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电影拍摄手法探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是一门现代艺术,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而拍摄手法的得当运用则可以使电影更加成功。本文探讨电影拍摄手法,主要从光影、色彩、道具、镜头等角度对《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的电影拍摄手法进行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光影;色彩;镜头;道具;拍摄手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1 从光影的角度分析
  光在摄影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1]。光影是万物成像的基础[2],光影设计是一部成功电影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根据电影剧情的发展变化设计光影,才能使光影更好地为影片服务[3]。
  1.1 明暗对比
  人们通过光影的介质感受光影的独特效果[4]。影片中,程勇去探望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吕受益时,和吕妻坐在病房外面的塑料椅上,一束光将他和吕妻分开(见图1)。
  摄影也强调光线对人视觉的主导作用[5]。在这个画面中,吕妻完全陷在黑暗里,暗示了吕妻不管是对曾经美好的生活,还是对她曾经依赖的丈夫都完全失去了希望,而坐在一旁的程勇则处在半明半暗的光线里,这体现出了程勇内心的纠结。创作者试图通过这样富于冲突性的视觉效果表达更深层次的矛盾[6]。
  光影能够让画面空间得到扩展,从而增强画面的灵动性,使画面更加鲜明,这既遵循了画面统一的原则,也体现了画面的美感[7]。
  1.2 人造自然光
  艺术与现代科技结合得越来越紧密[8]。人造光的出现使人们居住的室内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并逐渐成为室内空间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之一[9]。
  影片中有程勇受邀来到吕受益家里做客的片段,吕受益看着自己的孩子,向程勇诉说着儿子的到来给他带来的惊喜,也正是因为孩子的到来,他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这个时候吕受益的脸一半在明一半在暗(见图2),暗示他虽然在积极接受治疗,但病魔还是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他的健康,为吕受益的死亡作了铺垫。
  1.3 较为昏暗的灯光
  不同的光能够营造不同的画面空间感[10],光的运用是画面中的重中之重[11]。在昏暗的灯光下,张长林的脸显得异常诡异,对程勇一行人来说,当时他们就像身处丛密阴影里,好不容易射进来一点阳光,又因为张长林重新回到了阴霾之中。
  2 从道具的角度分析
  图像语言比较直观形象、准确生动[12],在电影中有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吕受益第一次见程勇,表明想让程勇替病人们去印度买药的时候拿出了一个橘子,这是橘子第一次出现在影片中。“吃个橘子吧”这是吕受益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个微小的细节折射出了吕受益胆小、懦弱的性格。当时的他已经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迫不得已才来找程勇。这也充分表现出了吕受益对救命药的迫切需求,但他没有什么可以送出手的像样的礼物,只能用橘子简单地意思一下。
  程勇为了自己和伙伴的安危放弃偷渡盗版药后,吕受益病情加重,程勇知道吕受益病重之后来看望他,吕受益再次对程勇说“吃个橘子吧”,这时橘子第二次出现。但是吕受益这句话却把不能要求程勇为他再度涉险去印度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明他对自己难以治愈的病情感到绝望。
  橘子在电影中最后一次出现,是吕受益因病去世后,彭浩独自一人坐在吕受益家门外的楼梯上吃着橘子啜泣。彭浩是一个话很少、不常与人交谈的角色,对于好伙伴的离开,他难过又无奈,却不能挽回什么。彭浩为吕受益的死感到悲伤,又为自己不能为他做点什么感到无奈,只能拿着吕受益最常提及的橘子默默流泪。这些日常的镜头,放慢了电影的节奏,增强了沉浸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13]。
  3 从色彩的角度分析
  色彩作为事物明显的外部特征,极其容易引起观看者的注意,人类往往利用色彩来认识、感知世界[14]。卓越的色彩运用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导演拍摄的电影作品[15]。色彩的运用能强化主旨,传达电影内涵,引发观众更深刻的文化思考,从而使作品具有更深的文化意蕴[16]。
  如果说构图是优秀作品的基础,那么色彩语言就是作品的灵魂[17]。
  人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18],色彩通过光被人眼感知[19]。影片中的蓝色调主要为青蓝色,通常来说,一个人看到蓝色时会联想到冷、静谧等[20]。在影片开头,程勇为了争夺儿子的抚养权与妻子协商时,画面主要为青蓝调。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19],青蓝色预示人物矛盾即将激化,体现出了事态的不可调节。
  4 从镜头的角度分析
  情感是作品的灵魂,也是展现意境的最佳形式之一[21]。影视艺术是一门视觉感知及思维不断变化的艺术活动[22]。镜头被用来表达潜在意识的穿插,有时体现为空间上的错位视觉效果,有时体现为对常规透视的颠覆,注重的是人们在观赏作品时体会到的思维情感表达和创作含义[23]。影片并没有用过多的对话或情绪表达离别[24],与其说那些画面是专业性的镜头,不如说那其实就是我们普通人生活的写照[25]。《我不是药神》通过大量的特写镜头以及近景镜头,在环境中凸显人物,使用大量的手持拍摄,增强现实感和代入感,且重视镜头的调度,打光追求自然。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的行为以及我们所接触的事物,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感知所处的场景[26]。
