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到急促的门铃,正在与“哥伦比亚大客户”,密谈的维克托·布特,有点不耐烦地拉开豪华套间的门,万万没有想到,“访客”竟然是全副武装的泰国警察!旁边竟然还有两名“DEA”(美国禁毒署)的特工。布特有点无奈地合上了双眼,他知道这预示着什么:不出明天,泰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报纸都会在醒目位置刊登一条重磅消息:全球头号军火贩子维克托·布特落网!
贩卖死亡的商人
四十出头的布特大名鼎鼎,拥有众多耀眼的绰号,“禁运克星”、“死亡贩子”、“军火走私头号鳄鱼”、“军火大王”、“战争之王”等等,不一而足。虽然他宣称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热衷于保护热带雨林的生态主义者:每当进入非洲遥远的丛林,会疯狂地利用一切机会给野生生物拍照,并且研究非洲部落。其实,这位身材并不高大,头顶微秃的俄罗斯人,实在是一位给非洲带来战争和死亡的“恶魔”。
2003年,在俄罗斯和英国情报部门的配合下,美国曾经成功破获一起跨国导弹走私案。英国军火商赫曼特·拉卡尼竟与“恐怖分子”密谋,将俄制“针”式地对空导弹走私到美国,试图袭击客机。这条消息震惊了世界:全球军火走私竟然如此猖獗!然而,与布特的“辉煌业绩”相比,英国军火商赫曼特·拉卡尼还只是小巫见大巫!好莱坞曾经推出展现军火交易的影片《战争之王》,由著名影星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神通广大”的走私军火贩子,就以布特为原型。
美国和联合国资料显示,布特和出生在肯尼亚的印度籍军火走私贩桑吉瓦·鲁普拉赫合作,共同组建了一支贩运军火和钻石的空中运输队。他们拥有多达60架飞机,向非洲战乱地区走私了数量庞大的冲锋枪、榴弹发射器、子弹和其他轻、重型武器。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肯尼亚、利比里亚、利比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南非、苏丹、乌干达,甚至一些亚洲国家都有布特活跃的身影。而且,只要有钱赚,布特不会介意把武器同时卖给冲突双方。
仅在1997年7月到1998年9月间,布特就向非洲出售了价值1400万美元的军火。塞拉利昂最大的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每年通过布特购买至少400吨武器弹药,而该反政府武装控制着世界上最优质的钻石矿,这些璀璨的钻石因而被人们称为“血钻”。此外,1992年至1995年间,布特还向阿富汗出售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军火,在塔利班垮台的前10年中,“基地”组织购买的绝大多数军火,都是由布特售出的。正因如此,英国政府负责非洲外交事务的国务秘书彼特·海宁送给了布特一个绰号——“世界头号禁运破解手”,比利时安特卫普国际和平情报中心研究跨国军火走私的专家约翰·佩莱曼也不无夸张地说:“在非洲,稍微大一点的战争都能看到布特的身影。”
1967年1月,布特出生在前苏联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首府杜尚别。实话说,布特并不是一位天生的“死亡商人”,不过天资聪颖,出色的语言才华和特殊经历注定了他与“军火”结缘。18岁时,布特成为苏联维斯别克空军基地的一名导航兵,后进入莫斯科军事外国语学院深造。大学毕业,他就被苏联精锐飞行团抢走,随部进驻阿富汗。颇有语言天赋的他,很快就能熟练运用乌兹别克语、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等6门语言,这使他在“对外贸易”中如鱼得水。苏联解体前夕,布特被派往苏军驻安哥拉军事顾问团任翻译,这也让他和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联解体之后,布特所在的基地被解散,曾一度失业。不过,这只是暂时而已。1993年,布特跑到阿联酋成立了一家进出口公司,依靠12万美元贷款起家,在一个简易机场租下了几架老掉牙的“安式”运输机,开始运输生意。
