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探究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兴趣培养,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关键词:教师角色 探究教学 学习方法
  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服务。新课程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与模式,采用探究式教学,真正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引下,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循于常规,学生自主参与,创造性独立思考,大胆参与讨论和探究,积极提出自己见解的教学活动。探究教学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综合功能。探究教学一般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合作探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我们教师都应该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兴趣能激发求知的欲望,是思维的诱因。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的实际情境,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就其内容形式来说有故事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法、实验操作法、联系生活实际法、生活事例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联系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就其提出的时机和目的来说,可以是引入新知识阶段,可以是回顾课堂重点的反馈阶段,可以是解决一个难题前的知识准备阶段等。例如: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方法引入新课。介绍科学家法拉第沿着逆向思维,大胆提出“磁能否生电”的设想,并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来寻找磁生电的条件。这样不仅扣住学生的心弦,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入新课。当教师只拿出导线、电磁铁、电流表,教师问:“利用这些器材,能否产生电流?”学生一看没有电池都回答不能。“真的不能吗?让我们试一试”。然后教师操作,电流表的指针动了!学生顿感迷惑不解,急切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通过挖掘教材,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可以精心设计成学生探索性实验,学习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而也培养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强化物理方法。新课程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它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新情境问题,结合教材和物理学的发展史,着重介绍与中学物理密切相关,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理解物理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典型方法。如观察方法,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以及等效、类比、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猜想与假设等思维方法,这些科学方法和思维方法,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只有把探究过程充分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方法的特征、作用等,以及利用科学方法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到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去自觉地学习科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实现方法的迁移,给学生以示范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并领悟怎样应用方法,从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能积极地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
  总而言之,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比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活跃得多,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这不仅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互相合作的精神。
  
其他文献
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美术欣赏课能否成功,导入是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除按照大纲要求,钻研教材,认真畚课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方法。在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导入部分的时间大约占整节课的1|10,一种好的导入法,就像乐曲的 “引子”、戏曲的“序幕”,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打下良好基础。我在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几种导入
期刊
目的:在一般康复基础上,通过对比研究运动想象疗法配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对运动想象疗法配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
朗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正确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领会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丰富语言、锻炼记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一、教师的范读,能激起学生的欲望。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拿调,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以情感人,
期刊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科学探究在学生科学素养养成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在现实的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对探究式教学的误解,要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课堂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  [关键词]课堂探究、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自主实验、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等等。新课程标准
目的: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同时,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的大小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师自身素质与风格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知识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