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程就业指导的开展打破了传统就业指导的弊端,获得了学生就业与院校发展的“双赢”。本文介绍了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的实施步骤和实施内容、实施的具体形势和实施效果等。
【关键词】高职;全程就业指导;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高职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关乎着学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力量的重要指标。过去由于总总原因,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如何与时俱进,继续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使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新和实效性,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全面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学生,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一、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过去,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仅仅针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短期的突击服务,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只涉及到求职信息、求职技巧及技能培训上,由于时间过于仓促,缺乏系统的指导模式,在对学生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应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几乎一片空白,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告诉我们,职业选择不是毕业才面临的,而是贯穿于学生生命的全过程。全程就业指导模式从高职生入校开始,就对学生实施有计划的就业指导,将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心理健康指导、专业指导、择业和创业指导、升学指导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始终,让学生一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市场,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点,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及市场需求,尽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意识,调整好心态,厚积薄发,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促进高职学生成功就业。
二、全程就业指导方案的实施步骤和实施内容
(一)全程就业指导“三步走”
就业指导课分20个学时,将这20个指导课时分别安排在三个年级阶段的上学期进行,重点突出就业指导的阶段性、连续性、全程性以及针对性、实效性。
一年级:定位与设计。首先,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特点、所学专业动态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宏观指导;其次,开展心理测试、能力和兴趣爱好测试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准确定位;再次,进行职业生涯大赛设计,调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二年级:准备与开发。高职院校二年级,是学生准备自我与开发自身潜能的阶段,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使高职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就业前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准备,提高竞争力。
三年级:选择与适应。就业指导的第三阶段在第五学期进行,此时就业迫在眉睫,需开设求职技巧、国家和学校的就业方针与政策、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并模拟面试过程,通过短期的面试技巧培训,提高学生面试的通过率;通过岗前培训,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全程就业指导方案的实施内容
全程就业指导实施内容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创业指导、升学指导六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确立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2.学业指导。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求职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努力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避免盲目性。
3.择业指导。包括面试技巧指导、就业信息、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等等。
4.心理健康指导。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不怕苦的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5.创业指导。对有创业理想和潜质的提供创业政策、市场论证和运作实务方面的指导。
6.升学指导。为需要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学习指导。
三、全程就业指导的实践形式
(一)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程是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最主要的形式,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就业指导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强调的是对于学生就业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教法由于过于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容易扼杀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就业指导流于形式。要注意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需要。
(二)就业指导讲座
通过开展关于就业指导的专题讲座,向高职学生宣传和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克服胆怯、自卑、过分自信、急功近利求职心理障碍,使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正视困难、勇于竞争、积极进取。
(三)校园活动
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创业大赛等等,将就业指导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及早树立职业发展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兴趣,主动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就业问题,储备相关的就业知识和能力。
(四)体验性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参观招聘会参观、模拟现场招聘等,使学生体验到招聘会的真实氛围,通过这些体验性活动,了解到求职材料的书写、签约程序、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并成功推销自己,学生在面临毕业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五)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
组建和培养一支由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组成的就业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细致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训练、辅导与咨询,如对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可以组成“人际关系团队”,针对怯弱、自卑的学生科组建“自信心团队”,创造性较强的学生则组成“创新团队”,管理能力强的学生组成“领导团队”等等,同时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门诊和电话咨询等服务。
(六)就业指导网站的建立
在校园网上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栏目,将招聘信息、面试技巧、心理咨询、政策法规、就业指南的相关信息发布上去,以供学生及时了解和查询;发布与就业相关的心理测试,如职业兴趣测试、气质性格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同时开辟交流园地,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上的一些困难。
(七)对毕业生跟踪调查
首先,对毕业学生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学生对社会适应情况;其次,通过校企合作,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动态,建立职业信息管理库,预测人才的供求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进入动态的良心循环系统中。
四、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效果
全程就业指导的实践以学生为本,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全程就业指导目标明确,帮助学生摆脱了盲目,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使学生更早地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消除了学生对于“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消极情绪,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追逐自己的人生,成功地获得了理想的职位。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全程就业指导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院校的就业率和办学实力,真正获得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徐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2]陈寿才,杨文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3]张翔.国家精品课程就业与戗业的建设与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