布特的“第一桶金”,是向波斯湾运送鲜花,主打产品是剑兰。1997年,他在南非建立了冷库,开始向尼日利亚运送冻鸡,2美元的冻鸡通常可以卖到10美元,丰厚的利润奠定了布特的财富基础。但是,运输鲜花和冻鸡的利润,并不能让雄心勃勃的布特获得满足,他开始从事军火、钻石贸易。经过10余年时间经营,他的“触角”几乎遍布非洲大陆,绕过联合国制裁,至少从事了38宗非法武器交易。布托贩卖军火的本事惊人,不仅能替客户弄到小型武器,还能搞到飞机、坦克、军舰之类的“大宗货物”,且不论客户身在世界何处,他都能保证“送货上门”。挪威记者安德烈·维尔罗伊惊叹道:“非洲军阀或者国家元首要什么,他就能搞到什么。”
布下“天罗地网”
“很吃得开”的布特,当然不会愚蠢到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职业”性质的地步。在与战争打交道的同时,布特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在阿联酋成立飞机维修保养公司,在迈阿密成立了飞机包租公司,这些公司甚至为美国和联合国服务过。在东帝汶动乱期间,布特的公司出动运输机把巴基斯坦的维和军人运到了帝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他摇身一变,“投入伊拉克的民主建设事业”——成了驻伊拉克美军和英军的后勤供给商,他的一家名为“英国海湾”的公司,每天为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和英军运送食品和其他补给。有美军指挥官半开玩笑地说:“布托哪天罢工的话,我们就全得饿肚子!”
布特的狡猾之处在于,从不直接出面介入军火买卖与贩运,而是将飞机租给个人或者其他公司,不露痕迹。因此,他常常大言不惭地说:“我从来不做非法的勾当。”同时,布特对自己的行踪作了积极伪装。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份报告描述说,布特至少用过5个化名向非洲贩运军火,比如“维科特·弗拉列维奇·布托”、“维科特·布托”、“维科特·B”等。有证据显示,被捕之前,布特已经在泰国居住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并在此期间频繁更换酒店,每次都用不同的化名进行登记。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断升级的非洲冲突,终于让布特的滔天罪恶曝光于国际社会。1999年夏天,西非和中非一些地区同时发生多场冲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授权情报部门,对刚果东北部、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战区内的政府、民兵组织领导人进行电子侦察。每天早上,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们的办公桌上都会放着大量最新情报,情报分析人员非常惊讶地发现,每一场冲突都与一个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就是维克多·布特!布特不仅控制着非洲、中东和阿富汗的武器走私活动,他可能还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走私与交易网络的幕后黑手!国安会非洲问题专家史密斯十分警觉,迅速将这一信息提交给当时国安会负责反恐的理查德·克拉克。不过,由于布特的犯罪行为都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发生的,美国的法律对他并不适用。于是,美国国安会实施了一项至少有7个国家情报部门参加的行动,并在四大洲展开内阁级外交,为布特布下了“天罗地网”。一年后,比利时以洗钱和钻石走私的名义,对布特发出逮捕令,多个国家也开始对布特进行调查,联合国和西方国 家多次对他提出指控。2002年2月,国际刑警组织正式发出红色通缉令,对他进行全球通缉。2006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下令,冻结了布特及其合作商的财产,并禁止美国公司与他们进行业务往来。为了逮住这条狡猾异常的“军火大鳄”,美国缉毒署的官员们可谓绞尽脑汁。
