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me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在当今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教学形式,对于这些错误的教学形式,我们要在认清它们错误的本质的同时,全力纠正这些错误,并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形式,同时尽全力避免在新的教学形式中出现一些不和语文教学规律的现象,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品质 阅读兴趣
  在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 但阅读教学效果差一直是语文教师深感焦虑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教师讲得太多, 学生读得太少, 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往往使教师独站课堂,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语言规则的位置。另一方面是广大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 学生很难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 更少有教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教师似乎满腔热情地教,而学生却不得要领地读, 更有许多学生在课外做阅读理解练习时, 仅为答案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事实上, 阅读是复杂的智能活动。阅读教学既有系统性、整体性, 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广泛性, 学生的主动阅读方式应成为整个语言学习的主要部分, 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是广大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并且努力做好的事情。
  阅读品质主要应该包括下列要素:虚心;手捧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不深信有学习它们的价值,那必然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样子像在读,其实什么也学不到。专注;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但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都不可漫不经心。如果说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专心,那么,阅读则尤其需要专注的品质。投入;对于需要“精读”的优秀作品,我们必需全身心投入,务求“进入角色”。优秀的作品往往一句、一字、一点,都渗透着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读者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思想倾向,设身处地地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体味文字中包含的意思。思辨;阅读需要有乐于思辨的品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即所谓“进得去”需要思辨;筛选提要,辨伪存真,形成独创见解,并躬身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即所谓“出得来”,更需要思辨。企求囫囵吞枣地看书读文能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想像的。勤奋;阅读时不但要把阅读所得随时随文作批注,而且对于重要的收获,还要写出读书笔记,对于自悟到文中的精彩部分和重要知识,还要随时记人专门的本子或做成卡片。有恒;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可以办到的。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应该永不停辍的意义,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
  这里所说的虚心、专注、投入、思辨、勤奋、有恒,跟我们所说的人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譬如,有的学生对某歌星可以顶礼膜拜,但不一定能虚心阅读;有的学生打游戏机可以很专注,但并不能专心致志地读书;有的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很善于狡辩,绝不“盲从”,甚至还爱在数学难题中钻牛角尖,但未见得肯在阅读中动脑筋。可见,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养成,必须有专项措施,进行长期的培养方可获得。培养阅读品质之所以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是因为学生在阅读中一旦养成了这些品质,不知方法自会总结,不懂规律自会领悟。著名特级教师李元昌全力追求的是“教给学生再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再形成能力的能力”,阅读品质之于阅读,正是这种“再生性”要素。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是个综合工程,自然还需从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调整好阅读的心理等方面人手,同时明确提出培养阅读品质的目标,师生共同为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如果就兴趣而兴趣,就习惯而习惯,就心理而心理,是很难持久的,只有着眼于阅读品质,方能强根固本,形成不可移易的品性,在学生日后的人生旅途中发挥“长效”作用。
  首先是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如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由于文章行文优美,学生往往愿意朗读,但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学生又显得不够积极了,毕竟文中所表现的生命思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尚存差距。于是,由文章开头的“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与结尾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设疑,让学生思考、讨论:“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哪里去?这一来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纷纷仔细研读课文,找出了文中许多暗示性的语言——“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等,甚至展开想像,设想作者来到紫藤萝花前正处于巨大的失败之中,而在花的精神的激励下,懂得了要珍惜生命,抓紧奉献,于是,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閱读中,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优秀的阅读品质。
  为了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每日布置的家庭作业便是至少半小时读书,一周至少有两次向家长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名著导读”的基础上,另外向学生推荐并要求他们每人一学期至少选读一本不少于30万字的书,并由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收集选编《读书园地》,双休日的作业则只要求学生出一期“周刊”。其中的“美文推介”和“书海徜徉”是一定要做的栏目。 “美文推介”不但要介绍一篇课外阅读的好文章,还要对此文作些许点评; “书海徜徉”则是畅谈自己一周的读书感受,可以是单篇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多篇的比较体会。学期结束前几周安排两节以上的语文课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由学生投票评出前十名,当场发给奖品。让学得好的得到充分的鼓励,学得不足的从中受到鞭策,同时也养成了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坚持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坚持下来,班级勤奋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了,学生在这种风气中相互感染,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就相对轻松了。学生们常常说:到了中学的最大收获是喜欢上了读书,了读书。看着孩子们在读书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家长也甚感快慰,只要怀着明确的目标,坚持 不懈地努力,学生阅读的善尽然会逐步发送,阅读品质一定有所提高。
  总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和长期的指导训练。
其他文献
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嚴慈相生、刚柔相济的,缺少任何一方,偏执任何一面,教育的总方向都必然走向偏斜。人性的成长——无论群体还是个体,也都是在严慈相济的。严,即班主任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放松,不迁就。慈,是对学生真诚宽容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失去了爱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
期刊
钢琴课是幼师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展示教师音乐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艺术手段。但是,两年的学习时间,对于操作性很强的钢琴教学来说,实在是时间太短。所以,钢琴在幼师教学中的实用性和速成性,决定了幼师钢琴教学和中高等音乐院校钢琴教学方式的不同。  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小先生制”,其核心就是教学活动中的“以点带面,由点及面”。在幼师钢琴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更是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的优点,成为教师教学过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亟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成长为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成长为自主、合作、进取、爱国、负责、创新等人文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只掌握阅
期刊
摘要: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1、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教师可利用语言艺术,营造意境。教师也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将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例如:有位教师在上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
期刊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全面到来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面对新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知识层面狭窄、课程结构简单、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应用意识薄弱等。正因为如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我个人认为教师角色也应从以下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由城市扩展至农村,现在它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网络正在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学校的教育面貌。在实施课程改革中,我们把网络环境下的数学阅读教学研究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我们学校正在研究的课题列入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网络技术,先进的教育理论,整合教学资源,变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研究的提出”、“研究理念
期刊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倾向性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环境、教育等的影响下形成的。分析那些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因而成绩很差的学生情况就会发现,他们在困难→不感兴趣→成绩差→更不感兴趣→成绩更差的轨道上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兴趣 说动結合 活教活用  爱因斯坦曾说,“兴
期刊
我们的智趣课堂强调把学生看作是鲜活的个体,把课堂看成学生成长的殿堂,注重学生主动发展的历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发现与探索,从而实现在课堂中的生命发展。  那么如何在智趣课堂上让学生神采飞扬,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智趣课堂应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   本学期在教学《观书有感》一诗时,我先组织学生“学老师,自主理解”,再“做老师,大胆交流思想”;当学生的思维
期刊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密切联系时事,通过时事来阐述道理。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功能,笔者们只有将课本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理论知识才会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学习时事的兴趣,养成学习时事的良好习惯,从而更加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起孩子学习的愿望,让他们自觉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创新思路,把课本与时事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