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JCI标准优化精神科口服给药流程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ming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根据JCI标准加强精神科口服给药管理,促进给药安全。方法:运用回顾法分析口服给药存在的问题,根据JCI标准通过调整排班模式、规范给药流程、加强宣教等确保给药安全。结果:给药到口率95%升至100%,未发生口服给药护理缺陷,宣教覆盖率达100%,患者药物知识知晓率从65%升至90%,患者满意度从92%升至98%。结论:根据JCI标准加强口服给药管理,能有效促进口服给药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给药;口服;安全;精神科;护理管理
  Practice and effects of psychiatry oral administration process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the JCI standard
  Liu Hai Ping,Wang Yan Yan
  Qingdao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dong Qingdao 266034
  Abstract:Objective:To strengthen the safty management of psychiatry oral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on Accred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standard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track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oral administration.Then,a series of measures were carried out to ensure medication satety according to the JCIstandard,such as adjusting the scheduling mode and tandardizing administration process,strengthening drug education.Resuits:The rate of dosing into the mouth increase from 95%to100%and no medication errors happened.The coverage rate of drug education reached100%,the patients’awareness rate of knowledge about medication increased from65%to90%,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from 92%to 98%.Conclusion:strengthening psychiatry or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JCI standar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afety of oral nursing administr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中圖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05-01
  精神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其给药途径主要是口服药物,药物能否服下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I)【1】标准在药品管理与使用章节中明确指出,要确保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患者,调配正确剂量的药品。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镇静药物的影响更容易发生服药错误。而护士作为口服给药的直接执行者,风险暴露概率最高。【2】以往对给药差错的防范注重护士的管理,JCI更注重于对流程和制度的改进。JCI认为针对流程的改进措施比针对具体的改进措施更有利于降低医疗差错。2013年1月,我科针对病区口服给药管理中存在的缺乏连续性、流程化、给药人员资质不足等安全问题,根据JCI标准加强了口服给药的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问题分析
  我科室额定床位55张,护士16名,主要收治年轻女性精神患者,以口服药物为主。通过对过去三年(2010.1-2012.12)发生的口服药差错事故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表1给药差错发生类型
  错误类型 发生次数 比例
  未给药、漏给药 11 13.4%
  给药剂量、时间错误 34 41.5%
  床号、姓名错误 22 26.8%
  药物错 15 18.3%
  合计 82 100%
  表2按照JCI标准改进后给药差错发生率
  2010.1-2012.12 2013.1-2014.3
  住院患者 1956 1192
  差错发生数 82 11
  事故发生率 4.2% 0.9%
  JCI在药物的使用和管理中(MMU.6—MMU.6.6)指出:安全给药必须根据处方和医嘱进行核对:a)药品名称;b)给药次数和时间;c)给药剂量;d)给药途径;e)正确的病人。(对于e,JCI在六大安全目标【3】ME3:正确认识病人身份中指出: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共同建立制度和程序来改进病人确认的方法。要求至少有两种确认方式。如病人姓名、住院号、手腕条形码或其他方式。病人房间号、床位号不能用于身份确认。并对病房中配发药品时,对药物的正确核对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规定有一名有资质的人执行。)   根据JCI标准将我院2010.1-2014.3发生的82件服药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如下:
  1.1 核对方法不正确,核对不认真由表一可见超过80%的给药差错时间是由于核对错误造成的。常见原因有:核对不认真,核对流于形式、核对方法不正确、核对信息不唯一
  1.2 服药流程不够科学、合理精神病人因为受症状及镇静药物支配容易发生服药错误,而在服药的各个环节存在隐患如临床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未实现连续性护理,健康教育不到位等致使病人服药错误或拒服药。
  2 改进措施
  2.1 调整排班模式,实施连续护理
  我科室自2013年1月起实行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全科护士共16名,分为两个责任小组,根据护士能级分级(N0-N4)由常白班具有N2以上资格的两名护士任组长,同时上夜班的两名护士分属不同的小组,且至少有一名护士具有N2以上资格,保证每个班次都有熟悉其治疗、护理、病情变化的两个责任小组的成员上班,实行连续性护理实现护理服务的无缝隙链接。当办公桌护士将药从摆药站取回后,由熟悉其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责任组长发药,当则任组长不再或夜间时间则由组长指定专人发药。同时增加了服药前、后双人核对,改变了之前的流水式工作模式,防止漏发、错发情况发生,明确具体责任人便于追查。实施后无一起错发药事故的发生。
  2.2 优化给药流程
  为确保给药安全,我科室进一步细化了给药前流程。医生开具医嘱→办公桌护士处理→中心摆药室摆药→办公桌护士接受→责任护士/组长対药(两人),同时进一步标准化口服给药流程:护理员准备好温开水→责任组长确认患者身份→给予用药宣教→协助服药,看服到口→再次评估用药掌握情况,必要时再次宣教→服药后巡视及效果观察。因故不能立即服用的,指定专人负责,看服到口。发药完毕在发药登记本签字。JCI在六大安全目标中指出用两种以上方式确认患者信息。我科将姓名、住院号作为确认患者身份的双重标准。由于精神病人受病情影响会出现乱答应情况,因此给药前需查看服药卡信息询问患者,让患者回答叫什么名字,不可直接呼叫,核对无误后查看病人腕带上的姓名住院号,均无误后方可服下。不可单凭记忆核对。实施后未再出现漏服、错服药情况。
  2.3 加强沟通,强化给药宣教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部分病人会出现拒服药情况。增进沟通是防范服药差错的重要环节。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认证委员会通过一项调查指出:给药差错的第一位原因是沟通不到位【4】精神科护理工作繁琐,易受干扰,甚至有病人受症状支配会顶替他人名字,因此需要护士关心患者,多和患者沟通,同时树立风险意识,告知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和中枢抑制作用,一旦用错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加强自身药物知识的学习,每周晨会学习一种药物的主要作用及不良反应,并在一月内提问考试。在科内建立常用药物说明书的文件夹便于查阅,与药房结成联谊对子,定期请药师进科室讲课。将常见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制成宣传材料,与病人出院时发放。与病人做心理沟通时检查病人药物知识掌握情况,促进服药依从性,避免药物宣教流于形式。
  3 效果
  我科根据JCI标准加强口服药的鼓励和质量控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给药到口率从给药到口率95%升至100%,未发生口服给药重大护理缺陷,确保给药安全。宣教覆盖率达100%,患者药物知识知晓率从65%升至90%,患者满意度从92%升至98%。大大提升了科室及医院的美誉度。