从2007年11月起,警方开始积极策划抓捕行动。两名美国缉毒署秘密特工自称代表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FARC的“武装分子”,与布特的助手苏木里安接头,表示他们要购买价值上百万美元的武器。苏木里安十分老到,为了防止“中计”,与“买家”辗转于全球多个地方,包括荷属安的列斯群岛、丹麦及罗马尼亚等,商讨有关购买细节及流程。在“买卖双方”的一次洽谈中,“大买家”获得了一个移动存储器,里面储有100枚地对空导弹及穿甲火箭发射器的相关资料和照片。
苏木里安对两名“大买家”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武器可以被空投至哥伦比亚,运费约为500万美元。在此后的另一次洽谈中,已经解除戒心的苏木里安让两个“大客户”与布特通了电话,苏木里安随后告诉买家,所购武器已在保加利亚。此时,苏木里安和布特已经被利润冲昏了头脑,兴致勃勃地开始安排与这两名“大买家”进行最后一次会谈,以敲定交易时间,会谈时间被定在了2008年3月6日凌晨。
捕鳄天网恢恢,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了。6日凌晨5点,泰国警方在布特准备入住的斯隆苏菲特酒店进行了严密部署。当布特正在兴高采烈地“谈买卖”时,被全副武装的泰国警方堵在了1420房间里。被抓捕时,布特显得非常惊讶,甚至来不及反抗。
美国禁毒署及美国政府律师委员会随后发表书面声明,布特和苏木里安被指控犯有为国外恐怖组织提供物质支持的罪名,犯罪期限是从2007年的11月份至2008年的2月份,如果指控罪名全部成立的话,这两人将面临至少15年的徒刑,目前美国政府正在计划将其从泰国引渡至美国。不过,如果依据泰国的法律,布特只能被判处10年徒刑,所以布特通过律师表示,愿意接受泰国法院的审判。
沾染鲜血的非法军火贸易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目前,全球走私军火的交易额急剧膨胀,已飙升到1000亿美元左右。走私的军火无所不包,小到手榴弹、枪支及其零部件,大到飞机、坦克和导弹甚至核弹头。联合国调查报告估计,全世界范围内的轻武器总数超过5亿件,而其中竟有4-6成是走私品。鲜血滋养了军火财富之花,某些军火走私贩身价动辄数十亿美元,有的年总收入甚至与一个中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大致相当。
非法军火贸易加剧了冲突规模,让战乱地区生灵涂炭,经济文化严重倒退。可资佐证的是,法国头号军火贩子法尔科内尔,作为安哥拉内战一方的武器供货商,间接地参与制造了安哥拉人的灾难——在1992年10月的一场战役中,冲突双方的武装部队连续厮杀55天,死亡5000多人,伤者无数;1998年5月,战斗双方为争夺一座大城市,血战两个月,近2000人战死,伤者更多。如今,在这个国家的土地里,埋着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的地雷;在200万的人口中,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1人在忍饥挨饿;2/3的人口年龄在16岁以下,其中多数为孤儿;在联合国列出的发展中国家贫困指数中,安哥拉在177个国家中名列第166位!灾难如此深重,“军火大鳄”们难辞其咎。
非法军火贸易,与“恐怖主义”对接,严重威胁国际安全与稳定。军火贩子的一个重要的“买主”就是国际恐怖分子。军火贩子为了获取利润毫无顾忌,心甘情愿助纣为虐。车臣恐怖分子、“基地”组织成员使用的武器装备,有时比反恐部队和正规军还要先进。最令各国反恐专家们担心的是,核材料与核武器部件走私也屡见不鲜。1998年,俄罗斯一个武器工厂的人员曾偷了18,5公斤的核原料,几乎足够制造出一枚核弹;2001年7月25日,南高加索地区的反恐警察在一家旅馆里搜出了一个大玻璃瓶,里面装着1.7公斤高浓度铀。调查结果是,这些铀是一个海军上尉和三个失业者从核潜艇里偷出来的,打算以每公斤8万美元的价格倒卖出去。
非法军火贸易,阻碍民族和解,破坏政局稳定,不断引发地区冲突及种族分裂活动。地区之间的武装冲突,深层次看,固然是历史、宗教、种族、文化等冲突长期积累与激化的结果,但军火走私造成的武器失控,无疑是一个关键诱因。非法军火贸易,让走私武器广泛应用于内部冲突,加剧了地区冲突及种族纷争。
据专家估计,在世界上所有的枪支中,55%在私人手中。非法军火贸易,让枪支泛滥,难以管制,暴力犯罪行为频仍。有统计表明,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走私的小型、轻型武器引发的各类暴力事件。
