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的那盆花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vea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夏时分,妻子从朋友处捧回一盆花,花盆是用棕红色的塑料做的,小巧玲珑。我将这盆花放在玻璃碗内,浇了一些水,放到了阳台上。花儿枝叶舒展,紫色的小花星星点点,花瓣有四角一朵的,有五角一朵的,还有六角一朵的,开得蓬蓬勃勃,衬着片片绿叶,煞是好看。
  大约半个月后,那盆花显尽了自己的姿色,渐渐地谢了,盛开的花朵低头耷脑,不再精气十足地昂首笑迎太阳。终于有一天,花朵枯萎了,不声不响地掉在花盆里或花盆四周。我将落在盆外的花一朵朵拾进花盆里,“化作春泥更护花”。
  妻子说把它扔了吧。我说,亏你还在花房侍弄过几年花事,看惯了花开花谢,少有怜悯心。我虽说不是爱花之人,也很少去公园赏花,但看着这盆曾给予我赏心悦目的花,扔了却有点不忍,踌躇间想起一句话:“人活一世,花开一季。”花与人不一样,开过一季的花,仍会循环往复,依旧笑对春风。于是,我决定继续伺候这盆花。
  我每天给这盆花浇点水,有时往空牛奶盒里灌点清水摇一摇,倒进花盆里,或者将鸡蛋壳里剩余的蛋清用手指拨弄到花根上,给花枝增加点营养;有时给花修枝剪叶,花的造型更有美感。我像育儿一样精心地关照着这盆花。
  两个星期下来,花的长势不见起色,我没有了信心。这时,朋友组团去云南旅游,我和妻子打点好行装,临走前将那盆花浇足了水放在阳台上,任由它自由生长。
  待到我们结束旅游回到家,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看看那盆花。当时,心头蓦然一阵惊喜,发现原先落下花瓣显得光秃秃的花枝上,有一枝已长出许多嫩嫩的芽苞,一颗一颗,似米粒般大,密密地包裹在一起,饱满晶莹,另一枝条上的芽苞也窺探出一点嫩绿或娇红,蕴蓄着勃勃生机,十分诱人。
  此后的日子,我接着看到又是三枝、四枝……那芽苞渐渐长大,开始抽穗,头大尾小,含苞待放。
  一天清晨,我起床后到阳台一看,有几枝花蕾已绽放,仍是紫色的,鲜艳艳的,花朵依旧有四角、五角,亦有六角的,红红火火,开得十分热烈,估计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绽放的。
  静默间,我产生一种顿悟,那些看似被风雨压弯、看似已无生命迹象的弱小草芥,其实无须人给予多少关照,更无须人为地给予多少营养,凭借它自身的力量,不择环境、不畏冷暖,是可以战胜任何风霜雨雪,重新伸展起腰身,然后回黄转绿,又是一派新景。由此联想到,在时代变迁中,有一种人也是这样,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尽情绽放自己的豪迈和格调。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
其他文献
孙建东  “真正的宝剑,它的锋芒在历经磨砺后愈显闪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以下简称8511所)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孙建东认为成功没有坦途,每个人都要在困境中提升自我。应急攻关的尖兵  2007年,孙建东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怀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理想,迈入了航天军工的大门。从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他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历经十余年的打磨,成长为电磁蓝军专业领域的技
期刊
禀赋效应  有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把参与者分成A、B两组,给A组每人一个杯子,并告诉他们:“这个杯子归你们所有了,你们可以选择把它带回家,也可以把杯子卖掉。”同时给B组一笔钱,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把钱带走,也可以用这笔钱去购买A组的杯子。”  实验的结果是,A组里面愿意卖出杯子的人,给出的定价平均数是5.79美元;而B组里面愿意购买杯子的人,给出的定价平均数是2.25美元。  两组
期刊
