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浙江在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实施过程中,如何基于管理精准化对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进行改造,通过完善教师信息、准确设置项目、精准推送班期、构建机构门户、综合运用数据等手段,统一构建了分层分类的教师体系,准确实现了各类培训项目的分层分类,有效支持了教师精准选择培训项目,有序推进教师准确选择培训机构,有力引导了培训机构按需开设项目,保证了新一轮全省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本文最后还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管理精准化;教师培训;专业发展;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9-0046-04
为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1],浙江省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了以“教师自主选课、机构充分竞争、经费有力保障、管理規范有序”为特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对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助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制度推进过程中,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全省统一的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充当了非常关键角色,给教师培训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从而保障了教师能够享受到差异化的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最大化发挥培训资源效能[2]。
一、背景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的深入实施,一些新问题逐渐显现,如教师选择培训项目的盲目性、培训内容对专业发展的有效性、项目设计对不同教师的针对性等等,2016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各教育阶段的学分结构指南,启动了新一轮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制度改革,因此,需要对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做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需要。
二、研究重点
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是对我省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旨在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分层、分类施训思想为指导,以保证教师选择权为核心,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3],以破解教师选择培训项目的盲目性、培训内容对专业发展的有效性、项目设计对不同教师的针对性等重点、难点问题。
本次平台完善的核心是管理精准化,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研究如何更加精准地对受训对象进行分层分类,对培训项目进行分层分类,帮助培训机构精准设计培训项目,帮助教师精准选择培训项目,管理精准化也是落实《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深化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推动教育精准管理”[4]的需要。
三、具体实现方式
为实现精准化管理,主要对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做以下调整。
1.完善教师信息,为分层分类提供基础
对教师基本信息做进一步完善,增加“教师层次”、“任教学段”、“任教学科”等必填项;根据《中小学校长分层培训学分结构指南》要求,对“行政职务”为副校级、校级的教师,增加维护“校长层次”的要求(如图1所示)。
为确保全省各类学校能按照整体部署要求及时更新教师基本信息,为分层分类提供基础,对学校用户登录平台时提示其需要更新本校教师基本信息(如图2所示);同时在教师用户在线选课时,若所在学校尚未完成基本信息更新,限制正常选课并提醒联系本校管理员更新信息。通过上述功能的约束,确保了全省所有学校均能按要求及时完成本校教师的基本信息更新。
2.准确项目设置,提高培训项目针对性
在培训项目设置时,增加相关信息项以支持项目的分层、分级,如增加“培训层次”,包括初级、中级、高级;增加“培训领域”,以幼儿园阶段为例,包括职业道德与法规、保教知识与方法、幼儿发展与教育、保教策略与艺术、保教反思与研究、教育改革与素养、其他领域等6类;增加“修读方式”,包括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增加“项目(课程)类别”,包括:一般自主选课类、教师道德与法规类、其他领域类、网络培训、企业实践等;增加“培训维度”,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如图3所示)。
为方便培训机构精准设置项目,通过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各项目信息间的关系,如通过“面向学段”关联“面向学科”及“培训领域”,若选择“面向学段”为小学,则“面向学科”下仅显示小学学科(如小学语学、小学数学等),“培训领域”下仅显示小学结构指南中内容;通过“面向学段”、“培训层次”和“培训领域”关联“修读方式”和“培训维度”,如“面向学段”为幼儿园,“培训层次”为初级,“培训领域”为课程内容与教法,则“修读方式”可选择限定选修或任意选修(因“修读方式”为限定选修的,基础学分必须在90學分含以上),“培训维度”自动生成专业知识
关键词:管理精准化;教师培训;专业发展;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9-0046-04
为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1],浙江省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了以“教师自主选课、机构充分竞争、经费有力保障、管理規范有序”为特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对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助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制度推进过程中,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全省统一的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充当了非常关键角色,给教师培训提供了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从而保障了教师能够享受到差异化的优质的教育培训资源,最大化发挥培训资源效能[2]。
一、背景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的深入实施,一些新问题逐渐显现,如教师选择培训项目的盲目性、培训内容对专业发展的有效性、项目设计对不同教师的针对性等等,2016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各教育阶段的学分结构指南,启动了新一轮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制度改革,因此,需要对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做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需要。
二、研究重点
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改革,是对我省现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旨在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以分层、分类施训思想为指导,以保证教师选择权为核心,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3],以破解教师选择培训项目的盲目性、培训内容对专业发展的有效性、项目设计对不同教师的针对性等重点、难点问题。
本次平台完善的核心是管理精准化,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研究如何更加精准地对受训对象进行分层分类,对培训项目进行分层分类,帮助培训机构精准设计培训项目,帮助教师精准选择培训项目,管理精准化也是落实《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深化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推动教育精准管理”[4]的需要。
三、具体实现方式
为实现精准化管理,主要对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做以下调整。
1.完善教师信息,为分层分类提供基础
对教师基本信息做进一步完善,增加“教师层次”、“任教学段”、“任教学科”等必填项;根据《中小学校长分层培训学分结构指南》要求,对“行政职务”为副校级、校级的教师,增加维护“校长层次”的要求(如图1所示)。
为确保全省各类学校能按照整体部署要求及时更新教师基本信息,为分层分类提供基础,对学校用户登录平台时提示其需要更新本校教师基本信息(如图2所示);同时在教师用户在线选课时,若所在学校尚未完成基本信息更新,限制正常选课并提醒联系本校管理员更新信息。通过上述功能的约束,确保了全省所有学校均能按要求及时完成本校教师的基本信息更新。
2.准确项目设置,提高培训项目针对性
在培训项目设置时,增加相关信息项以支持项目的分层、分级,如增加“培训层次”,包括初级、中级、高级;增加“培训领域”,以幼儿园阶段为例,包括职业道德与法规、保教知识与方法、幼儿发展与教育、保教策略与艺术、保教反思与研究、教育改革与素养、其他领域等6类;增加“修读方式”,包括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增加“项目(课程)类别”,包括:一般自主选课类、教师道德与法规类、其他领域类、网络培训、企业实践等;增加“培训维度”,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如图3所示)。
为方便培训机构精准设置项目,通过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各项目信息间的关系,如通过“面向学段”关联“面向学科”及“培训领域”,若选择“面向学段”为小学,则“面向学科”下仅显示小学学科(如小学语学、小学数学等),“培训领域”下仅显示小学结构指南中内容;通过“面向学段”、“培训层次”和“培训领域”关联“修读方式”和“培训维度”,如“面向学段”为幼儿园,“培训层次”为初级,“培训领域”为课程内容与教法,则“修读方式”可选择限定选修或任意选修(因“修读方式”为限定选修的,基础学分必须在90學分含以上),“培训维度”自动生成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