改进国际法
为了铲除危害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祸根,国际社会对军火走私和军火贩子进行了持久的打击,并首先对国际法作了一些重大的立法和改进。
联合国积极倡导打击非法军火贸易,多次将非法军火贸易问题列入秘书长报告和安理会决议之中。早在1998年4月,联合国的46个成员国就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向非法制造与贩运小型武器宣战。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国际社会把控制小型武器扩散作为21世纪预防冲突的重要措施来抓。在2000年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承诺“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消除非法军火贸易。2001年3月,由于恐怖主义和武装贩毒、走私等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各国迫切希望加强合作,预防和打击与此相关的非法制造和贩运枪支等活动,为此,联大通过了《枪支议定书》。
2001年7月,联合国召开了关于打击小型和轻型武器非法贸易问题的会议,会上通过了《行动纲领》,呼吁各国制定适当的法规和行政管理办法,对在本国生产、进出口小型及轻型武器的活动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立法将非法生产、拥有、储存及买卖小型和轻型武器定为犯罪活动,依法予以惩处。《行动纲领》还呼吁,各国边防海关加强合作,及时交流有关情报,共同打击小型及轻型武器的非法贸易活动。一些地区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美洲国家组织、西非共同体、欧盟等相继通过了一系列防止武器扩散的纲领性文件,承诺设立各种分享情报的机制和区域网络,共同有效地打击区域内的军火走私。
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展开广泛合作,挤压非法军火贸易的空间。一些国家通过进行国家间情报合作,采用高科技侦察、发布红色通缉令等方式,缉拿军火贩子,成效明显。200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俄罗斯和英国情报部门的密切协助下,成功破获了一起肩扛式防空导弹走私案件,并逮捕了涉案的军火贩子。2002年8月7日,东部非洲和大湖地区10国外长,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遏制走私军火会议,乌干达、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吉布提、刚果(金)和肯尼亚等10个国家决定联手采取措施,打击非法小型武器的走私活动。
欧盟也曾在1998年通过决议,禁止向冲突地区出售武器,禁止向可能将生产的武器用于国内冲突或延长冲突的国家出售武器生产许可证。此外,国际刑警组织依托发达的信息系统、通讯网络,177个成员国之间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流,在打击、追捕军火贩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国际合作下,世界头号军火贩子布特、法国头号军火贩子法尔科内尔、意大利头号军火贩子米宁、美国头号军火贩子索哈纳良纷纷落入政府法网。
编辑 陈畅鸣
贩卖死亡的商人
四十出头的布特大名鼎鼎,拥有众多耀眼的绰号,“禁运克星”、“死亡贩子”、“军火走私头号鳄鱼”、“军火大王”、“战争之王”等等,不一而足。虽然他宣称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热衷于保护热带雨林的生态主义者:每当进入非洲遥远的丛林,会疯狂地利用一切机会给野生生物拍照,并且研究非洲部落。其实,这位身材并不高大,头顶微秃的俄罗斯人,实在是一位给非洲带来战争和死亡的“恶魔”。
