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提出采用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当前行业背景进行专业设计,有效凸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构建可行的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实施路径。
  【关键词】中职教育 药剂专业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标准也需要相应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明确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职业院校是国家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的技术型和应用型基础人才,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刻领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并积极将其融入中职教育课程与教学模式当中,做到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技能、强化综合素质。
  一、当前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一)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
  传统中职药剂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内容涉及较广,却没有重视专业岗位实际需求和职业操作技能与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过度强调理论性,而整体实践性水平相对较薄弱,导致很多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应对实际的需要,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专业教学模式忽略技能培养
  从中职药剂专业教学模式这一层面分析,传统教学模式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将实践教学作为辅助,忽略了技能的培养。虽然设置了实训课程,但学时和整体的考核标准并不统一,也没有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沒有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中职药剂专业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仍有所欠缺。由此可见,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往往只是重视学科本位,却没有结合能力本位。
  (三)学生考核评价不能体现实践能力
  目前对中职药剂学专业学生的学业考核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仍然沿用传统的笔试考核,考核内容较为狭窄,而且评价结果并不客观,所呈现的仍然为理论水平考评,在实践能力方面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掌握程度,极不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构建可行的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一)依据政策保障
  教育部所发布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出:“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核心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创新。”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也指出了专业优化方向:“以产业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进行专业课程和教材以及教学模式的动态更新,使其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多元化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局面。”由此可见,中职药剂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目标之一。
  (二)借鉴现有研究成果
  构建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加强国内相关教育实践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分析。不难看出,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所遵循的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从教育特色角度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所研发和应用的新模式。另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例如古代职业教育当中的学徒制,其关注的是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而近代实业教育中也强调工学并进。所以,通过将国内外工学结合的经验与成果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构建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与教学模式,有着较高的可行性。
  (三)满足人才培养标准要求
  当前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很多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并不符合各企业的实际岗位要求,这就要求当前中职药剂专业必须积极构建与实际岗位需求相匹配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尤其是当前中职药剂专业就业岗位和整体发展已经逐渐多元化,岗位设置更加细化。所以,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创新,能够有效培养综合执业能力较强的学生,满足当前医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确立教学目标
  从中职药剂专业就业角度,要求学校重点培养学生执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才能够确保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并以此作为中职药剂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优秀人才。在设立中职药剂专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执业岗位研判的准确性和与专业设置的契合性,要紧密结合医药行业发展需要和市场实际需求,分析医药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和相关岗位专业标准,将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分解为若干个综合能力,以此作为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依据。
  (二)科学确立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要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内容,校内校外共同设立课程体系,借助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课程板块,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础操作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岗位实际实践课程,并以此为出发点,逐渐凸显中职药剂专业教学模式的特色,打造“1+X”型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专业设置的目标和核心课程、师资力量、实训与质量控制为核心,并根据不同岗位进行专业重点培养,改进与完善课程体系各环节,以原有课程体系为基础,针对课程内容、课程衔接进行深入探索,确立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创新
  中职药剂专业应以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一方面,要积极组建以“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为主要核心的课程开发团队;另一方面,不但要结合当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进行改进,还要以执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以工作过程为中心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将整个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并形成一套完整且系统的全新课程内容体系,通过课程教学、环境熏陶、情景体验、校内外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课程开发创新。   (四)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前提,构建多元教学模式
  要不断融合更多、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重组,使其形成符合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与教学模式实际要求的新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个性需求,需要教师掌握多元化教学模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例如结合微课运用或项目主题讨论,进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自由沟通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构建科学考核方式
  要以能力为本位,就必须充分掌握学情,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考评,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评价,尤其要重视对学生每一学习阶段的动机、态度、活动、技能水平与操作能力的评价,改变传统笔试模式,优化并完善多样化评价模式,以此实现对专业能力、执业素养的全方位考核。例如临时测评、课堂抽检考评、项目小组分工考评、主题实践课程模拟岗位考评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动态。
  总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和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前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与人才培养标准的需求。中职药剂专业必须积极借鉴国内外教学模式创新的经验,深刻理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内涵,针对当前课程与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工学结合课程与教学模式,为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丽娅.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的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
  [2]唐莹翠.“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中药药剂学》教学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20(5).
  [3]何耀濤.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9(1).
  [4]林婷.中职药剂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的研讨[J].化工管理,2020(32).
  [5]邢宇.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的探讨[J].商讯,2018(20).
  [6]杨柏.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9).
  [7]刘博.中职护理专业教育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4).
  [8]周娜.关于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人文之友,2018(11).
  【作者简介】姚勇志(1974— ),男,广西贺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改革。
  (责编 施 木)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是我国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的子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专业由此孕育而生,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专业是涉及冶金、环境、材料、化工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专业,由于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性和专业的新颖性,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技术专业现存在诸多问题:对专业的理解不够透彻、专业调研不够广泛、师资队伍专业背景单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文章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摘 要:高等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人才强调德为先,立德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专业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建设中值得探讨的新课题。针对网络工程专业,我们提出了以专业建设为依托,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载体,融入人文思政元素,探索“创新创业+思政” 协同育人的专业建设模式,实践中成效显著。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加之新冠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金融学的学习尤其是金融英語学习的重要性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日常金融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成为了金融英语教学的关键。金融英语是以金融学为讲授内容、以英语为载体的一门综合型课程。通过对金融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梳理,对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采取实验教学、严格考核、综合作
摘 要: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党支部重对上负责轻对下服务,重工作任务轻人文关怀,重教育形式轻实际效果等。高校基层党支部的设置形式在建设和发展上各有利弊,学生支部培养周期短,传承性弱,教工支部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高,但教育活动形式单一、积极性欠缺,本着互补双方优势的目的,特提出在专业基础上纵向梯式建立“本-硕-博-师”支部。此模式的探索旨在激励师生党员的学习热情,提升支部的组织力,做到“
摘 要: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校材料类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借助金陵科技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及实践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与实践相结合,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保障,切实保障实验室师生安全。  关键词:材料类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危险化学品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文章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电路理论课程教学,结合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际,讨论了电路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分别从英文教材编写、实验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等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电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电路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路理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
本文从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以及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阐述在柳州市技工学校汽车驾驶专业“两后生”中期职业技能培训中开设选修课的实践研究,提出在“两后生”
【摘 要】本文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分析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论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做法,提出深入讲解基础知识、创造自主学习机会、强化学生信息能力、设计课堂实践任务、培养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等策略,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培养策略  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
本文阐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校企“双元制”育人模式的核心要义,论述在校企“双元制”育人模式下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路径:在专业教学中内化学生的工匠精
【摘 要】本文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现状,阐述当前医学检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学科发展趋势,依据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以校院深度融合为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医教协同,就在临床”的“实境训教”模式为手段、人才质量监控考评系统为保障和“实习—就业”一体的多元化实习就业模式为导向的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提升检验专业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