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表演示范实验,演示实验的成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该文从演示实验的特点、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演示实验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演示实验 特点 基本要求 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245-01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表演示范实验。通过表演示范,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配合讲授或穿插讨论等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的成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演示实验特点
(一)趣味性
演示实验贴近生活实际,生动有趣且具有探索性。如在讲授引入流速与压强关系时,可采用“比一比谁的力量大”。将两个乒乓球分别放在漏斗中然后倒置,用力向上吹气,看一看哪个小组会将乒乓吹起。由于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所以无论怎样用力乒乓球都不会向上运动。这一实验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意外。在学生内心产生了一个与新学习内容相关的强烈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灵活性
演示实验需要的器材比较简单,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品都是都可以作为演示实验的材料。如:将可乐瓶侧壁扎孔,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深度增加而增大。演示实验操作比较方便,在教学中可以边演示边讲解,边演示边讨论方式,也可以先演示后讲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灵活性合理进行操作。
(三)示范性
学生可以从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教师严谨而求实的操作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新仪器的使用、读数、电学实验的接线,教师都应酌情示范。并教会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有用数据,并知道实验数据代表哪些物理量,从而归纳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从教学目的出发选用与设计演示实验
引入课题时的演示实验要新奇、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本节要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过程中,演示实验要突出现象与本质的联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正确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产生思维活动,从而上升到理性思考。演示实验还可以对一部分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应用。如分析串联电路短路和断路故障时,可以通过拆除或短接小灯泡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理解应用知识。
(二)现象明显、效果直观
演示实验多为一人表演、众人观察,要保证演示现象明显、效果直观,必须充分考虑细节。如仪器尺寸要足够大,仪表的刻度线应适当加粗,仪器背景色彩对比鲜明、放置高低合适,必要时应借助机械放大、光放大、电放大等手段。
(三)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课前教师要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操作规范,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预计可能存在的误差,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十分宝贵,因此要求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以免课堂实验失败,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失败情况要做好预防,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补救。
(四)有启发性
在设计演示实验步骤时要在启发性上下功夫,通过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将认知矛盾转化为思维动力,要考虑让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学生通过一系列动眼、动脑等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是深刻且牢固的。
三、演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演示实验应与思维相结合,弄清实验原理
原理是实验的纲领,弄清了原理等于把握了实验的精髓。如测量未知电阻阻值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实验中必须测量电压和电阻,因此无论采用伏安法,还是其他缺表法,都要找到电压和电流这两个物理量,这是实验的关键。
(二)演示實验要有针对性,明确教学目标和演示目的
例如,同样是抽纸条实验,纸条是快抽还是慢抽呢?如果是用以说明物体的惯性问题,就应该快抽;如果是用以说明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冲量的大小,就应该既演示慢抽又演示快抽,以利于说明。
(三)实验演示要有直观性,并要有较深化实验内涵
首先要使呈现出来的物理现象增大可见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包括操作步骤、现象及其变化等,因此演示实验要求实验装置大型化、简单化,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例如,教师有时也需要注意穿色调与仪器相差较大的衣服。
(四)演示实验要有稳定性和趣味性
实验装置要牢靠稳固,经得起反复操作和轻微震荡,要有很好的现象重复性,达到一做就能成功的程度。同时要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反应。
【参考文献】
[1]汪文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陈琼.实验者认知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李家训.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01).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演示实验 特点 基本要求 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245-01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表演示范实验。通过表演示范,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配合讲授或穿插讨论等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的成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演示实验特点
(一)趣味性
演示实验贴近生活实际,生动有趣且具有探索性。如在讲授引入流速与压强关系时,可采用“比一比谁的力量大”。将两个乒乓球分别放在漏斗中然后倒置,用力向上吹气,看一看哪个小组会将乒乓吹起。由于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所以无论怎样用力乒乓球都不会向上运动。这一实验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意外。在学生内心产生了一个与新学习内容相关的强烈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灵活性
演示实验需要的器材比较简单,生活中一些废弃物品都是都可以作为演示实验的材料。如:将可乐瓶侧壁扎孔,可以探究液体压强深度增加而增大。演示实验操作比较方便,在教学中可以边演示边讲解,边演示边讨论方式,也可以先演示后讲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灵活性合理进行操作。
(三)示范性
学生可以从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教师严谨而求实的操作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新仪器的使用、读数、电学实验的接线,教师都应酌情示范。并教会学生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有用数据,并知道实验数据代表哪些物理量,从而归纳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从教学目的出发选用与设计演示实验
引入课题时的演示实验要新奇、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本节要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过程中,演示实验要突出现象与本质的联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正确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产生思维活动,从而上升到理性思考。演示实验还可以对一部分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应用。如分析串联电路短路和断路故障时,可以通过拆除或短接小灯泡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理解应用知识。
(二)现象明显、效果直观
演示实验多为一人表演、众人观察,要保证演示现象明显、效果直观,必须充分考虑细节。如仪器尺寸要足够大,仪表的刻度线应适当加粗,仪器背景色彩对比鲜明、放置高低合适,必要时应借助机械放大、光放大、电放大等手段。
(三)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课前教师要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操作规范,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预计可能存在的误差,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十分宝贵,因此要求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以免课堂实验失败,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失败情况要做好预防,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补救。
(四)有启发性
在设计演示实验步骤时要在启发性上下功夫,通过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将认知矛盾转化为思维动力,要考虑让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学生通过一系列动眼、动脑等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是深刻且牢固的。
三、演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演示实验应与思维相结合,弄清实验原理
原理是实验的纲领,弄清了原理等于把握了实验的精髓。如测量未知电阻阻值实验原理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实验中必须测量电压和电阻,因此无论采用伏安法,还是其他缺表法,都要找到电压和电流这两个物理量,这是实验的关键。
(二)演示實验要有针对性,明确教学目标和演示目的
例如,同样是抽纸条实验,纸条是快抽还是慢抽呢?如果是用以说明物体的惯性问题,就应该快抽;如果是用以说明动量的变化决定于冲量的大小,就应该既演示慢抽又演示快抽,以利于说明。
(三)实验演示要有直观性,并要有较深化实验内涵
首先要使呈现出来的物理现象增大可见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包括操作步骤、现象及其变化等,因此演示实验要求实验装置大型化、简单化,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例如,教师有时也需要注意穿色调与仪器相差较大的衣服。
(四)演示实验要有稳定性和趣味性
实验装置要牢靠稳固,经得起反复操作和轻微震荡,要有很好的现象重复性,达到一做就能成功的程度。同时要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反应。
【参考文献】
[1]汪文明.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陈琼.实验者认知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李家训.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应注意的问题[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9(01).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