2003年,在俄罗斯和英国情报部门的配合下,美国曾经成功破获一起跨国导弹走私案。英国军火商赫曼特·拉卡尼竟与“恐怖分子”密谋,将俄制“针”式地对空导弹走私到美国,试图袭击客机。这条消息震惊了世界:全球军火走私竟然如此猖獗!然而,与布特的“辉煌业绩”相比,英国军火商赫曼特·拉卡尼还只是小巫见大巫!好莱坞曾经推出展现军火交易的影片《战争之王》,由著名影星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神通广大”的走私军火贩子,就以布特为原型。
美国和联合国资料显示,布特和出生在肯尼亚的印度籍军火走私贩桑吉瓦·鲁普拉赫合作,共同组建了一支贩运军火和钻石的空中运输队。他们拥有多达60架飞机,向非洲战乱地区走私了数量庞大的冲锋枪、榴弹发射器、子弹和其他轻、重型武器。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肯尼亚、利比里亚、利比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南非、苏丹、乌干达,甚至一些亚洲国家都有布特活跃的身影。而且,只要有钱赚,布特不会介意把武器同时卖给冲突双方。
仅在1997年7月到1998年9月间,布特就向非洲出售了价值1400万美元的军火。塞拉利昂最大的反政府武装“革命联合阵线”,每年通过布特购买至少400吨武器弹药,而该反政府武装控制着世界上最优质的钻石矿,这些璀璨的钻石因而被人们称为“血钻”。此外,1992年至1995年间,布特还向阿富汗出售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军火,在塔利班垮台的前10年中,“基地”组织购买的绝大多数军火,都是由布特售出的。正因如此,英国政府负责非洲外交事务的国务秘书彼特·海宁送给了布特一个绰号——“世界头号禁运破解手”,比利时安特卫普国际和平情报中心研究跨国军火走私的专家约翰·佩莱曼也不无夸张地说:“在非洲,稍微大一点的战争都能看到布特的身影。”
1967年1月,布特出生在前苏联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首府杜尚别。实话说,布特并不是一位天生的“死亡商人”,不过天资聪颖,出色的语言才华和特殊经历注定了他与“军火”结缘。18岁时,布特成为苏联维斯别克空军基地的一名导航兵,后进入莫斯科军事外国语学院深造。大学毕业,他就被苏联精锐飞行团抢走,随部进驻阿富汗。颇有语言天赋的他,很快就能熟练运用乌兹别克语、英语、葡萄牙语和法语等6门语言,这使他在“对外贸易”中如鱼得水。苏联解体前夕,布特被派往苏军驻安哥拉军事顾问团任翻译,这也让他和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苏联解体之后,布特所在的基地被解散,曾一度失业。不过,这只是暂时而已。1993年,布特跑到阿联酋成立了一家进出口公司,依靠12万美元贷款起家,在一个简易机场租下了几架老掉牙的“安式”运输机,开始运输生意。
布特的“第一桶金”,是向波斯湾运送鲜花,主打产品是剑兰。1997年,他在南非建立了冷库,开始向尼日利亚运送冻鸡,2美元的冻鸡通常可以卖到10美元,丰厚的利润奠定了布特的财富基础。但是,运输鲜花和冻鸡的利润,并不能让雄心勃勃的布特获得满足,他开始从事军火、钻石贸易。经过10余年时间经营,他的“触角”几乎遍布非洲大陆,绕过联合国制裁,至少从事了38宗非法武器交易。布托贩卖军火的本事惊人,不仅能替客户弄到小型武器,还能搞到飞机、坦克、军舰之类的“大宗货物”,且不论客户身在世界何处,他都能保证“送货上门”。挪威记者安德烈·维尔罗伊惊叹道:“非洲军阀或者国家元首要什么,他就能搞到什么。”
布下“天罗地网”
“很吃得开”的布特,当然不会愚蠢到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职业”性质的地步。在与战争打交道的同时,布特披上了一件合法的外衣:在阿联酋成立飞机维修保养公司,在迈阿密成立了飞机包租公司,这些公司甚至为美国和联合国服务过。在东帝汶动乱期间,布特的公司出动运输机把巴基斯坦的维和军人运到了帝力。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他摇身一变,“投入伊拉克的民主建设事业”——成了驻伊拉克美军和英军的后勤供给商,他的一家名为“英国海湾”的公司,每天为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和英军运送食品和其他补给。有美军指挥官半开玩笑地说:“布托哪天罢工的话,我们就全得饿肚子!”
