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治愈疗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ong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防治措施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我院4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脐动脉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峰值比值(S/D)、血脂变化、分娩方式、产科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救治成功,死亡率7.1% ,剖宫产率53.3% 。结论应严密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并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母婴的生存率。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治疗研究;产科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一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高征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和水钠潴留,其中动脉痉挛可能由于升压系统和降压系统平衡失调,血管壁对某些升压物质的反应性增强,从而使全身小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各器官供血不足,外周阻力增高,产生高血压等一系列症状体征。大多数孕产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认识不足,易导致不能及时诊断治疗,使病情恶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如治疗处理不及时,轻度可转变为重度,直接导致母婴死亡,及早发现是关键。现对我院收治的40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PIH患者4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妇产科学》(第5版)的诊断标准,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岁。孕25—42周,轻度PIH21例,中度PIH 13例,重度PIH 2例;先兆子痫3例,子痫1例(均为产前);初产妇30例,经产妇10例。所有对象均做相同检查。
  1.2 治疗及方法
  休息:睡眠充足,左侧卧位,休息不少于10 h。
  镇静:精神放松,紧张、焦虑或睡眠欠佳者可给地西泮2.5—5.0mg,3次/d或5mg睡前口服。密切监护母婴状况,间断吸氧。
  饮食:应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糖类,不限盐和液体,但严重的全身水肿者应适当限制盐的摄入。
  解痉:首次硫酸镁5 g+葡萄糖注射液200ml,1 h滴完,使血中镁离子迅速达到治疗浓度,然后硫酸镁10—15 g按1.5—2.0g/h的速度滴入,以稳定血中镁离子的浓度。
  降压:首选肼屈嗪,但目前国内无药,可考虑酚妥拉明20mg及多巴胺10—2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点滴(注意调速,4滴/min开始)。扩容:在严重低蛋白血症及贫血(用全血浆或全血)时应用,其他时候不主张。利尿:在全身性水肿、心衰、肺水肿时应用,可选用速尿和甘露醇。
  产科处理:重度PIH在积极治疗24—48 h无好转时宜及早终止妊娠,胎儿未成熟者予地塞米松等促胎儿成熟后终止妊娠,终止方式为剖宫产。
  1.3 观察指标计算脐动脉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峰值比值(S/D)、血脂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娩方式以及产科并发症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脐动脉血流及血脂指标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数据均有显著差异性(P <0.05),见表1。两组患者分娩方式与围产儿预后除胎盘早剥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妇女所患有的高血压疾病统称为PIH,它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我国平均发病率为9.4% ,到目前为止仍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病因至今未阐明,国内外专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免疫学说、遗传学说、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血管活性物质学说等多种理论,但仍无一理论可以满意且全面地解释PIH的发病原因。因此,目前各种治疗方案都是在保全母婴安全尽可能地降低胎儿和新生儿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中寻找平衡。大量研究表明,随妊娠的进展,胎盘逐渐成熟,绒毛血管增多、增粗,脐动脉血流阻力逐渐下降,血流量逐渐增加,脐动脉血流S/D逐渐下降。说明妊高征病人由于胎盘绒毛血管痉挛、水肿,血管狭窄,血流阻力增大,胎盘功能下降,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胎儿对氧和营养物质的摄取,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和胎儿窘迫。从表1中可以看出,妊娠高血压各期TC、TG、LDL—C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TC升高是主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TG升高又是由于LDL—C升高所致。而HDL—C有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防御和保护血管的作用,HDL—C降低,经过临床及时有效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因此,早期治疗、合理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刘彩霞,主编.妇产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3] 沈慧敏,主编.妇产科临床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4] 汤市伟,主编.妇产科疾病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奥硝唑对阴道炎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优势。 方法 选取我院阴道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口服奥硝唑分散片和替硝唑分散片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和各项生化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后的痊愈率,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抗菌抗炎治疗后具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在用药后第5天检查时,白带检查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保留部分十二指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保留部分十二指肠、屈氏韧带及空肠上段的患者,描述其手术要点,总结其优点。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除2例因刀口感染裂开行二期缝合外,均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21 d,无胆瘘、胰瘘;随访6个月~5年,1年生存率85.7%(18/21),3年生存率66.7%(14/21),5年生存率14.3%(3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5例MDS-RA患者和30例M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DS-RA和MA在细胞形态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红细胞平均体积为(MCV)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A的病态造血改变主要为红细胞系统,而MDS-RA以多种病态造血为特征。结论:细胞形态学对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性性意见。方法:笔者对5种性传播寄生虫病临床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与总结。结果:性传播疾病与寄生虫病感染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至少5种以上的寄生虫是艾滋病以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不容易诊断。结论:只有准确掌握性传播寄生虫病的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早期确诊,提高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寄生虫;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 针对在经期前存在过度紧张感的女性使用逍遥散这种药物治疗,了解逍遥散在此方面的缓解功效,旨在减轻此类患者紧张情绪,优化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经期前紧张患者共80名。将这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口服维生素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3个疗程完毕后情绪上的变化以及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2012年1月~12月我院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即年龄大于等于65周岁患者),并使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进行介入治疗的资料(共计30例患者)。在这些手术患者中,使用介入手术的治疗成功率为96.7%,死亡率为3.3%,近期临床疗效发生不良的情况占5%,术后痊愈患者中几乎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通过一年的患者资料可以认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采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对老年肝癌患者肝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取2010年02月-2013年08月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或者转移性肝癌45例。选择标准:预期患者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治疗期间均未行氩氦刀外的其他治疗。氩氦刀治疗的前1周及治疗后1月收集患者血液标本,监测肝功能。结果:术后1-3个月复查B超示肿瘤明显缩小,部分患者肿瘤消失。老年肝癌患者在氩氦刀治疗后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被确诊有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患者应用甲泼尼龙,了解甲泼尼龙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0例患者随即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做常规治疗,为参照组,另一组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甲泼尼龙,为观察组。结果 应用甲泼尼龙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而单纯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参照组的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对已经患有血管性痴呆的老年患者积极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通过相关研究总结康复治疗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自理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救治的应用提供相关指导性意见与建议。方法:调研对象选取某医院于在2011 年第一季度至2013 年第三季度所收治的所有老年心血管性痴呆患者共计56 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数字标示法进行无差别随机分组,并分别设立为两个小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8 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无痛胃镜术中使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手术的患者共13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只使用异丙酚进行麻醉,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前使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异丙酚用量明显较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出现数量较少,手术后苏醒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