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课堂多元解读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学生个性化阅读”,为中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变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尊重其已有的经验,尊重其个性发展,提倡多元化的解读。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容易产生偏差,出现了“多元误读”、“无意义解读”等现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主导地位缺失,缺乏科学引导,课堂随意性大,难以调控。由此对教师的多元解读指导策略进行总结思考。
  关键词:多元解读;中学语文;指导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标准和要求,无疑在当下的中学语文课堂刮起了一股清风。与以往传统课堂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机械沉闷的环境不同,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尊重其已有的经验,尊重其个性发展,提倡多元解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选自文学作品,作品中的“留白”让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因为他们自身的知识框架不同,思维方式和角度的不一样,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就会呈现“多元”的现象。新课程标准中的多元解读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传统教育中僵化死板的教学策略的转化,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却容易出现“走火入魔”的情况,有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对一元解读的一味抵抗,为多元而多元,背离了教材的实际意义,曲解了文本意义,把多元解读变成了“多元误读”;还有就是偏离教材的实际意义的无意义的任意延伸。看似思维的火花异常绚烂,其实是无用功,还导致阅读训练任务的无法达成。还有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和评价,并且课堂随意性大,缺少必要的调控。那么在提倡多元解读的课堂,教师究竟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呢?下面是对于中学语文课堂的多元解读中教师指导策略的思考。
  一、 尊重学生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当相互尊重。在旧式课堂中,教师高高居于讲台之上,学生伏坐在教室之下。教师掌握着完备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课堂上的“权威”。居高临下,不容侵犯。学生在教师的面前有距离感,难以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而且在“标准答案”的束缚下,学生创造性的解读被“规范化”。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进同学们之中,在一个民主平等、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尊重学生,不仅是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之平等相处,还要认清并尊重他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即是发展中的人,且不完全的人。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生活經验也不足,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还未完全养成,一切都处于发展的过程当中。在课堂上,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就容易产生偏差,甚至是错误。这都是正常现象,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正是因为不懂,才需要学习,才需要一个“懂”的老师进行指导。教师理解了错误存在的必然性,就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学习。
  二、 尊重文本
  主观解读和客观标准的统一。作者在文本创作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特定的心理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创造出的文本所反映的内容,随着文本的完成而趋于固定。这是文本的一元性。而中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要依靠他现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又是各人不同的,就造成了对同一文本理解的不同,出现了“多元的解读”。这是文本的多元性。在解读的过程中,多元性应该围绕一元性展开,有的放矢。要尊重这客观标准,不是任意的解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向作者本意不断趋近的过程。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有着自己对文本的正确科学的理解,不能一味地认同学生多样的解读。要坚持“多元解读”而不是“多元误读”。
  三、 引导正确的三观建设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三观”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和对事情的价值取向。中学阶段不仅是生理趋于成熟的阶段,还是心理发展与趋于稳定的阶段,是三观的形成时期。但是由于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还不够,就呈现出不稳定性,还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偏激的看法,还有些希望标新立异,特立独行,与主流相悖。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对文本解读的正确和科学性。比如,当有些学生提出《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真笨,他要将山搬走,却不是搬家,自己受累不说,家人还跟着他吃苦,真是自讨苦吃。学生从实用角度出发,认为搬家比搬山更容易,是更好的方法。但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执着勇敢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品质被忽略,语文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凸显。当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三观偏离正确的轨道时,应该及时的引导并扶正。
  四、 教授文本解读策略性知识
  学生不能做到对文本科学正确的多元解读,有时没有掌握解读的策略性知识,是重要的原因。不能够深入文本,或是脱离文本的主观臆断和架空分析,或是肢解文本,不具备整体性的眼光。因此,教师要适度地传授一些文本解读的策略性知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方法有规则。引导学生先是需要把握文本的主旨,理清文章思路,从宏观的角度,整体分析文章。再是从表现手法、用法意义,微观理解文本用意。最后是用联系、辩证的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要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事事时时都处于联系之中。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一分为二,多角度的分析。不要断章取义、从片面出发,导致文本解读的片面和错误。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起到引导作用。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学生多元解读的“放”,还要有教师正确指导的“收”。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理解,需要教师贯穿整个课堂的“总线”的串连,不能任由思绪蔓延,要回到学习目标上来。
其他文献
目的:X线头影测量的分析方法有多种,传统分析法存在使用的标志点多,测量项目多,角度测量多等缺点。McNamara分析法的特点是测量项目少,以线距测量为主,直观、客观地反映颌面水平和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岩棉一直是蔬菜无土栽培的主要栽培基质。但由于用后的岩棉条成为大量的不可降解的废物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可多年重复利用的无机基质如海棉 ,以及环
摘要: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使课程评价全面而公正,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激励与改进功能,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等均能在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有效的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大大地促进了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有了很大提升。  关键词:课程评价;评价功能;过程评价;课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对于农村初中英语而言,学生英语基础很差,但老师们也想摸索出一种有效的课堂模式来进行高效教学。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评价  中国分类号:G633.41  这几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遍及全国各地,大家都在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努力奮斗。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
摘要:学习生物学知识,是为了解释周围所产生的生命现象和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用于实际当中,而在这一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在传授知识时,联系生活实际,较易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更易深化生物知识。  关键词:实践;生活;兴趣;深化  中国分类号:G633.91  《生物课准大纲》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其中之一就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
根据我国土壤条件,农业部门要求1985年氮、磷比例调整到1:0.5,就是说氮肥产量保持现有水平,磷肥年产量须由250万吨(纯量)增至500万吨。那么,用三年时间走完30年的路程是否可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学数学的相关内容,点明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旨在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效率,为国家提供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中学数学;弊端;效率  中国分类号:G633.6  人才是掌握21世纪时代脉络的主力军,谁掌握了人才谁就会在社会竞争中掌握主动。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中学数学是中国教育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中学课程
中国分类号:G623.5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健康成长是儿童幸福人生的前提。学生大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渡过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如何使课堂成为师生中一段难忘的生命之旅,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打破沿袭固定的模式,那种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学生就像孙悟空一样再怎么灵活也逃不出如来佛祖的五指山,这样的课堂,
摘要:文本细读是一种深入挖掘文本内部所产生意义的文学阅读方法,它使得高中语文课堂灵动纷呈,要让这种阅读方法有效,必须做到:感知整体点,寻找切入点,挖掘空白点,体验情感点。在反复吟咏中读懂文本的内涵,体会文章的思想意蕴,从而真正走进文本世界,感受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文学类文本;细读;语文阅读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33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部分,粗放
随着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各国更充分地利用其贫氧化铁矿资源,但目前作为铁矿开采的含铁矿物,最主要的还是磁铁矿这一强磁性矿物。通过弱磁场磁选从贫磁铁矿矿石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