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理解,也是教师检查和诊断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因此,精心设计提问,是构成整体教学设想的重要内容。提问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要注意问题设置的质量和注意提问的覆盖面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不可分割的,思对学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提问的方式,注意问题的质量和数量。教师不宜满堂问,也不宜简单地问,更不宜满口“是不是”,随口“对不对”,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提问也不宜太集中或经常集中在某几个同学头上,这样既会增加了这几个同学的思想压力和学习负担,又使其他同学失去回答问题的机会,进而造成思维的惰性,不主动思考问题而等待、观望。 提问还不宜对提问的对象穷追不舍,一个跟一个地追问,这样做会使学生对提问产生畏惧感,更不能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不加引导而大肆批评指责、罚站,甚至侮辱。要尽量做到提示,启发、循循善诱,并给学生以鼓励。这样,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要注意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想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
  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目的是帮助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教材,那么要怎样提问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不要提与教材无关的问题。二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基础设计问题,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人,不宜过难,让学生听而生畏;也不宜太简单,使学生不假思索而随口就能回答。三要巧妙地设计问题,让问题具有提示性、过渡性。四要设置对学生有启发作用的问题,而且数量要适中,不要什么都问。五要设置有归纳性、概括性、典型性的问题,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讲求实效。我在教学《地球是圆的吗?》这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①人类最早认识地球时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②人类对地球的外形主体认识后又有了什么新的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设想?③人类认识地球到了今天,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④人类是怎样在漫长岁月里不断探索认识地球的形呢?这些提问紧扣教材内容,而且具有启发性、层递性、目标性,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教材,理解了教材。
  3.要注意尊重学生
  学“一句善意的鼓励,可能造就一个栋梁,一句恶意的辱骂,可能扼杀一个天才”,教师真诚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对还是错,教师都要尊重他们,要用平和的语气来纠正错误的问题,更不能盛气凌人。提问学生时,教师最好走下讲台,走到被问的学生旁边,并用上手势,亲切地说:请你回答某某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教师是在尊重他,亲近他,回答问题时,才不会害怕,才会积极思考,才会积极地回答问题。
  4.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补充。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走出校园,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答案。例如在教学《吆喝》一课时,我首先在课前说明了下一节课要提问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到生活中观察、搜集 一些生意人的吆喝语。到了上课时,我刚开始提问,就出现了让我惊喜的一幕,同学们纷纷举手,热情高涨,都把自己搜集到的吆喝语在课堂上吆喝了一番。如“叮-叮-糖”“卖-甜白酒,甜白酒”、“大锅药,有病治病,无病预防”、“大饼-大饼 —俄罗斯大饼”、“馒头-馒头-河南馒头”、“皮鞋-皮鞋,10元一双,快来买,快来买”等等。我耐心地听着他们吆喝,并真诚地给予肯定。特别让我感动、让我欣慰的是连平时学习基础差,不爱学习的学生都纷纷参与了“吆喝”。这样的提问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真诚地给予肯定。
  总而言之,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问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要注意提问的方式,要尊重提问的对象,要紧扣教学的内容。 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认真总结,虚心学习,就能使课堂提问灵活巧妙,更好地发挥提问在语文教学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我这两年任教的八年(2)学生35人中90%是学困生,每天面对这些学生,真的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感到头痛、揪心的一个群体,面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各位老师都在费尽心机的想着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他们学习,做着同样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摘要】  目前,对干巴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促繁、营养成份分析、菌丝培养、活性成份分析等方面,本文就目前在营养成份分析、菌丝培养、成份活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成果进行调查分析。  【关键词】调查 研究 干巴菌  Evaluation on Current Research of Thelephora ganbajun Mu Zang  Ning Bin, Dou Jinhuan, Dai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培养学生的发现提出问题能力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有重大意义,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起于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一些负面的不合主流的东西也充斥了社会。有不少的不健康,甚至是污秽的意识、思想、文化产品等严重地影响着、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净化育人环境,成就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校应倡导“构建中学德育教育体系,立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素质”的德育教育目标。  1.开展“五爱”教育,引导学生行为  为把学生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本人结合《三角
期刊
【摘要】  在职本科教育的质量问题是每个高校在对在职学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就这方面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在职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在职教育是在职人员以公司员工的身份或脱产、或利用业余时间去参加高校的学习,提升个人职业素质的重要方式。目前的在职本科教育出现: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过程形式化、培养方式单一、评估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就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探索。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生物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本文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把握好课堂导入,开启兴趣的大门  1.1 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生物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如何上好初中阶段的第一节生物课,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重头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使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这是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口
期刊
【摘要】  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因此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重要。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学高 师 德 范  师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因此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重要。孔子曾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