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文物的海外流转r——以高岛菊次郎与林宗毅向东京国立博物馆捐赠之中国书画作品为中心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我国处于新旧文化更替的交界点.先是清朝经历内忧外患,旧制度体系走向瓦解,中国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1912年2月12日清朝彻底灭亡,中国进入了兵荒马乱的民国时代,不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导致贵黄金而轻古董的现象出现.清内府及皇族权贵所持之大量珍稀的青铜器、陶瓷、书画名品等文物遭到变卖套现,流向民间市场,有些甚至流散海外,如英、美、法、俄、日等国家.譬如清宗室盛昱(1850—1899)的郁华阁藏有大量金石书画,其中包含黄庭坚题跋的苏东坡《黄州寒食帖》、宋本《礼记正义》和刁光胤《牡丹图》等精品,其养子善宝在其去世后数年间便斥卖殆尽.清末民初鉴藏家完颜景贤所得最多,后又转手卖出,《礼记正义》归上海工部局总办潘明训;《寒食帖》归于日人菊池惺堂;《牡丹图》初归蒋孟薮,复卖与美国人.又如美国实业家查尔斯·朗·弗利(Charles Lang Freer, 1854—1919)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任教的美国汉学家欧内斯特·费诺罗萨(Ernest F. Fenollosa, 1853—1908)的建议下,购买了大量中国和日本艺术品,在他去世后,他将9500件藏品捐赠给了史密森学会,其中有3400件是中国书画,当中不乏精品,包括晋人顾恺之《洛神图》的南宋摹本、元人赵雍《临李公麟人马图卷》、宋人郭熙《溪山秋霁图》,等等.
其他文献
《公共图书馆法》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法律、经费、人力等多个方面为图书馆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图书馆为了更好的发展,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服务措施,转变服务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服务效能,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工作是企业和相关单位的重要工作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为避免档案管理不当造成资料丢失或者破坏,影响档案的高效利用,须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档案管理的效果由于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此,文章对新时期背景下电子档案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文章以集美图书馆馆藏建设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的历史优势、地理优势、人员优势、文献优势.在此前提下,应广泛征集文献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从而活化馆藏文献资源,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规划中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要求并做出了系列的部署,作为公共图书馆工作者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公共文化事业发挥特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截至201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为3189个,但是自2018年开始,公共图书馆的书籍借阅人次已经处于零增长水平,所以公共图书馆需要一些改革方案提升人流量。读者服务质量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服务水平的一项
阅读推广工作是一个持久性的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重要的服务内容.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于2019年启动了“开卷有益”悦读品牌系列活动,主要以“世界读书日”为节点
人才流动成了当下社会的主流趋势。在人才大规模流动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分析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破除阻碍,开辟新时代档案管理工作新局面,是我们档案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正视困境,积极寻找破局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推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中,档案管理新技术的使用率会大幅度提升,需要档案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模式,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将基于数字化时代背景对档案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档案管理技术的现况进行阐述,分析管理技术创新的最新应用,并且探究对于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尘”字笔势飞动,“浊”字用笔舒缓,“淫”字结构舒展,“失”字用笔开张.rn“佛”字用笔注意牵丝映带,横画向背;“游”字用笔细劲,结构错落疏朗有致;“豁”字结构左右穿插;
期刊
在中日两千余年的文化交流中,绘画交流是其中颇为亮丽的一抹色彩,绘画作品和相关研究论著成为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rn中国绘画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
期刊
最近在网络上见到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数图,有梁任公题跋一段,不见于现今行世的各种梁氏年谱,颇值得写上几句,以补史乘之阙.rn先录梁跋于兹:“东坡谓颜公
期刊