  4.1 长镜头
  光影的艺术表达、镜头语言的调度以及情绪的表达等都要在深思熟虑后通过画面传递出来[27]。在影片中,当吕受益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镜头在他苍白的脸上慢慢地移动。这个长镜头使此环境和场所变得更有价值和互动性[28]。病房外,程勇和吕受益的妻子呆坐在长椅上。听到病房里吕受益无助、悲怆的叫喊之后,程勇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心中充满纠结和内疚。这个长达一分钟的无声的镜头,沒有明显的情绪起伏,但沉默比激烈的情感输出更让人觉得无奈和心疼[29]。   4.2 特写镜头
  病友们被警察带到警察局后,满头银丝的患者苦苦哀求赵斌不要追查印度药,这时影片给了老人的脸一个特写镜头,将老人脸上的憔悴和眼神中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警察并没有严厉地审问老人,只是平静地与其对话,从而放慢了电影的整体节奏[30]。那句“我想活下去”的哀求,体现了情与法的碰撞,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31]。
  5 结语
  电影的拍摄手法对电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仅从光影、色彩、道具、镜头四个方面对《我不是药神》的拍摄手法进行分析,但实际上还有很多拍摄手法值得研究。在国产电影市场商业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用多样化的拍摄手法丰富电影表达的层次,让国产电影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戴雨萌,骆玮.传统摄影的不可替代性——浅析胶片摄影与数码摄影的区别[J].大众文艺,2019(14):161.
  [2] 鲁遥,祝遵凌.南京紫金联合立方广场景观分析与改造[J].设计,2018(10):143-145.
  [3] 王宇.浅析光影设计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以《西葫芦的生活》为例[J].环球首映,2019(7):37.
  [4] 陈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艺术中的应用[J].设计,2018(18):141-143.
  [5] 盛家琛,张宁.浅析摄影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52-53.
  [6] 唐明,曹磊.赛博朋克美学的视觉表现形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2):56-57.
  [7] 魏辉昱,孙献华.对伦勃朗《夜巡》分析及光影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52-53.
  [8] 胡玥.人工智能背景下艺术学科的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0(8):51-52.
  [9] 孟美雪,蒋晖.浅谈光影在室内装饰中的设计表达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7):114-115.
  [10] 黄瑞,杨杰.论光在黑白人像摄影创作中的质感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34-35.
  [11] 鲁雅俊.渔村题材纪录片拍摄视角分析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9(23):189-190.
  [12] 刘梦怡,孙琦.论插画艺术在当代文创产品設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9(16):75-76.
  [13] 董曦月.新闻类短视频的社会价值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99-100.
  [14] 高若瑶.环境空间中的陶瓷装置艺术[J].艺海,2020(12):108-109.
  [15] 陈倩,贾文婷.浅析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J].艺术科技,2020(23):69-70.
  [16] 孙霖楠.解读《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对于电影意蕴的表达[J].电影文学,2009(18):67-68.
  [17] 周卫臣,孙献华.浅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美学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20(9):22-23,27.
  [18] 徐靖雯,湛磊.莫兰迪色系在室内家装陈设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9(24):70-71.
  [19]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莞万科中天城市花园儿童“活力谷”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20] 胡雪歌,孔德金,刘雅迪.从视知觉角度分析公共艺术带来的动态体验[J].美术教育研究,2019(01):51-53.
  [21] 徐恬甜,骆玮.小品摄影的意境表现——探索摄影创作的角度与观念[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28-30.
