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士消失不见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子是个喜欢跟人争吵的人。墨子对保皇的孔子、消极的老子以及法家思想,都极力口诛笔伐,不停地大骂。
  墨子“尚同”,主张没有等级,反对孔子的极力维护旧有等级,也就是反对保皇。他说,我们工人虽然出身不高(墨子是工人阶级出身),但一样也有贤人,应该让这样的贤人主宰天下,也就是人人可以为皇(为此墨子不惜杜撰了尧舜把王位禅让给贤人的故事)。或者退而求其次,墨子主张组成联合政府,让贤人参政议政,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这就否定了孔子的血统观以及国君一族至高无上观。
  那么,布衣参政以后,要把国家建设成什么样呢?墨子的最高纲领,凝结为两个字“尚同”,就是搞大同社会: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等级差异,人人相爱,社会大同,每个人都把别人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别人的身体当成自己的身体。
  墨子批完了孔子的保皇思想,又狠狠批判了孔子那一套礼,斥责孔子的礼乐奢侈而无用。孔子要求厚葬,守丧三年,期间什么都不能干,墨子骂这种礼仪是对社会财富的白白浪费。于是墨子有必要提倡艰苦朴素、刻苦自励,苦行自虐:住茅草房,吃剩饭剩菜,穿破烂衣裳,背着行李光脚走路,拒绝打出租车。
  墨子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他吃饭用的是难看的陶碗,碗里没肉,都是藜藿(当时的蔬菜,大约是蒿子秆),而且食求无饱。住三尺高的黑乎乎的茅草房,不穿丝绸,穿葛衣鹿裘,粗衣草鞋,日夜劳作不休,总之,向丐帮的“污衣派”看齐就是了。他还杜绝七情六欲,好吃的不要,好闻的不要,好看的不要,好摸的更不要,不许听音乐,反对礼仪,反对形形色色的奢侈,进而反对艺术(因为艺术往往也是奢侈的,雕刻、建筑、芭蕾舞、美术、煎炙烹调、青铜器、玉器、高台华榭,这都是奢侈的)。
  当听说鲁班为楚国制造攻城云梯后,和平主义者墨子前去与他斗法。鲁班斗败以后,气不过,做了一只木头的小鸟,里边装上永动机,使这个小鸟在空中连续飞翔三天三夜不停息。墨子就赶紧去车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削五寸之木,做了一个轴承,可以承载六百斤重压,然后他教育鲁班说:“你制造出来的东西,要有利于人民,才叫巧,无利于人民那就叫拙!知道了吗!所以你的飞鸟是奇技淫巧,光给富人家看着玩的,全然没有我的车轴有用!我的车轴是帮助劳动人民干活的!”
  鲁班很快被说服了,从而放弃了对古代飞机的深入研究,改按劳动人民的需要而创造了,于是创造出了傻大黑粗的石碾子,就是现在倒霉的驴子蒙着眼睛围着绕的那个东西。
  墨子继续积极实践他的主张。他组织了一个武士团体,去实现他朝思暮想的尚同。团体首领时称“钜子”(钜子这个词现在还在用,商界钜子)。中国古代第一个教会出现了,教父就是“钜子”。墨子对徒众有决定生死的权威,对于犯教规者,一道惩戒的命令下去,分散全国的追随者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个教会的主要功能是促使全社会都不听音乐,没有等级差别,天下大同,皇权没什么神圣了不起的,而且要兼爱非攻。于是这帮被称为“热腹”的家伙开始闯荡江湖,到诸侯列国去做官,积极宣导墨子主义,身体力行,参与时事,成为各国一股不小的在野势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墨子的死去,他们终于离墨子的思想越来越远,而变成了游侠帮派。一旦诸侯与卿相之间闹矛盾,互相打起来了,钜子就出来了,帮助其中某一方打击另一方,以效忠恩主、不畏生死为己任,早忘了当初墨子的初衷。不过他们号称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如赴汤蹈火,死不旋踵。这种侠士风格一度风行战国时期。
  墨子的门徒们除了贯彻侠士作风外,还要跟别人打架斗嘴,以维护老师的学说。出于辩论的需要,他们研究起了自然科学,于是很多人成为了科学家。这些墨家的高材生们在全世界最早认识了光是直线传播的,记述了物体成影、光的反射、小孔成像、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等实验。这些墨家高徒们还认识到浮力、惯性、重力,给出了力的定义:“力,形之所以奋也。”与现代物理所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正好符合。
  墨家的博士生们在《墨子》一书里所阐述的时间、空间、静止、运动等概念,与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暗合;他们还有轮轴和斜面的应用力学,并且比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早一百年研究了杠杆理论。墨子本人对战争攻防也有研究,善于防守(所以说“墨守成规”)。《墨子》书中说,当敌人挖隧道进攻城池的时候,我利用风箱把在炉子里燃烧的芥末气体打入敌军隧道,熏死敌人。这是古代的生化武器。
  终于到了汉朝的时候,国家统一了,墨家的这种准军事化组织不利于社会安定,被依法取缔。墨家的党徒只好奉旨参军,或者回家务农,老死于窗下。墨家终
  于销湮于历史,侠士变成历史的绝唱。
  编辑/姚晟
其他文献
生老病死优胜劣汰乃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然而从实际来看,身体系统发展得越精细越复杂,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差,比如人类,不用说与微生物或者植物相比,就是与动物界的某些强悍的代表相比,在适应环境方面都显得弱不禁风。  人类适宜的生存温度应该在0 ℃~40 ℃之间,以感觉舒适来讨论,范围则还要小。如果环境温度低于或者高于这个范围,人类就会感到不适;如果长时间处在温度超标环境中,生理机能就会紊乱。
