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翻译研究的叙事取向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叙事学自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在人文社科领域获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并与其它在诸多学科产生了交叉与融合。翻译研究的叙事取向就是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翻译和叙事学结合研究的前10年期间(1997-2006),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两者融合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某些具体方面,指出了早起研究的一些特点,归纳出了一些不足。
  关键词:翻译;叙事;取向
  [中图分类号] H2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08-008-03
  引 言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索发现,国内学者从1997年开始才发表翻译和叙事学结合研究的文章,直到2006年的10年期间相关文献数量总共有8篇。其中,硕士论文4篇,涉及到了西南交通大学、湘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各1篇),期刊论文4篇,都分别发表在了外语类重要刊物上,如《外国语》、《外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各1篇)。从时间分布上看,在1997至200610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不多,1997年1篇→2001年1篇→2003年1篇→2004年2篇→2005年2篇→2006年1篇。笔者发现,从2007年开始,相关文献数量明显增多,研究对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由于篇幅所限,关于2007年之后的文献,笔者将另行撰文进行研究(“国内翻译研究的叙事取向(二)——以2007-2013的文献研究为例“)。
  值得注意的是,这8篇论文基本上都来自重要学术刊物和重点高校,而且,研究围绕的都是“小说”题材。下面,笔者将对其细化为学术刊物上的“翻译与叙事”研究和硕士论文的“翻译与叙事”研究这两大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最后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学术刊物上的“翻译与叙事”研究
  总体上来看,这4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小说翻译结合叙事学进行研究的方面主要是“叙事语态、叙事类型、叙事风格、叙事视角”等。
  在叙事取向的翻译研究者当中,刘树森应该说是较早的一位国内学者,他在《外国语》1997年第5期探讨了中国近代外国小说翻译(1840-1919)的叙事语态特征,阐释了这些特征的成因和在文学翻译的性质、形式和功能方面的影响。作者研究认为,不同译者对于原作的叙事语态特征,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会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对于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原作与译者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忠实地再现原作的叙述者与视角,完全植入原作叙述者的故事感知方式(多采用文言的中译文本),二是中译文本保留原作的第三人称外部叙事视角,但在叙事结构上套用中国章回体小说模式取代原作中的全知叙述者;对于第一人称叙事的原作,近代译者采取的对策大致有四种方式——前三种译作在不同程度上保存和再现了原作的叙事人称与视角,第四种译作则完全放弃原作的第一人称叙事结构,代之以第三人称叙事。此外,作者还阐述了这些特征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学和审美传统等文化方面的根源。郑敏宇在《外语研究》2001年第3期探讨了俄国作家列斯科夫的小说《左撇子》的三个中译本,考察了译文的叙事类型应该保持原文的叙事类型,即实现两者的对等转换是小说翻译的基本任务,否则,忽视叙事类型的话就会容易导致译文无法达到原文的修辞效果和美学效果。郎琳(2003)以狄更斯的名著David Copperfield(《大卫·科波菲尔》)的三个中文译本为例,具体阐释了小说叙事传统的演变对翻译策略的影响,认为小说翻译是译者遵照译语的不同时期的叙事风尚对原文的一种改写。申迎丽和孙致礼(2004)从“叙事视角”转换角度分析了《尤利西斯》中译本中叙事视角的传译,说明了译者如果要避免呈现给读者“假象等值”的译文,就应该注意并准确传达原文视角的转换调节。
  可以看出,在开始的这10年期间,小说翻译的叙事取向研究涉及的都是一部分外国小说的中译,主要是英语小说,其它语种很少,只涉及到了俄语小说的汉译。
  二、硕士论文的“翻译与叙事”研究
  总体上来看,这4篇硕士论文,主要结合了“叙事模式(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来研究小说翻译问题。
