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定位及其准确性研究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性强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定位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3月采用THA治疗33例(49髋)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8~69岁,平均35.8岁.左髋10例,右髋7例,双髋16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18例,结核6例,创伤6例,骨性关节炎2例,化脓性感染1例.病程7~ 15年,平均10.8年.术中采用髋臼周围骨性标志(闭孔上缘、髋臼切迹等)及软组织标志(髋臼横韧带等)定位髋臼假体位置.术后摄髋关节或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上下、内外髋臼偏移度,并以前倾角15°、外展角45°、上下及内外髋臼偏移度为0作为参考值,评价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髋臼假体位置的准确性.结果 术中、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骨折、脱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3个月,平均30.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分别为(13.904±4.034)、(42.898±7.474)°,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178;t=1.969,P=0.055).内外及上下髋臼偏移度分别为(2.530±2.261)、(3.886±3.334)mm,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0,P=0.000;t=8.159,P=0.000);其中<5 mm 29髋,5~10mm18髋,>10 mm 2髋,贴合率达59.2%.结论 对于丧失正常解剖结构的骨性强直髋关节,THA术中充分利用残留及永久性解剖结构进行髋臼假体定位是比较准确的.
其他文献
本文对高强度钢的组织设计与控制进行了研究。文章的思路是围绕奥氏体通过晶粒细化和铁素体基体通过弥散析出强化的核心思想进行成分和工艺设计,不改变TRIP钢中各相纽织的比例
目的 探讨(踇)收肌与(踇)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踇)收肌与(踇)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治疗并获随访的2
本文采用热模拟单轴压缩、SEM(EBSD)及TEM试验分别研究了低碳钢(20钢)、中碳钢(45钢)及高碳钢(T8钢)过冷奥氏体动态相变的组织演变及基本特征。
本文对Fe-30wt﹪Ni合金纳米晶生长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文章选取经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的Fe-30wt﹪Ni纳米品合金,对其在纳米尺度下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推进,调频广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我县乡镇村是利用有线电视调频广播共缆传输和无线调频网络来实现农村
冈比亚医学研究所Ota等将新生儿分成三组,分别在出生后第0、2和4.5个月接种0.05ml卡介苗(BCG),同时各组在第0、2和4个月接种10μg乙型肝炎(HB)疫苗。婴儿满1岁时加强免疫10μ
本文对变形奥氏体弛豫过程中亚结构变化与硼偏聚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分析硼的径迹显微照相技术,反映并分析了样品在弛豫过程中发生的位错构型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与组织超细化之
本文研究了Fe-30﹪Ni合金奥氏体中的位错组态对马氏体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离散位错对马氏体长大并无阻碍作用,同时马氏体的穿过也不对离散位错产生明显的影响。
研究了固溶处理以及脱溶过程对Cu-Cr-Zr合金性能的影响.通过微观组织观察与合金性能对比,揭示了时效温度、合金元素以及加工率对时效过程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Cr含量
目的 探索壳聚糖-同种异体骨粉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以及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取壳聚糖与脱钙处理后的SD大鼠同种异体骨粉,按质量比1∶5比例混合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