  4 讨论
  JCI认证是医疗机构走向国际,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之一【5】JCI的理念是在患者安全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持续改进【1】,我科运用回顾分析法,从患者角度看给药流程存在问题,并根据JCI标准进行质量改进,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和护理能级相结合,配备合适的力量实现病人的持续护理,能动态观察病人的治疗、病情变化,将服药卡与腕带相结合从而达到核对患者、药物、时间、剂量、途径的目的,此外,患者药物知识的缺乏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是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服药管理和监测。因此JCI标准给我们指明了一条安全给药的途径治疗、健康教育一体化,连续、全面、整体护理。
  总之精神科用药管理是精神科护理安全重中之重。以JCI的标准为要求,严格落实口服药发放流程,仔细查对,积极进行药物健康指导,使护士形成连续严谨的工作习惯,确保用药安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迫于工作的压力药物健康教育往往一带而过,不全面、深入。希望能进一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元元,周俊.JCI理念下的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6):509-510
  [2] 谢建飞,等.用药环境重现在病房药品贮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809-810
  [3]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_tions.2008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EB/OL](2008-01-01)[2008-09-07]
  [4] 潘韶山,等.現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52-354
  [5] 汪志明,等.JCI评审与国内综合医院管理评估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20-2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处置措施。方法:选取32例在我县中心院治疗的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过对本组32例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并积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治愈31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6.9%,死亡率为3.1%。结论:在治疗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时,应用茶碱类药物,进行机械通气,给予吸氧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非常值得推广。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心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获取其影响因素,有助于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疗及保健干预措施制定与完善,促进医疗卫生体制建设与发展。方法 对十堰市及周边县市地区老年人展开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等方式获取数据。 结果 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意识较低,特别是无子女常年陪伴的老年人为甚。调查显示:和子女常年居住的老年人中有40.00%老年人出现口腔疾病后会立即就医。结论 子女无形中影响着老年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内分泌性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内分泌性低钾血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临床症状。结论 针对内分泌性低钾血症患者采取补钾治疗和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下,有利于患者病情好转,并且成功痊愈出院。  关键词:内分泌性;低钾血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55-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唇裂的术式选择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单侧唇裂患儿,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三角瓣法、旋转推进法治疗,术后随访1~2年,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唇裂都发生了明显改善,但均有改善不彻底患儿存在。结论:两种单侧唇裂修复术各有优缺,需要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单侧唇裂;唇裂术选择;临床  【中图分类号】R782.2+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病疫情现况,减少结核菌播散。加强防治教育。方法: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痰涂片镜检法。2.结果:初诊病人:2011年涂阳率为38.27%,2012年涂阳率为69.05%;随访病人:2009年涂阳率为0.63%,2013年涂阳率为0.60%; 3.结论:痰涂片镜检,是作为发现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结核病治疗疗效、评价防治效果的可靠标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对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需求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事实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和《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问卷》对132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总体不高,对自身精神疾病相关知识需求最高,最希望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健康讲座、现场健康咨询和发放宣传材料。结论 医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健康教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外孕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34/43),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521, 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医院外科手消毒质量不足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为加强手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外科2013年加强手卫生管理与2012年末加强手卫生管理的医院外科手消毒质量情况进行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加强手卫生管理前后外科手消毒合格率及手卫生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结果:加强管理后医生、护士及实习生外科手消毒合格率相比加强管理前明显升高;加强管理后医生、护士及实习生手卫生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相比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糖水平异常与窒息程度的关系,评价血糖水平监测对判断窒息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监测93例确诊为窒息的足月新生儿生后24 h、48 h的血糖水平。结果 生后24 h轻度窒息患儿血糖异常率43.33%显著低于重度窒息患儿96.97%;生后48 h轻度窒息患儿血糖异常率10.0%也显著低于重度窒息患儿45.46%;重度窒息与轻度窒息在血糖异常种类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糖控制良好18例占90.0%,控制不良2例占10.0%;10例涂阳中痰菌阴转9例,阴转率90.0%;结核病明显好转12例,好转7例,有效率95.5%。结论:糖尿病合并结核病应引起高度重视,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提高疗效重要手段。  关键词:结核病;糖尿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