【关键词】高职;全程就业指导;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点,高职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关乎着学生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还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力量的重要指标。过去由于总总原因,高职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如何与时俱进,继续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使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新和实效性,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必须全面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更好地服务于高职学生,改善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一、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过去,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仅仅针对毕业班的学生进行短期的突击服务,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只涉及到求职信息、求职技巧及技能培训上,由于时间过于仓促,缺乏系统的指导模式,在对学生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应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几乎一片空白,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告诉我们,职业选择不是毕业才面临的,而是贯穿于学生生命的全过程。全程就业指导模式从高职生入校开始,就对学生实施有计划的就业指导,将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心理健康指导、专业指导、择业和创业指导、升学指导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始终,让学生一开始有意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在毕业时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于市场,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点,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及市场需求,尽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意识,调整好心态,厚积薄发,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促进高职学生成功就业。
二、全程就业指导方案的实施步骤和实施内容
(一)全程就业指导“三步走”
就业指导课分20个学时,将这20个指导课时分别安排在三个年级阶段的上学期进行,重点突出就业指导的阶段性、连续性、全程性以及针对性、实效性。
一年级:定位与设计。首先,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高职教育特点、所学专业动态和用人单位需求,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宏观指导;其次,开展心理测试、能力和兴趣爱好测试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准确定位;再次,进行职业生涯大赛设计,调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二年级:准备与开发。高职院校二年级,是学生准备自我与开发自身潜能的阶段,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使高职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进行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就业前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准备,提高竞争力。
三年级:选择与适应。就业指导的第三阶段在第五学期进行,此时就业迫在眉睫,需开设求职技巧、国家和学校的就业方针与政策、劳动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并模拟面试过程,通过短期的面试技巧培训,提高学生面试的通过率;通过岗前培训,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全程就业指导方案的实施内容
全程就业指导实施内容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创业指导、升学指导六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的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确立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
2.学业指导。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求职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努力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避免盲目性。
3.择业指导。包括面试技巧指导、就业信息、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等等。
4.心理健康指导。调整学生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不怕苦的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5.创业指导。对有创业理想和潜质的提供创业政策、市场论证和运作实务方面的指导。
6.升学指导。为需要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和学习指导。
三、全程就业指导的实践形式
(一)就业指导课程
就业指导课程是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最主要的形式,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就业指导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强调的是对于学生就业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教法由于过于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容易扼杀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就业指导流于形式。要注意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需要。
(二)就业指导讲座
通过开展关于就业指导的专题讲座,向高职学生宣传和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克服胆怯、自卑、过分自信、急功近利求职心理障碍,使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正视困难、勇于竞争、积极进取。
(三)校园活动
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创业大赛等等,将就业指导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及早树立职业发展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的兴趣,主动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就业问题,储备相关的就业知识和能力。
(四)体验性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参观招聘会参观、模拟现场招聘等,使学生体验到招聘会的真实氛围,通过这些体验性活动,了解到求职材料的书写、签约程序、劳动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并成功推销自己,学生在面临毕业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五)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
组建和培养一支由专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组成的就业指导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细致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训练、辅导与咨询,如对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可以组成“人际关系团队”,针对怯弱、自卑的学生科组建“自信心团队”,创造性较强的学生则组成“创新团队”,管理能力强的学生组成“领导团队”等等,同时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门诊和电话咨询等服务。
(六)就业指导网站的建立
在校园网上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栏目,将招聘信息、面试技巧、心理咨询、政策法规、就业指南的相关信息发布上去,以供学生及时了解和查询;发布与就业相关的心理测试,如职业兴趣测试、气质性格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同时开辟交流园地,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上的一些困难。
(七)对毕业生跟踪调查
首先,对毕业学生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学生对社会适应情况;其次,通过校企合作,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动态,建立职业信息管理库,预测人才的供求关系,使就业指导工作进入动态的良心循环系统中。
四、高职院校全程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效果
全程就业指导的实践以学生为本,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全程就业指导目标明确,帮助学生摆脱了盲目,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使学生更早地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消除了学生对于“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的消极情绪,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追逐自己的人生,成功地获得了理想的职位。同时,以就业为导向的全程就业指导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院校的就业率和办学实力,真正获得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徐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2]陈寿才,杨文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3]张翔.国家精品课程就业与戗业的建设与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