  [22] 周先琪,杨杰.浅析线装书中的美学思想[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30-31.
  [23] 暴千旗,贾文婷.从“达达主义摄影”到“超现实主义摄影”的视觉与观念变化[J].大众文艺,2019(18):179-180.
  [24] 骆玮,彭俊,贾文婷.探索数字媒体背景下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之路[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21-23.
  [25] 刘雨柯,骆玮,葛雪恒.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摄影艺术[J].艺术科技,2020,33(3):97-98.
  [26] 吕舒婷,孙琦.视觉传达中的可持续性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8(13):46-47,49.
  [27] 张宁,陈佳惠.浅析Vlog作为新兴短视频的现状及治理[J].大众文艺,2019(23):190-191.
  [28] 湛磊,高静怡.涂鸦艺术在当代城市环境中的视觉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100-101.
  [29] 胡单静,蒋晖.包豪斯与中国传统造物技艺之间的碰撞与融合[J].艺术科技,2020(17):74-77.
  [30] 吴双双,李永昌,孙云鸿.宋代文人画审美与现代平面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2):60-61.
  [31] 张宁,李君娴.从《绿皮书》看当下美国黑人的处境[J].大众文艺,2019(23):188-189.
  作者简介:彭楹露(2001—),女,江苏宿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贾文婷(1989—),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的需要。游戏化教学理论在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成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可通过游戏化教学机制,将动机理论、心流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改变填鸭式教育的枯燥乏味,使艺术教育课程变得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游戏化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虽然国内外早有水生植物运用于园林绿化水体的实例,但水生植物依然常常被设计者们忽略。事实上,水生植物的作用体现在生态、经济、美学等各个层面,能为景观带来深远的影响,但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误区。本文介绍水生植物在东西方园林领域的应用渊源,着重讨论水生植物的应用思路和配植施工时的注意要点,并期望这一方面的建设与创新能有进一步突破。  关键词:水生植物;滨水景观;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
摘要:福建乡土文化含蓄内敛,需要以某一事物或活动为载体进行呈现,各地区不同的乡土文化使得学前儿童游戏具有民间性和地域性,丰富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内涵与外延,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前儿童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对传承与弘扬乡土文化,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福建乡土文化的特性与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第二部分分析福建乡土文化融入学前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第三部分提出福
摘要:现阶段,随着数字化资源的兴起,短视频时代迅速到来。为提升短视频质量,给短视频创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创作方法,本文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短视频设计中的构图设计、色彩表达和元素设计三个方面着手,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借鉴、参考及启发。  关键词:短视频;设计心理学;视觉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0 引言  短视频顾名思义就是
摘要:炎帝神农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直接源泉和重要组成部分。炎帝神农氏作为炎黄子孙的始祖,扮演着传授农业文化的角色。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农”为特色,通过发挥炎帝神农文化的魅力,明确“农”的地位,深化“农”的内涵,突出“农”的特色,对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炎帝神农文化;农业大学;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
摘要:怀旧疗法是指通过对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的回顾,帮助人们增强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舒适感知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分析怀旧疗法的治疗现状、治疗方向,结合老年人家居产品现状,论述今后老年人家居产品的发展思路,同时将怀旧疗法与老年人家居产品相结合,并提出设计意见,以期二者能够相辅相成,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怀旧疗法;老年人家居产品;阿尔兹海默症;设计意见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中央明确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其主要教育平台。如何解决思想政治课的隐性缺勤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关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学生自控力差、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相关制度与机制的不健全是主要原因,并抓住主要原因,根据相关理论进行有效的分析,旨在探寻解决思想政治课隐性缺勤问题的良方。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隐形缺勤;自控力;教学方法;制度;机制  中图
摘要:作为世界著名的时政周刊,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十分关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以新世纪以来该刊38期涉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封面为研究样本,对其中国经济形象的塑造方式、塑造中国经济形象的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等问题展开研究,进而提出在中国经济形象自塑过程中媒体与设计者的关注要点。  关键词:《经济学人》;封面;中国形象;经济;他塑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
摘要:本文以旧城建筑更新为研究对象,以城市触媒为理论出发点,提出旧建筑在更新中应挖掘其潜在的触媒元素,引导其发生触媒效应,总结旧城建筑更新时的三个策略方向,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城市触媒;旧城建筑更新;功能复合;场所精神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6-00-02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旧城区老龄化严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