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52810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细胞性骨髓细胞瘤病病毒癌基因(CMYC)、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因子-2基因(BCL2)与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因子-6基因(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7年1月于安阳市肿瘤医院就诊的DLBCL患者84例,收集病理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CMYC、BCL2与BCL6蛋白的表达,分析CMYC、BCL2与BCL6蛋白的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根据治疗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3种蛋白及其他因素差异
其他文献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XLH)是一种罕见的磷代谢失衡的骨矿化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为(3.9~5.0)/10万[1]。XLH是由与X染色体上的内肽酶同源的磷酸盐调节基因(phosphate 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s on the X-chromosome,PHEX)突变引起的,为X连锁显性遗传。PHEX基因突变导致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一种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内分泌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恢复卵巢功能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通过改善卵巢组织微环境、免疫调节、促进卵泡发育、抑制颗粒细胞凋亡等,恢复POI患者的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本文综述
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复杂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30%~40%的病例无法明确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鉴于此,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生殖男科学组组织了生殖男科领域的专家,从弱精子症的病因、诊断流程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内容包括基于2次及以上精液检测结果的弱精子症分级标准;建议进行精子存活率检测、形态学分析、阴囊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和遗传学检测等明确弱精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PAI)的临床特点。方法: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参考范围0~46 pg/mL)水平大于上限2倍为前提,根据清晨血皮质醇(Cor,参考范围为5~25μg/dL)是否小于5μg/dL将31例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患者分为A组(Cor<5μg/dL)与B组(5μg/dL≤Cor<25μg/dL,伴有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缺乏的症状或体征),对其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两组进行对比。结果:A组及B组的临床表现中均以色素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