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捕获测序技术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易感基因研究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对川崎病患者进行基因定制芯片筛查,探讨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害易感基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114例作为川崎病组和门诊健康查体的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组。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制备靶向捕获测序文库并测序,分析后得到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易感基因。采用负担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易感基因。

结果

川崎病组和对照组中TNFRSF11B基因(rs2073618)G>C突变(p.N3K),GG、GC、CC基因型(12、37、65比2、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0)。有冠状动脉病变(CAL)组和无CAL组中TNFRSF13B基因(rs34562254)C>T突变(p.P251L)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19、6、3比29、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P=0.01)。LEFTY1基因(rs360057)T>G突变(p.D322A),该位点有CAL组和无CAL组TT、TG、GG基因型频率(25、2、1比5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5,P=0.01)。

结论

利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针对中国人群进行川崎病及冠状动脉损害基因易感性的初步筛查,对开展多中心更大样本川崎病高危预测评分标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MerT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36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92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erTK的表达情况,并提取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MerTK的表达与该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436例胃癌组织中,118例(27.1%)MerTK蛋白高表达,318例(72.9%
期刊
目的探讨气道过敏性疾病对学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随机选取上海、广州、西安、武汉等9个城市作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1~6年级在校学龄儿童,集中于2005年11至12月完成家长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学龄儿童个人及家庭社会环境问卷(包括ADHD及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诊断史)和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依据有无专科医生确诊的过敏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