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几点做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ossus198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大部分语文教师都碰到过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怕写作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议提高小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怕写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差事。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它的丰富多彩为小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小学生感到写作文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面太窄,课外阅读量少,观察事物能力差造成的。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把学生带出校园,带进田野,带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注意积累作文素材。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对现实投入热心、信心和耐心,即关注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和感悟生活。关注生活,要做生活中的细心人,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异常之处和变化之处。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得法,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动脑、动感情,再有目的地练笔。学生因为有了参加活动的切身体会,材料就在眼前想得到,就能写出文章来。这样,学生就不会把作文看成是苦差事了。
  2.多选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肯定学生成绩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践证明,经常选读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比学习名家名篇,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中的优秀范文更贴近同班学生的写作水平,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更易从中领悟和感受作文的方法和语言的艺术。为使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创造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如:片断练习、即兴作文、口头作文、活页作文等。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就给予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在作文中需要得到满足,就一定会更喜欢写作文。
  二、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
  1.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不论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其材料都来源于观察。离开了观察,就不能掌握必备的写作素材,就不能很有条理地把文章写好。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让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自觉养成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写作是有重要意义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应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小学阶段,课外读物可以是历史故事、科学常识、儿童生活素材;体裁也多种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指导学生概括内容,写心得、读后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做笔记,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在长期的积累中建立了语言的“仓库”,以后运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进步的过程。鼓励学生不要因一次作文失败而放弃,也不要因有些进步而骄傲。要求学生每日摘抄好词、好句,并坚持写日记。坚信只有勤于笔耕,不断练习,手熟才能生巧。久而久之,才能写出好作文。
  有了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再加上书本上积累的一些词汇和课外阅读得来的丰富知识,那么学生的写作素材就更加丰富了,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三、写前指导,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比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写作、修改等技巧。为此,教师可以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演。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
  四、注重批改与讲评,提高作文水平
  1.批改作文要形式多样。作文批改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可以采用分数、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既要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我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讲评课,让学生在讲评课上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们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全面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再对自己的习作认真进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2.作文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鼓励为主。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小学生作文。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在阅读学生习作时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在评价孩子的习作时多一些欣赏和赞美,让孩子产生对教师的信赖和亲近,打开内心世界的大门,让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中,激发对作文的兴趣,揭开作文的神秘面纱,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鼓励多写,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上台阶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文也是如此,离不开多练。因此,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坚持“天天练笔”,要求学生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整理成日记式的文章。通过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作文能力就能得到不断提高。
  要搞好作文教学,教师就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让学生爱好作文,喜欢写作文,有话可说,言之成文,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其他文献
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设疑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疑方法。 Based on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elaborates the prec
网络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提出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借助网络技
一、有关背景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文章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课文讲述了怀特森老师在一节科学课上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他通过一节饶有兴趣的科学课给盲目崇拜老师的学生敲了一个警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懂得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
语文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把看到、想到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许多初中生怕上作文课,认为作文很难,慢慢地对语文也失去了兴趣。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利用作文的目的性、功利性、适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八年级的语文教学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则主要是为学生参加中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再加上历史不是主科,更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要我学,而不是我自己要学。而且
搬钵蹲苗,是棉花营养钵育苗苗床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主要作用是:拉断棉苗主根顶端,减缓上部生长速度,刺激侧根发育,促使株矮、茎粗、侧根多,提高棉苗素质;增加根部空气流通,
(1)体育报道体育报道种类很多,最简单的是单纯报道比赛结果。这种报道要包括比分、比赛转折点、主力队员,以及比赛中表现最突出的个人。随着电视的发展,观众已能从电视中看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学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知、信、行”三个目标中的“知”这个目标,学生学了很多理论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应对考试。我在思想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当今小学语文课应具有怎样的特征?全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教学《金子》为例,说明小学语文课应具有语文味;以学习《爱如茉莉》为例,说明小学语文课应具有人情味;以学习《安塞腰鼓》为例,说明小学语文课应具有书卷味;以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说明小学语文课应具有儿童味;小学语文教师要凸显自身的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语文课应具有自主味。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
课堂,是教师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更是一个充满艺术的殿堂。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和谐思想品德课堂?为此,作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和大胆的尝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