阅卷人,因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时间,给出的成绩也许就有不小的差异。一般来说,为了实现成绩的客观、公平,大部分的学校还是主张以客观题为主。
  3)巨大的工作量使得翻译越发成为一种奢侈的语言训练项目。翻译的课堂练习与评价以及学期考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目前高校的生源扩招,规模的扩大都使现有的师资捉襟见肘。面对五六十人的课堂,有的甚至出现了两个班一起上英语课的现象,导致教师很难为学生提供细致的、全面的指导。考试阅卷的大量工作也迫使卷面大部分都改为可以用计算机阅卷的客观题。
  4)新教学法的影响。近年来对传统教学法,尤其是翻译教学法的批判,使得许多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谈翻译色变,避之尤恐不及。翻译这种必要的训练形式也就逐渐被冷落。直接教学法、听说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以及暗示法等教学法的传入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朝气蓬勃的景象。中国人的整体英语水平迅速地得到了提高。但任何事物都会有其优缺点。事情走到极端就会暴露一些缺陷。为了使教学效果趋于完善,各种教学方法应该互相补充,而不是顾此失彼。虽然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练习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它不能喧宾夺主代替其它的英语教学形式,但也不应被视为可有可无。过去单纯的句子翻译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的学习需要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学习也应该拥有科学的翻译训练体系。只有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完善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中的翻译练习与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课程有着不同的目标,因此,我们不能依照翻译教学的标准订立翻译练习的教学标准。翻译练习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为了使学生能在高水平中运用这种语言,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学好英语。翻译练习应该至少遵循以下的原则:
  1)经常性与系统性。翻译作为教学手段一定要不间断的进行。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教学效果就会前功尽弃。翻译材料的选材要有系统性,成为一个难度由浅入深、与所学教材互相协调、适合大学生需要的体系。
  2)素材选择要注重实用性、知识性。翻译练习不应是不自然的语言。那样的翻译不如不做。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处,很大程度在于教材中原有的单纯的语言操练已经被实用性和具有知识性的内容所代替。自然而然,翻译的选材也要注意这一原则。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负责是决定翻译练习的价值高低的关键因素。
  3)趣味性。上课可以称为一门艺术。素材形式要活泼多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比如可以选择有趣的故事、电影片段、新闻、电视访谈对话、家庭生活实录。
  4)综合性。因为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译与口译,英译汉与汉译英可能会不期而遇,要接触的英语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有百科知识,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因此翻译训练应该注重综合性。翻译训练的类型与内容都应该尽可能丰富多样。
  5)跨文化性。必须有意识的选择能够培养交际能力的素材,要选择文化特征较强的材料。强烈的文化差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也可以刺激思维,提高能力。
  6)手段的多样性。打破传统的方式,引入多媒体教学甚至网络教学。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英语内容,保持与世界的最新接触。这样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效果,又可以增长知识。
  7)赋予一定的理论性。未经训练的翻译,不仅英语表达准确度不够,而且译出的汉语水准也颇为欠缺。为了提高翻译的水平,使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摆脱生涩的英语和生涩的汉语,可以适度借鉴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的理论。
  
  4.结语
  
  只要提高对翻译练习的认识,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就会出现新的,可喜的变化。
其他文献
摘要:口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直接用于口语学习过程的策略。听说结合,以听带说的口语训练策略能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激励教育的口语训练策略能使学生不断地自我修正,体会到逐渐提高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教师监控与学生交流合作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能鼓励学生在交流后反思自己的言语行为。教师应在重视口语学习过程中采用多元化评价。  关键词:口语学习策略;训练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英语中动词的主动形式与被动形式的运用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英语考试的考点,并出现于各种考试题型中。本文根据学生在运用动词主被动形式时常出现的混淆及常遇的困惑,分别从谓语和非谓语动词所充当的句子成分等方面简明地阐述了英语动词主被动形式的基本用法,中英文主被动形式表达的差异以及英语中动词主被动形式的一些特殊的用法和句式。在全国各地的英语高考试卷中,语态和非谓语动词所占的分数比值大,可见动词形式
期刊
摘要:本文以英国现代诗人迪伦·托马斯的名诗“A Grief Ago”为例,谈谈英诗语言中的“偏离”现象。所谓“偏离”现象就是指诗人在使用语言表达时,离开了人们所习惯的正常思维轨迹,从而将读者引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以期在读者心目中产生一种新鲜、奇特的语言修辞效果。  关键词:英诗;语言;偏离  [中图分类号] 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09-004
期刊
摘 要: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作为不同的翻译类型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从翻译活动的本质入手,论述了科技翻译与文学翻译在文体特点方面的对立及文体交错带来的渗透,深入阐述了两者的差异与关联,并提出翻译工作者如何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进一步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把握不同文体翻译的贯通。  关键词:文体;翻译;标准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1
期刊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中西方民族的文化语义不尽相同。文章从语用学、翻译学、国俗语义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语言符号与文化语义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文化语义是语言背后的语言,不可掉以轻心。  关键词 :语言;文化语义;认知文化图式;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09-0053-4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教学模拟访谈,旨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模拟访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 要: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在近几年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根据笔者亲自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对第六次大提速后开通的新型高速列车——“和谐号”动车组上标示语的大量英译失误进行了实例分析,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关键词:动车组;标示语;误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 10-0063-4  Abst
期刊
摘要:目前,在我国,培养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其教学模式改革正从原来强调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能力(听)为主,逐步过渡到培养获取信息能力与使用信息能力(听和说)并重的模式。此文着重探讨了信息迁移技巧在听、说教学活动的三种应用模式及最适合使用信息迁移技巧的语言材料类型,为广大英语教师、教材编写工作者、教学软件设计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迁移技巧 ;听说 ;应用模式  [中图
期刊
摘要:对风格的不同定义引出不同的风格翻译理论,而以语义分析和关联理论为切入点来探讨风格的可译性问题,为风格翻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统一的理论框架,建构了能解释此翻译现象并指导其实践的理论模式。同时对关联翻译现存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 :风格翻译;风格的物质要素;风格的精神要素;语义分析;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6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技能课程。在阅读教学的方法上,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虽然有它的优点,但根据阅读也是一种交际的特点,此法并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本文用实证的方法,证明在英语阅读课中运用任务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 ;任务学习法 ;综合英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