  莫小娟(2004)先是重新审视了清末民初的翻译文学,指出了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译介的学术价值,并着重以叙事学为理论框架,阐明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文本特征,以及译者处理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有关策略,还对《回顾:2000一1887》这部第一人称叙事小说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阐述中国本土文学传统和翻译活动的互动影响,说明了翻译在中国近代文学演变与转型中的历史作用。徐玮(2005)从叙事学的角度研究了晚清近代作家的作品,探讨了近代翻译小说的叙事特征,考察了我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意义和影响,说明了中国小说“现代化”与近代翻译文学密不可分,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曾辉(2005)分析了美国作家斯蒂芬·金恐怖小说叙事模式和中国恐怖小说叙事模式的差异,探讨了汉译斯蒂芬·金恐怖小说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和叙事结构)翻译问题,并总结了有助于实现译文文本功能的新的叙事模式的翻译方法。译者在翻译斯蒂芬·金恐怖小说叙事模式时也必须遵循符合中国读者阅读与审美习惯的原则。呼文娟(2006)从文学文体学和叙事学角度谈《边城》英译本的翻译,该文结合叙事学的理论, 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了沈从文代表作《边城》的两个译本在叙事视角转换上的特点,以及在语言、句法和引语层面的文体学特点。将叙事学和文学文体学进行并结合并运用于小说翻译,可以使译者对原作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系统和科学,在翻译中更好地传达原作的主题与审美价值",这为研究文学译作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由上可见,这4篇硕士论文当中有两篇论文探讨的是我国近代小说,一篇是现代小说,还有一篇是美国小说,分别结合了叙事学的“第一程叙事、叙事模式和叙事视角”等方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欧,80年代传到我国,从80年代末期特别是从9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正式开始了中国的叙事学研究,着为研究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结构技巧提供了新的分析模式。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6年这个期间,结合叙事学的翻译研究始终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叙事取向的翻译研究,主要囿于小说题材,而且,以中国近代小说为最多,题材研究范围狭窄,其它的题材,如诗歌、戏剧、散文等的相关研究还未出现。
  (2)研究数量很少,总共只有8篇学术论文,平均每年发表还不到1篇,虽然大多是重要的学术期刊,但未能引起其他学者的广泛关注。
  (3)研究的深度也不够,很多专家还没有涉及到这一领域,叙事学理论很丰富,但翻译研究知识触及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的理论观点。
  (4)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研究基本都是围绕叙事理论的转化运用,文学翻译的叙事取向研究理论层面的探究还没有出现。
  (5)翻译与叙事学的结合,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和明晰,需要在有效性和实用性等诸多方面继续深入挖掘。
  结束语
  本文简要梳理和归纳了国内翻译研究的叙事取向,重点以开始的前10年(1997年到2006年)为时间段回顾了翻译和叙事学相互结合研究的大致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主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功能就是“叙事”,而叙事学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对小说的叙事机制、结构模式和形式技巧等的分析趋于系统化和科学化,并开拓了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文学作品审美特征的欣赏和认识水平。它之所以能够成为颇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一方面它弥补了社会学和文学批评的不足;另一方面在西方叙事学的观照下,它发现了中国古籍中也蕴含着大量的叙事经验,富有丰富的民族性。因此,从文学翻译文本的具体研究出发,探寻各种文体翻译的叙事艺术,以及它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无疑会为我们进行翻译的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路向。
  参考文献:
  [1]呼文娟.从文学文体学和叙事学角度谈《边城》英译本的翻译[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郎 琳.小说叙事传统与小说翻译策略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2).
  [3]刘树森.论中国近代外国小说翻译的叙事语态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05).
  [4]莫小娟.小说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在近代中国的翻译与接受[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4.
  [5]申迎丽,孙致礼.由《尤利西斯》中译本看小说翻译中叙事视角的传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5).
  [6]徐 玮.近代翻译文学与中国小说的“现代性”[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7]曾 辉.斯蒂芬·金.恐怖小说叙事模式及其翻译[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5.
