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大惊奇/ 澳洲来的“多刺客”

来源 :七彩语文·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动物电视台的记者古古怪,欢迎收看“森林新鲜事”栏目。最近,稀奇古怪动物园一下子火了起来,游客暴增。据说,许多游客都是为了一睹澳洲“多刺客”的风采而来的。今天我就带大家去一探究竟吧!
  报道一:“怪客”来自澳洲
  我的家乡澳洲是全世界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历史上,这块陆地与其他地方隔绝了很久很久。那儿生活着很多“古生物”,比如树袋熊、鸭嘴兽,当然还有我啦!我和鸭嘴兽都是目前存活的最古老的哺乳动物。这点我很自豪!
  报道二:奇怪的育儿法
  那针鼹家族是怎么养育下一代的呢?接下来的报道很有意思,你不要错过——
  一般来说,我们直到5岁才会想到结婚生孩子——相对于我们长达50岁的寿命来说,这还真算早婚呢。哎呀,我说摄像机不要拍我了,真不好意思!
  为了获得针鼹小姐的芳心,针鼹先生们需要竞争一番,只不过,它们都“点到为止”。而针鼹小姐提前做好了准备,它会在没有刺的腹部生出一个临时“育儿袋”。
  婚后,针鼹先生很快溜之大吉,接下来的工作都要由针鼹太太全权负责了。
  针鼹太太会生下一枚貌似葡萄的蛋(偶尔也有双胞胎),迷你而粗糙,表面像皮革。
  针鼹宝宝破壳而出,这时“育儿袋”里就会长出突出的毛孔,毛孔会渗出乳汁。小针鼹喝着营养丰富的母乳,长得很快。
  这时,针鼹妈妈会及时把孩子转移到早就挖好的洞穴中,继续照顾它。大约5个月后,小针鼹才可以独立生活!
  报道三:御敌有两招
  我白天觅食,晚上睡在洞穴里,但从没有固定的家。我当然有敌人,老鹰、蛇、蜥蜴,一想起它们我就害怕。不过,我也会几招御敌之术——
  那你住在哪儿,你有敌人吗?
  针鼹的耳朵小巧玲珑,还配备了高度发达的外耳壳,可清楚地接收较远的声音。
  除了腹部,针鼹的背上、身体的边缘部分都长满了粗硬、尖锐的刺。
  针鼹会像刺猬一样,变成“刺儿球”。这些刺并没有牢牢地长在身上,当遇到侵害时,刺就会像箭一样飞速射向敌人。一段时间后,刺还会重新长出来。
  针鼹的四肢强劲有力,能迅速钻进松散的泥土消失不见。它的挖土功力极强,可能中国的穿山甲也望尘莫及。
  报道四:爱吃蚂蚁和白蚁
  长相怪异的针鼹最爱的美食是什么呢?请看接下来的报道——
  蚂蚁和白蚁大约是地球上进化最成功的昆虫了,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灭绝的危险。
  没错,针鼹永远不用担心没有食物,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吃到它们!当然,在长期的进化中,针鼹自有妙招。
  针鼹有一条长长的舌头,灵活、有倒钩,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还能分泌具有黏性的唾液,无论蚂蚁、白蚁或其他昆虫、蠕虫,甚至泥土都会被一一粘住吃下去。
  眼睛虽小,视力欠佳,但口鼻可以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蚂蚁即使藏在地下的家里也会被针鼹发现。
  针鼹一天差不多能吃上万只蚂蚁或白蚁。别担心它会“胃”痛,它天生就没有储存或消化食物的胃部,食道直接与十二指肠相接!
  本期的“森林新鲜事”到此结束,最后还有精彩花絮送上哟!
  针鼹是2000年澳洲悉尼奥运会三大吉祥物之一。
  澳大利亚的5分硬币的背面是一只针鼹。
  责任编辑:杨晓旦
其他文献
六月,“芒种”节气如约而至。在这个时节里,大麦、小麦等都已成熟,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所以被称为“芒种”,也叫“忙种”。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农民伯伯在田间忙碌辛苦地劳作,期望有个好收成。  描写芒种的古诗也很多,南宋诗人虞似良就写过这样一首诗,描绘了田野的秀丽景色。  这个时候,荷花也竞相开放,亭亭玉立,清香袭人。  横溪堂春晓  (南宋)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 
期刊
六一儿童节到了,各民族的孩子欢聚一堂,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同学们,你能根据他们的服装和游戏形式,说出他们分别来自哪个民族吗?  责任编辑:杜维
期刊
你的家在哪儿?在热闹的城市,还是在美丽的乡村?今天这个故事中,小哥俩的家可特别了——在一棵高高的树上!  这本绘本的文字就像一首诗,建议你大声朗读出来哟!  高高的,在一棵树上。  阳光下很快活,  下起雨来很麻烦。  好在我们两个都有伞,  高高的,在一棵树上。  我们的家就在树上,  春天我们荡秋千,  秋天我们爬来爬去。  高高的,在一棵树上。  我们喜欢这高高的地方,  遇到什么事都不用惊
期刊
从前,有个贫穷的孩子,为了给母亲治病,到贪婪的伯父权造家去借钱。权造觉得他上次借的钱还没还上,怎么都不肯再借,对他一阵冷嘲热讽,把他赶走了。可怜的孩子又饥又渴,又气又恨,在回家的路上,精疲力尽地歪倒在路旁睡熟了。  不知是谁晃了晃他的肩膀,他睁开眼睛一看,满天星星闪烁,一位白发老人笑眯眯地对他说——  因为你孝顺母亲,所以我想送你一件好东西。这是一只宝木屐,穿上它一歪倒就会变出小金币。不过,若是贪
期刊
梅贻琦(1889~1962年),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当清华校长的17 年里,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主导了西南联大的教育奇迹,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他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1.“一二·九”运动后,北京的大学生们抗日爱国的激情高涨,纷纷走上街头游行。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对学生运动十分警惕,派人到清华园巡查。  2.学生们对军
期刊
作者:刘海光 绘画:起点数字艺术
期刊
故事:滨田广介  绘画:度 非
期刊
梵高的星空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了吗?不,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的硕大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都在疯狂!暗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型火焰, 由大地的深处向上冒腾; 山腰上, 细高的教堂尖塔直直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在夜空中放射着艳丽的色彩……  虫儿啾啾,蛙儿呱呱,破不了夜的宁静;眨眼乐的星儿,眯眼笑的月儿,扰不了静默的水与天。风儿吹来,这水、这天,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旋即
期刊
说起鲨鱼你会想起什么?  不断更新的牙齿,还是可怕的大嘴,庞大的身躯,或吃人的记录?  你想到的都没错,可鲨鱼家族还有一些你可能不太知道的家伙,它们才叫酷毙了呢!
期刊
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在中国文化中,是骨气、气节的象征。很多国画大师喜欢以竹子为主题作画,来表达对它的热爱,寄托自己的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