布特的狡猾之处在于,从不直接出面介入军火买卖与贩运,而是将飞机租给个人或者其他公司,不露痕迹。因此,他常常大言不惭地说:“我从来不做非法的勾当。”同时,布特对自己的行踪作了积极伪装。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份报告描述说,布特至少用过5个化名向非洲贩运军火,比如“维科特·弗拉列维奇·布托”、“维科特·布托”、“维科特·B”等。有证据显示,被捕之前,布特已经在泰国居住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并在此期间频繁更换酒店,每次都用不同的化名进行登记。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断升级的非洲冲突,终于让布特的滔天罪恶曝光于国际社会。1999年夏天,西非和中非一些地区同时发生多场冲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授权情报部门,对刚果东北部、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战区内的政府、民兵组织领导人进行电子侦察。每天早上,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们的办公桌上都会放着大量最新情报,情报分析人员非常惊讶地发现,每一场冲突都与一个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就是维克多·布特!布特不仅控制着非洲、中东和阿富汗的武器走私活动,他可能还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走私与交易网络的幕后黑手!国安会非洲问题专家史密斯十分警觉,迅速将这一信息提交给当时国安会负责反恐的理查德·克拉克。不过,由于布特的犯罪行为都是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发生的,美国的法律对他并不适用。于是,美国国安会实施了一项至少有7个国家情报部门参加的行动,并在四大洲展开内阁级外交,为布特布下了“天罗地网”。一年后,比利时以洗钱和钻石走私的名义,对布特发出逮捕令,多个国家也开始对布特进行调查,联合国和西方国 家多次对他提出指控。2002年2月,国际刑警组织正式发出红色通缉令,对他进行全球通缉。2006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下令,冻结了布特及其合作商的财产,并禁止美国公司与他们进行业务往来。为了逮住这条狡猾异常的“军火大鳄”,美国缉毒署的官员们可谓绞尽脑汁。
从2007年11月起,警方开始积极策划抓捕行动。两名美国缉毒署秘密特工自称代表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FARC的“武装分子”,与布特的助手苏木里安接头,表示他们要购买价值上百万美元的武器。苏木里安十分老到,为了防止“中计”,与“买家”辗转于全球多个地方,包括荷属安的列斯群岛、丹麦及罗马尼亚等,商讨有关购买细节及流程。在“买卖双方”的一次洽谈中,“大买家”获得了一个移动存储器,里面储有100枚地对空导弹及穿甲火箭发射器的相关资料和照片。
苏木里安对两名“大买家”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武器可以被空投至哥伦比亚,运费约为500万美元。在此后的另一次洽谈中,已经解除戒心的苏木里安让两个“大客户”与布特通了电话,苏木里安随后告诉买家,所购武器已在保加利亚。此时,苏木里安和布特已经被利润冲昏了头脑,兴致勃勃地开始安排与这两名“大买家”进行最后一次会谈,以敲定交易时间,会谈时间被定在了2008年3月6日凌晨。
捕鳄天网恢恢,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了。6日凌晨5点,泰国警方在布特准备入住的斯隆苏菲特酒店进行了严密部署。当布特正在兴高采烈地“谈买卖”时,被全副武装的泰国警方堵在了1420房间里。被抓捕时,布特显得非常惊讶,甚至来不及反抗。
美国禁毒署及美国政府律师委员会随后发表书面声明,布特和苏木里安被指控犯有为国外恐怖组织提供物质支持的罪名,犯罪期限是从2007年的11月份至2008年的2月份,如果指控罪名全部成立的话,这两人将面临至少15年的徒刑,目前美国政府正在计划将其从泰国引渡至美国。不过,如果依据泰国的法律,布特只能被判处10年徒刑,所以布特通过律师表示,愿意接受泰国法院的审判。
沾染鲜血的非法军火贸易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目前,全球走私军火的交易额急剧膨胀,已飙升到1000亿美元左右。走私的军火无所不包,小到手榴弹、枪支及其零部件,大到飞机、坦克和导弹甚至核弹头。联合国调查报告估计,全世界范围内的轻武器总数超过5亿件,而其中竟有4-6成是走私品。鲜血滋养了军火财富之花,某些军火走私贩身价动辄数十亿美元,有的年总收入甚至与一个中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大致相当。
