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特征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741852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色彩信仰和审美习惯,但是作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观念,仍然是影响各民族色彩审美的最主要因素,以“五行说”为核心的色彩体系影响深远而又广泛,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建筑装饰上也不断出现。
  一、以“五色”为中心的色彩体系
  “五色”发源于五行。“五行”是中国古老哲学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涵盖了时辰、气候、方位、神灵、人文社会等物质与精神的各个方面。“五行说”将天地宇宙、万物万象按照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对应起来,进而解释万物万象相辅相成、相互对应的关系。五色则对应五方,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即所谓东方者太昊,其色属青,故称青帝,以掌春时;南方者炎帝,属火,赤色,故称赤帝,以司夏日;居天下之中者黄帝,其色属黄,支配四方;西方者少昊,其色属白,故称白帝,掌管金秋;北方者颛顼,其色属黑,故称黑帝,以治冬日。从而给五色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
  《中国服饰文化》一书中写到:“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有着从一到二再到四,再到五的历史性色彩图腾崇拜式的演进。简单的说,一是红色;二是黑白二色;四是青红黑白;五是青红白黑黄。”及“宏荒期尚红;夏商期二元对立,尚黑尚白;西周期四方模式,青赤黑白;春秋始五行横式,四色并坐,黄在居中”。从一色到二色直至五色,揭示了中华民族对色彩从发现到感悟的审美历程。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以“五色”为主体,创造了以不同主色调为中心的配色形式。而五彩并用在我国礼仪、婚嫁的装饰、服装刺绣装饰、戏剧脸谱装饰及宗教绘画中运用最多,体现了一种对昌盛、辉煌世界的向往。楚汉时期漆器装饰上所创造的“杂五色”是在正五色的基础上配以其他间色,其装饰效果更加绚丽多彩。
  二、“二色”与色彩阴阳观
  著名学者靳之林先生在其专著中提出了在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中,称之为“阴阳观”的色彩观。色彩阴阳观发源于太极阴阳,即“二气相交,产生万物”。中国民间习俗,男女婚嫁和生命繁衍时多用红色,而丧葬礼仪时则多挂白色,二者并称为红白喜事。在旧式婚俗中,男披红,女挂绿,民间叫做“红官,绿娘子”,是太阳的红色与大地草木的绿色的结合。按这种阴阳合一的色彩观,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色彩组合选择,如虎图腾崇拜的民族“以黑虎为天、为父,以白虎为地、为母,以黑白象征天地、阴阳、雌雄”。
  在中华色彩应用系统中以二色为基调的色彩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有青花瓷中的蓝与白、蜡染中的靛青与白、汉代瓷器中的红与黑及中国画的黑与白。二色配色表达意境明确,给人鲜明的感染力。二色看似简单,却可以创造出变化万千的装饰效果。
  三、色彩的象征性
  象征性是中国传统色彩的重要特征。传统色彩往往超脱了色彩本身的物理性质,被各种观念和审美意识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周礼·冬宫·考工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从上面的文字看,五色对应于五方。封建帝王则利用五行的方位观念,确立君、臣、将、相等的至高地位与权力,五色便成为代表地位与权力的象征色彩。这些都具体地体现在建筑、服饰的等级划分上,用于皇室贵族的建筑装饰、服饰、器物等的色彩,普通百姓是不得使用的。下面以赤、青两色为例阐述如下:
  (一)赤——太阳生命的象征
  太阳与火都是万物生存之源。原始人类崇拜太阳,崇尚红色,完全出于生存的本能。血也是红色的,代表着生命的活力。据专家考证,原始人类在人的尸骨上涂上红色,代表了对人死后复生的期盼。
  秦汉时期,楚人的远祖信奉于拜日、崇火、尊风等原始宗教。楚汉漆器及棺木上大量红、黑两种漆料绘制的装饰纹样(也有以红、黑为主,杂以其他色的)。除了起源于地方原材料方面的原因外,原始意识崇拜的遗存是很重要的因素。
  千百年以来,红色在中国被赋予了各种象征因素,既有祭天、婚庆,也有战争、革命。红色代表着热烈、繁盛、鼓舞等各种寓意,并与民族符号同构起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性色彩。
  (二)青——生命与生机勃勃的象征
  青,介于绿蓝之间。《荀子·劝学》中载:“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是植物、树木的颜色,初春季节,万物返青吐绿,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古代,树木被看成生命的象征而受到尊崇。因此,在汉语词典中就产生了“青年”、“青春”、“青丝”这些表示年轻一代的词汇,而这正是普通百姓所期盼的吉祥、兴旺的景象。
  中国传统色彩的象征性这一特点,被直接运用于戏剧服饰、脸谱绘制和布景设计中。在京剧脸谱中,红为忠、白为奸、黑刚强、青忠勇、黄猛烈、草莽蓝、绿侠野、粉老年,金银两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色彩成为“辩善恶、别忠奸”的符号。
  事实上,传统色彩象征性和符号性与现代设计色彩学的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中国传统色彩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人文艺术观念。