  [8]郑敏宇.小说翻译研究的叙事学视角[J].外语研究2001(03).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15日下午,明基旗舰电竞显示器“风林火山”XL2430T在北京中国国家电子竞技中心正式发布。这款被电竞业及媒体圈盛传为“跨时代巨作”的全能电竞王早在还未面世前就已经引起了电竞圈的职业选手与广大玩家、以及媒体们广泛关注,同天登陆京东网进行的全球首发活动更是异常火爆,数小时内第一批上架产品便被一抢而空!  “风林火山”XL2430T是明基BenQ全心打造的、特别向电竞爱好者们致敬的电竞巨
【摘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体育教师应该有内在美和外在美,教师的优美示范动作不仅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动作标准,而且能给人美的享受。  【关键词】内在美 外在美 教师形象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而今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以往在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自我约束及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认识等方面没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多给人们以“蹦、跳、肌肉发达
Q:主赛事只进行了两天中国军团就全被淘汰出局了,赛前有想到过这样的结果吗?  A:这次冬季赛的结果是出乎大家预料的。没想到在世界DOTA格局中实力强大的中国军团会败得这么惨,这么快。而且在所有的比赛中,我们所表现出的是全方位的无力。无论是在战术思路,还是临场应变上,都被对手赤裸裸的打压了。这个结果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Q:对于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评价?  A:这一次的惨败,
2016年的最后一天,恰巧赶上了DPL总决赛,在常州的酒店里,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跨年晚会,刷着朋友圈,就这样迎来了新的一年。2016年,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一转身,化为了泡影,变成回忆。  我该如何总结自己的2016年?当我对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脑海里一片空白。2016年,犹如过往的每一年,回想起来平淡无奇,每天上班下班,加班赶稿,在家打打游戏,看看电影,有国安的主场就去现场看个球,没
【摘要】Comic strip是单元的导入部分,上好这部分内容,对一个单元的整体概貌和把握起导向作用,那么,如何弹奏好单元教学的这一前奏曲,值得我们一线英语教学不断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 Comic strip 教学策略  最新版牛津译林英语教材,每一册书都以学生所喜爱的卡通动漫对话而开篇,风趣的对话,简洁的对话,带领学生轻松进入一个新单元的学习,welcome to the unit
风靡90年代的卡通《银河英雄传说》用伸向银河的手来譬喻人类对于无限的渴望。在星际争霸刚出的几年里,几乎所有的星际玩家都陷入一种对疯狂的晃动鼠标带来的快感的痴迷。那个时代的信仰就是更快的操作带来的无限可能。而nada就是那个时代所缔造出的神话。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良莠不齐”指田地里的禾苗长势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参差不齐。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题。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能有所发展,关注田地里的“莠”,即对弱小的禾苗特加照顾,使其迅速成长。同样,教学中,分层教学更见其必要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教学 目标分层 活动分层  在英语教学中,常常上完课感到茫然:一个老师上课,一样
【摘要】本文拟从解构理论的发端之一,即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入手,参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中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属性外还有第三个属性即交换价值,试图说明与商品的交换价值同理,没有交流的、孤立的语言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语言的意义只在交换中产生,并分析了语言有别于所指/能指不定关系之外的另一个特性,即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工具的交换性。  【关键词】语言 解构主义 结构主义 商品价值理论 交换性
【摘要】福建省首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评比活动的现场观摩课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我们既看到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词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存在,本文从词汇目标、词汇教学过程和词汇学习策略三方面对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词汇评比 词汇目标 词汇教学过程 词汇策略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10月举办的福建省首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评比活动,本活动旨在聚焦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教师应根据自身课堂的需求,找到最合适的拓展途径,横向延伸,拓展话题;纵向挖掘,拓展思维;整合教材,拓展阅读;形式多变,拓展练习;寻根逐源,拓展文化。利用拓展教学,激活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拓展 话题 思维 练习 文化  纵观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的常态课,基本上就是教授新单词,朗读并表演对话,学唱英语歌,做小游戏,讲解课堂练习等步骤。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课堂效率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