苏炳添  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上,苏炳添以9.83秒的速度跑进决赛,打破了亚洲纪录;决赛中,他继续突破10秒大关,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在4×100米接力决赛中,苏炳添领衔的中国男队以37.79秒好成绩获得第四。  每次比赛后,苏炳添在社交媒体上都会提到了一个人——林艳芳。她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初恋女友。从学生时代起,经过漫长的爱情长跑,两人携手步入婚姻。历经时光洗礼,当初的“添仔”
期刊
吴荣照  在国货品牌鸿星尔克的直播间,网友们开足马力抢货,董事长吴荣照不停喊话:“请大家一定理性消费,有需求再拍……”虽然一遍遍地呼吁,却没有阻挡大家“野性消费”的热情。网友们纷纷评论:大家不要听他的,他没有商业头脑,这届老板真难带……不过,吴荣照所呼吁的“理性消费”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根植在他血液里的信仰。被网友们亲切称呼为“铁憨憨”的吴荣照,就是一名“理性消费者”。“抠门”的董事长  因为在河
期刊
把晚霞当朝霞  到天津出差,最后半天,东道主预约了金牌讲解员老张带我们去看五大道。  车至马场道,老张已经在路口等了。老张国字脸,头发花白,60岁出头,短袖白衬衣上別着鲜红的党徽和工牌,耳朵上挂着专用的耳麦,精神饱满。  “欢迎大家来看五大道!汉唐时期看西安,明清时期看北京,近代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精华就在五大道。”老张有点沙哑、略带磁性的嗓音一下把我们吸引住了。  老张上了车,边引导车徐徐前进,
期刊
卢烈英  从上海的黄浦江畔到陕西的渭水之滨,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烈英回忆起学校西迁的那段岁月,至今记忆犹新。一滴水的力量  2021年6月21日起,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推出“精神的力量”系列报道,其中“艰苦奋斗”专题聚焦西迁精神,讲述西迁故事。  西迁已过去60余年,但那时候的点点滴滴依然铭记在卢烈英的心中。他对那些年的生活做了一个简单
期刊
肖向荣(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总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编舞艺术家、著名策展人……从他人的视角来看肖向荣,很难忽略这些闪亮的头衔。但在肖向荣看来,自己就是一名教师,至于其他,只是生命附赠的礼物而已。讲台上生发梦想  肖向荣从十一二岁起开始学习现代舞。练舞的过程中,他不仅关注肢体的表演,还很关注编舞的过程。在他看来,一支舞蹈是否成功、演员的表现能否动人,很
期刊
小罗  “谁还没有点青春,我就不能有点遗失的美好吗?”在《吐槽大会》上,主持人张绍刚说出这个段子时,观众反响非常好。其实,这并非张绍刚现场发挥,而是有人在背后早已策划好。这个人就是小罗,一个站在张绍刚、范志毅等人背后的脱口秀编剧。走进笑果当编剧  小罗是广西桂林人,高考失利后,他去北京找了份送快递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这个职业的自由让他很喜欢。因为送完快递,他可以到德云社听相声,这是他最大的快乐源
期刊
大宝在制作二胡纸上得来终觉浅  95后大宝是辽宁朝阳人。父母想让他从小学一门乐器,便为他选择了二胡。小学开始,大宝的课余时间都是在乐器班度过的,六年级考过了10级。到了初中,父母又送他到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校继续深造。艺校的时光是单纯而快乐的,大宝练琴在琴房,学习文化课还在琴房。正是在艺校的刻苦学习,大宝顺利地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沈阳音乐学院。父母看到录取通知书,高兴地流下眼泪。在这所拥有悠久历史的校园
期刊
李子俊上小学时爱上种花  李子俊1995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小时候,奶奶经常带他到公园玩,他对五颜六色的鲜花和各种各样的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花、扑蝴蝶……沉浸在大自然中。  李子俊4岁的一天,奶奶带他到池塘看花。看到水面上长出娇艳欲滴的花朵和帽子大的绿叶,他感到非常神奇。奶奶告诉他,叶子长出水面的是莲花,贴着水面的是睡莲。他饶有兴致地分辨。  李子俊上学后对植物有了新的认知,小学二年级萌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