  四、色彩的抽象性
  传统观念对色彩的同一个词性不同使用场所其定义不同,如“青”字,分别可以表示绿色、蓝色、黑色(“青丝”即黑发),表现出色彩在中国人传统思想观念中的抽象性和模糊性。日本学者清水曾认为中国古人的“青”字常与黑(苍)、绿、蓝混用,可以表示绿色、蓝色、黑色。
  色彩的这种抽象模糊性,恰恰说明中国人观察事物所具有的意象性的特征。与形态相比,色彩本质上是抽象的,色彩附着于物体,没有物体也就没有色彩。但是,色彩是形态的表现基因,没有色彩也就没有光彩,缺乏精神品质,形与色互为作用、相辅相成。
  色彩的抽象性特征更加能够体现思想情感。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色彩即思想,色彩的总体性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便一无美处。”
  中国色彩尤其是“五色观”色彩理论的形成并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不仅支配了我们艺术风格的形成,同时也广泛地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文化体系。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32例保留肋间臂神经(保留组)和35例切除肋间臂神经(切除组)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
>摘要:  当今世界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标志。而城市化问题也是我国经济改革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河南城市化水平严重偏低,进程比较缓慢。要实现2020年城市化率超过50%这一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河南今后的城市化发展应当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改变劣势局面,在把握新农村建设和周边城市群不断形成的机遇的同时,应对资源环境等
服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外界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它对个人来说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品位;对一个国家来说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和精神;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特有的
安氏Ⅱ类亚类错耠畸形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骀畸形,是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错胎类型之一。临床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协调以使双侧达到良好磨牙关系。正畸医师应根
江西铜业公司贵冶牌一号电解铜自3月21日小幅下跌至每吨26100元后,维持到3月25日,跌势依然,3月26日出厂报价26000元/吨,小幅下跌每吨100元,每吨26000元价位维持6天。至4月1日
目的:比较使用利伐沙班与利伐沙班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
在现代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今,传统文化可谓独辟蹊径,给人们呈展现了不同的效果,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极度要求与时俱进的广告设计行业,充斥中国元素的传统文化,其犹如一剂专
摘要:  本文从传承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角度,论述了传统色彩体系在当代商业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分析了当代民族类婚庆产品色彩设计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中国传统色彩理论与用色规律为指导,提出了传统色彩在婚庆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及其可行方法;目的促进传统色彩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丰富现代商业作品的色彩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  关键词:民族;婚庆产品、传统色彩;创新、设计  “在中国文化史上,像色彩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引起和加重牙周炎的重要致病菌,其分泌的牙龈蛋白酶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本文就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酶以及牙龈蛋白酶对细菌生长和黏附的影响、对组织
摘要:“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项目化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设计能力的设计师。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基金:2012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2z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