非法军火贸易加剧了冲突规模,让战乱地区生灵涂炭,经济文化严重倒退。可资佐证的是,法国头号军火贩子法尔科内尔,作为安哥拉内战一方的武器供货商,间接地参与制造了安哥拉人的灾难——在1992年10月的一场战役中,冲突双方的武装部队连续厮杀55天,死亡5000多人,伤者无数;1998年5月,战斗双方为争夺一座大城市,血战两个月,近2000人战死,伤者更多。如今,在这个国家的土地里,埋着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的地雷;在200万的人口中,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1人在忍饥挨饿;2/3的人口年龄在16岁以下,其中多数为孤儿;在联合国列出的发展中国家贫困指数中,安哥拉在177个国家中名列第166位!灾难如此深重,“军火大鳄”们难辞其咎。
非法军火贸易,与“恐怖主义”对接,严重威胁国际安全与稳定。军火贩子的一个重要的“买主”就是国际恐怖分子。军火贩子为了获取利润毫无顾忌,心甘情愿助纣为虐。车臣恐怖分子、“基地”组织成员使用的武器装备,有时比反恐部队和正规军还要先进。最令各国反恐专家们担心的是,核材料与核武器部件走私也屡见不鲜。1998年,俄罗斯一个武器工厂的人员曾偷了18,5公斤的核原料,几乎足够制造出一枚核弹;2001年7月25日,南高加索地区的反恐警察在一家旅馆里搜出了一个大玻璃瓶,里面装着1.7公斤高浓度铀。调查结果是,这些铀是一个海军上尉和三个失业者从核潜艇里偷出来的,打算以每公斤8万美元的价格倒卖出去。
非法军火贸易,阻碍民族和解,破坏政局稳定,不断引发地区冲突及种族分裂活动。地区之间的武装冲突,深层次看,固然是历史、宗教、种族、文化等冲突长期积累与激化的结果,但军火走私造成的武器失控,无疑是一个关键诱因。非法军火贸易,让走私武器广泛应用于内部冲突,加剧了地区冲突及种族纷争。
据专家估计,在世界上所有的枪支中,55%在私人手中。非法军火贸易,让枪支泛滥,难以管制,暴力犯罪行为频仍。有统计表明,全球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走私的小型、轻型武器引发的各类暴力事件。
改进国际法
为了铲除危害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祸根,国际社会对军火走私和军火贩子进行了持久的打击,并首先对国际法作了一些重大的立法和改进。
联合国积极倡导打击非法军火贸易,多次将非法军火贸易问题列入秘书长报告和安理会决议之中。早在1998年4月,联合国的46个成员国就共同签署了一份协议,向非法制造与贩运小型武器宣战。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国际社会把控制小型武器扩散作为21世纪预防冲突的重要措施来抓。在2000年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承诺“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消除非法军火贸易。2001年3月,由于恐怖主义和武装贩毒、走私等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各国迫切希望加强合作,预防和打击与此相关的非法制造和贩运枪支等活动,为此,联大通过了《枪支议定书》。
2001年7月,联合国召开了关于打击小型和轻型武器非法贸易问题的会议,会上通过了《行动纲领》,呼吁各国制定适当的法规和行政管理办法,对在本国生产、进出口小型及轻型武器的活动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立法将非法生产、拥有、储存及买卖小型和轻型武器定为犯罪活动,依法予以惩处。《行动纲领》还呼吁,各国边防海关加强合作,及时交流有关情报,共同打击小型及轻型武器的非法贸易活动。一些地区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美洲国家组织、西非共同体、欧盟等相继通过了一系列防止武器扩散的纲领性文件,承诺设立各种分享情报的机制和区域网络,共同有效地打击区域内的军火走私。
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展开广泛合作,挤压非法军火贸易的空间。一些国家通过进行国家间情报合作,采用高科技侦察、发布红色通缉令等方式,缉拿军火贩子,成效明显。200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俄罗斯和英国情报部门的密切协助下,成功破获了一起肩扛式防空导弹走私案件,并逮捕了涉案的军火贩子。2002年8月7日,东部非洲和大湖地区10国外长,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遏制走私军火会议,乌干达、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吉布提、刚果(金)和肯尼亚等10个国家决定联手采取措施,打击非法小型武器的走私活动。
欧盟也曾在1998年通过决议,禁止向冲突地区出售武器,禁止向可能将生产的武器用于国内冲突或延长冲突的国家出售武器生产许可证。此外,国际刑警组织依托发达的信息系统、通讯网络,177个成员国之间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流,在打击、追捕军火贩子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国际合作下,世界头号军火贩子布特、法国头号军火贩子法尔科内尔、意大利头号军火贩子米宁、美国头号军火贩子索哈纳良纷纷落入政府法网。
编辑 陈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