期刊
在三国的谋士里,刘晔算是资历最老的“另类”:他是曹操、曹丕、曹叡三朝元老,都被引为心腹,颇受重用;他的点子总是层出不穷,而且百发百中,可惜的是,其中的90%都胎死腹中;这种情况持续了太久,年轻时他没有为此发疯,年老时反而为此疯了。  曹操征讨汉中张鲁时,刘晔是他的秘书。当时的汉中一带还是穷山恶水,交通不便,出征后的曹操便很有些后悔,因为他的军粮总是捉襟见肘。他想撤兵,便找了个理由安慰自己:“像这等
期刊
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因为“安全炸药”的发明而功成名就,但使他享誉世界的,却是著名的“诺贝尔奖”。时至21世纪的今天,这个奖项更是早已家喻户晓。但是,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却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好奇。因为他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厌世者。  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单身汉,但似乎并不快乐。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不赌钱,对音乐也无欣赏兴趣,不会摆弄任何一种乐器。他那双深邃、凹陷的眼睛,流露出一种专注、聪明
期刊
树上,有一片已然千疮百孔的叶子,摇摇欲坠。终于,它完成了生命的旅程,坠落在地上。上帝捡起它,把它抛向人间。  这一天是1863年12月12日,圣诞节的前夕。挪威还笼罩在逼人的寒气中。洛顿城的天空一片死灰,似乎在苦心孤诣地酝酿一场暴风雪,伺机打击一下不幸的克里斯蒂安·蒙克一家。在这一天,医生克里斯蒂安的儿子降生到这个冷冰冰的世界。这位父亲似乎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欣喜,因为他早已患上阴郁的精神病。  他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腾飞的那段日子,也是吾等小男生开始留意女生的日子。时光飞逝,尘世嚣嚣,流光容易把人抛,当初的同窗或远走海外,或为人妻母,现在想来连当年的影子都已模糊,只在记忆里留下一丝颜色。  不久前和朋友研究苏格兰人的格子(tartan),突然看到一种红底黑线条的格子,名叫“皇家斯图尔特”(Royal Stewart),一时间不禁感慨万千。这种格子很多国人并不陌生,很多人会记得,早在90年
期刊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不凋零的花。这是由张艾嘉演绎的《爱的代价》中的第一句。淡淡的忧伤中,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不单单是对爱的憧憬,更是对少年时代梦想的追逐。  《飞屋环游记》就是一部讲述爱和梦想的电影。它是著名动画电影公司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第十部电影,并由迪斯尼公司发行。全球上映不到半年,即获得5亿美元的票房,得到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的喜爱。  故事开始的时候,小男孩卡尔正聚精会神于一则新
期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宁静的乡村稻田里,青蛙们常常是通过叫声来相互交流。可是,在一些水流湍急、水声巨大的河流峡谷中,青蛙已经不可能靠叫声来相互交流了。那么,它们靠什么方法交流呢?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在这种环境中,青蛙有两种交流方式,一种是类似于我们人类手语的身体语言,一种是可以穿越噪声进行传播的超声波。  巴拿马金蛙是一种长相漂亮的两栖动物。它们华丽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种特殊的本
期刊
在巴西亚马孙河边,有一个叫新艾郎的小镇。小镇的码头边,有一座水上餐馆。餐馆的主人是个中年妇女,她的名字叫玛丽尔达。  几年前的一天傍晚,她忽然听到餐馆后面传来阵阵水声。当她用电筒照射河面时,两头粉色河豚出现在她的视野里。看着河豚微微张开的嘴和求助的目光,她想到了它们是在向她讨食物,于是把几条没有卖掉的鱼拿出来,扔给河豚,果然,河豚马上将鱼都吃光了。  玛丽尔达没有想到,几天以后的一个傍晚,两只河豚
期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吃饭是第一要事,现代的我们,可以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而我们的祖先,他们平日是吃什么呢?我国自古便有“五谷”之说,五谷分别指的是粟、豆 、麻、麦、稻。这便是古人们最为重要的五种食物了,我们今天说说五谷之一的麦。  小麦并不是原产于我国,而是起源于西亚地区,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进入我国。经过漫长的历史旅程,小麦顽强地适应了我国的风土人情,成为外来作物最成功的一个。西汉人
期刊
北宋都城汴梁是一座十分繁华城市。它是一个不夜城,到了晚上各种小吃、百货、杂耍齐聚而出。凭着烛火所发出的微弱光亮竟然把城市照得通红。直到半夜两三点钟,食客们才抹着油光的嘴巴,晃晃悠悠地一个个回家。商贩们也开始盘点一天收入,他们把收到的钱,用绳子串好,每一千文结在一起称为一贯。一贯铜钱折换成现在重量大概有六斤重,夜市每天收入比较高,每天收入有十来贯,甚至几十贯。于是每天收来的钱,需要两三个壮汉来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