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 总结2000年6月-2008年9月对46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5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1例,"T"形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前柱伴后壁骨折4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46例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8年(平均3.9年).按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3例,良14例,一般7例,差2例,优良率为80.4%.术后发生脂肪液化2例(4%),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4%),股骨头坏死3例(7%),异位骨化3例(7%),创伤性关节炎4例(9%),无手术死亡或骨不愈合发生.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是提高移位髋臼骨折疗效的关键。

其他文献
刃厚皮移植是临床上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最常用方法.而皮片下积血导致皮片坏死和术后皮片挛缩继发功能障碍是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于2008年3月-2009年3月对比观察了肉芽创面清创后使用纤维蛋白胶-罂粟碱复合物并游离移植刃厚皮的成活率及皮片挛缩情况.现报告如下。
期刊
地震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危害极大,可以瞬间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WHO灾难医学救援疾病分类法,在震后灾区出现的大量伤员中,近70%的伤员属于外伤/伤口类伤员,需进行手术治疗。
期刊
颅脑穿透伤属开放性颅脑损伤,如果处理不当,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1].笔者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罕见非火器伤患者资料,探讨其诊治。
期刊
道路交通伤害日益成为危害健康的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据WHO统计,在5~29岁的青少年及儿童中,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球的第二大死因[1].而儿童体型小、认知能力不完全、防护能力差的特点导致高速公路交通伤已成为其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其中以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为多见[2,3]。
期刊
创伤性腹壁疝临床上比较罕见,而创伤性腹白线疝则更为罕见.2009年6月本院收治创伤性腹白线疝1例.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22岁,既往体健,无腹部手术史.因"交通伤后腹痛9 h"入院.患者9 h前骑摩托车不慎摔倒,腹部着地滑行,出现全身多处擦伤和脐周持续性剧烈腹痛,无恶心、呕吐,无意识模糊等其他不适.急送至当地医院诊治(具体诊疗不详),病情未见好转,遂转至我院.急诊腹部CT示"中下腹壁疝"(图
期刊
应激性高血糖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影响脑脊液中糖及乳酸的代谢,是否有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尚待临床研究。笔者对比研究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或传统治疗前后脑脊液乳酸与血糖的变化,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预后的关系。
腹部闭合性创伤时腹膜后血肿常见,其发生率为13%~44%[1].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腹膜后血肿及腹膜外脏器损伤常被腹部其他伤情掩盖,故临床上诊断困难,处理棘手.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57例.现总结如下。
期刊
挤压综合征是在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的,临床上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在对伤肢处理上,传统教科书都认为有肢体进行性肿胀、张力高,并有相应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者,应尽早减张,以挽救肢体~([1,2])。
期刊
颅骨修补成形术(cranioplasty)是指对缺损的颅骨进行填充、修补的手术,是神经外科最古老、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印加人就开始了颅骨修补术,当时的一个颅骨的左额部缺损处覆盖着一块1 mm厚的金板,与死后尸体加工过程不同,这块金板与颅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说明此修补术是在活人身上完成的[1]。
期刊
创伤后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颅脑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不仅增加了患者和家庭的精神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同时亦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同时PTE的发生率亦较高.目前为止,国内尚未见基于人群或临床的有关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癫痫易感性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现就我院脑系科中心2004年9月-2007年9月好转出院的2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